BTV≪向前一步≫监制邵晶见证生命中『最美丽的温柔』

2018-11-21 05:30本刊独家专访
北广人物 2018年44期
关键词:当事人生命

■本刊独家专访

□本刊记者彭立昭

邵晶简历

邵晶,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在职研究生毕业。两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两次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多次获北京新闻奖。北京市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养生堂》《向前一步》《生命缘》《我是大医生》《暖暖的新家》《创意中国》(第一季)等多个栏目监制。2017年12月,获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年度“匠心制作人”。

【编辑推荐理由】

2018年6月29日晚,首档定位于人和公众领域对话、城市公民与公共政策对话的主流舆论节目——《向前一步》,在北京卫视火爆播出。前15期节目收视率超越同时段所有省级卫视节目,三次成为省级卫视周末晚间黄金档的收视冠军。“《向前一步》播出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体现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据悉,为了完美地“问诊生活中的困惑”,前15期节目仅在演播室,累计调解时间超过170小时,演播室外的时间难以计数;15次艰难的沟通过程中,“当事人”共累计表达“不同意”172次;双方难以平静、起身激烈辩论89次;现场观众打断录制,抢麦发言35次,“当事人”当场怼哭“沟通团成员”5次……最艰难时刻,沟通团成员曾无奈离场;导演们曾追上当事人离去的脚步苦苦相劝;每次走向跨线之前的那条路,从没有放弃过最后一线微薄的希望。就是在这种强烈的争论与分歧中,节目最终完成了15次和解,取得了真实的社会效果。这档被称为中国“公民课堂”节目的背后,有哪些创新和坚守?它为何引领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热情?那么,是时候聊聊节目后面的“幕后高手”了!她就是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邵晶。从业20年来,她经历了电视台多档大型节目的创作,如《养生堂》《向前一步》《生命缘》《我是大医生》《暖暖的新家》《创意中国》(第一季)等,且一直都在用心付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邵晶动情地说:“《向前一步》是一档在‘奔跑’的节目,不同于综艺领域奔跑,民生的奔跑是潜藏在冰河之下的,可能厚一点,冷一些,寂寞一些。但是心是火热,也是职业之温度。而这种温度,是做一切节目之信心……”

□彭立昭

初见邵晶,她正光鲜亮丽地站在讲台上给一百多名新闻人讲课,其声音优美清脆,语速较快,看起来精明干练且气质高雅。采访中,邵晶聊起《向前一步》滔滔不绝,足见她对这个节目的倾心与热爱。生活中的邵晶,阳光如她,有着诙谐自然乐观的好性格,折射出晶莹剔透的光芒。爱静也爱动的她,繁重的工作之余,唯一的爱好竟是每天坚持走一万步。有境界者自成高格,她心中的目标是“匠心永恒,不负光阴”,她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从实习记者到“匠心制作人”

邵晶出生于北京。儿时,《爱莲说》《陋室铭》《桃花源记》《正气歌》等经典古文,她背得滚瓜烂熟,从而萌生了对文字的热爱。考大学时,正是《焦点访谈》等新闻节目的黄金时期,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成为她人生的理想。怀着“铁肩担道义”的梦想,邵晶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专功新闻学专业。1997年,大四那年,邵晶因表现出色留在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担任实习记者,从此与电视“缘定终身”,成为一名电视新闻人。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心里一直铆着一股拼劲的她,在电视台做记者、策划、制片人、监制,至今保持着每年340多天、每天至少15个小时的工作量。从业20年,感触最深的是电视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当她回忆起自己二十岁刚入行时,脸上露出幸福无比的笑容。“我很幸运,我是记者。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兴趣。”她说。“新闻事业,是值得奋斗终生的。”她从大学校园走进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当记者,一干就是13年,是新闻节目中心当年发稿量和好稿量的双料冠军,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发出100多条新闻。摸爬滚打,无数次深入到基层和国内外重大事件一线,用一个个新闻背后的生动采访故事,传达出新闻记者的笔尖担当。早上,从家到电视台,晚上,从台里回家,这种生活节奏已形成了生物钟。“5+2”、“白加黑”是她生活作息常态;在与亲友相聚时,一接到采访电话就必须立刻无缝地切换到“战斗”状态……当任务顺利完成时,却又如释重负,甘之若饴,苦并快乐着。这13年里,她收获了爱情、友谊、荣誉,懂得了团结拼搏,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保持专注和投入,见证成功的花儿最终绽放。

“如果时光倒流,让我重新选择工作岗位,还选当记者。”她坚信,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她认为,很多东西,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比如快乐,你不快乐,谁会同情你的悲伤;比如努力,你不努力,谁会陪你留在原地,努力便有未来。正是因为自身的努力和勤奋,邵晶的工作表现无论是在台里还是在业内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2014年起,邵晶被提拔担任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这一“扛”又是5年。“属性虽然不一样了,但责任和使命却是一致的。把兴趣作为工作,会让工作很快乐,生活也很充实。”她说。

从初生牛犊到日臻成熟,再到不断突破,对邵晶而言是一个实践职业梦想的过程。《向前一步》《生命缘》《暖暖的新家》《创意中国》等节目,她是节目创办的主管主任。《生命缘》连续两届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17年邵晶荣获“中国综艺峰会匠心盛典年度匠心制作人”。对此,她除了感恩之外,最大的感悟是:“人生需要积极进取,但不苛求。其实,人生就是珍惜每一个机会,珍惜每一个人,用尽你的全力去把握好它!”

用生命的力量去打磨“生命缘”

2014年,邵晶担任《生命缘》制片人。《生命缘》是北京卫视打造的一档医疗纪实节目,是一档直击生死瞬间的节目,如何既能保证纪实节目既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又能吸引观众?众所周知,一部纪录片拍摄一千多个小时的素材往往只有一分钟可采用,而接到任务时距播出时间只有两个月,能按时拍出10集纪录片吗?制作之初,心理压力大,几乎让她夜不能寐。每期节目要选择在一家医院进行拍摄,制作团队要在那24小时蹲点,而自己带的团队,一共只有6名记者,五位是正在哺乳期的妈妈,是否能承担起繁重的制作任务?但她相信,成为一名好记者的信念,一定可以成为团队攻坚克难的宝贵文化。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性格中那个敢闯敢拼、阳光开朗的另一面在邵晶身上迅速显露出来,她投入了十足的热情。如今回过头来看,似乎都实现了,很满足、很感恩。

在采访中,邵晶很少说自己,更多是夸赞她的团队。她介绍,“在《生命缘》一季的制作机房里,每天夜里都会有一位10个月大的小客人,他的妈妈就是28岁的妈妈级编导赵菲菲。制作纪录片必须挑灯夜战,宝宝太小,必须母乳喂养。无奈之下,把孩子抱到机房,让孩子睡在桌子上。当时组里另外一位编导刘书含,拍摄最为紧张时,宝宝发高烧,无奈之下,她把宝宝接到医院隔壁的宾馆住下,趁拍片间隙,跑步去为宝宝喂奶。在拍摄临近结束时,她父亲又因重病晕倒在家,被送急诊,可她没有时间去照顾父亲,却为自己拍摄的一位患病儿童捐赠了5万元。另外一位妈妈级编导韩靖,她的拍摄对象是一位手术长达33小时,患有重度心脏病的43岁的男子。拍摄时,韩靖33小时坚守在手术室门口,一直陪着这位男子的妻子,宽慰她,听她倾诉,陪伴她度过了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我们这些可爱的编导们把自己对宝宝的爱,融化为对所有拍摄对象的大爱。”她如此感慨:正是因为编导们与采访对象的生命相连,所以才会用生命的力量去打磨作品。

《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以追求有价值的收视率》为题,对《生命缘》“妈妈记者团”进行了报道,这篇报道反响很大,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亲笔题词,“记者好形象,社会正能量”。谈及此,邵晶说,“这给我们的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激励。我想《生命缘》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这是一档具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见证了生命中‘最美丽的温柔’。”

《向前一步》灵感来源于电影,“八步”成就“一步”

在担任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期间,在台领导和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邵晶一手创办了《向前一步》《生命缘》《暖暖的新家》《创意中国》等多档知名的名牌节目,并且带领《养生堂》等传统名牌节目,锐意创新,继续巩全国领先地位。其中,今年,她和团队研发的《向前一步》,在全国和北京,都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在卫视做节目,不进则退,原地踏步也是退步。所以,必须创新再创新。在北京卫视,每个季度,我们都要研发新节目,往往是刚成功让一个节目做成了,就必须思考下一节目的研发了。让主流舆论与民心舆论同心共振,让主流舆论节目也能成‘爆款’,这正是《向前一步》节目的追求。”

“请大家注意我们的脚下,这有一根线。它是篮球场的中线,代表了平等、分界和对抗,而在我们节目里,它又有个特殊的名字,叫作‘分歧线’……”这是《向前一步》里主持人马丁的开场白。很显然,站在“分歧线”两端的是“矛盾双方”,观众明白这是一档正视矛盾、竭力解决问题的节目。尤其是节目里很多“金句”道出了观众的心声。比如,节目当事人说:“二环以外是农村”,当时就有一位观众站起来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二环以外不是农村。”金句的背后,其实就代表着节目的姿态和观点。

邵晶介绍,“100名市民,6名沟通团成员,节目在人物设置上构建起了多维关系,利于形成多元的话语场。这个在篮球场中构建的由不同阶层组成的话语场,灵感来源于电影《十二公民》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陪审团成员在仓库内讨论案件做出一致裁决的场景,以公民说服公民的方式,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放到台面上讲清楚,最终通过充分辩论获取一致意见,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对公民普及公德意识的过程。我们设置了快速攻防的节目架构,围绕‘当事人’的诉求,设立8到10个以上的攻防场景。有的当事人一期比赛要跨3次以上线。这几个阶段,相当于你们在篮球场打的是上半场、下半场和加时赛,所有的比赛即使比分打平了,但最后一刻需要加时,要分出胜负。比如在‘20年弃管物业’这期节目中,就是三次跨线,前两次都失败了。最后一个方案才让所有当事人同意。”

邵晶透露了节目策划中实现了“八步走”。如“创新新闻舆论议题设置”、“创新宏观立意——家国情怀与微小个体的和解”、“创新建设性舆论监督实践——处理好‘回’与‘合’的关系”、“创新沟通平台要素——搭建政府与市民对话的有效平台”、“创新基层干部的形象塑造——处理好温柔与强硬的关系”等,最后“一步到位”。

谈起制作第一期《天坛的心愿》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邵晶介绍,“天坛拆迁仅剩64户‘钉子户’,李凌飞是这64户之一。我们请到了79岁的天坛公园总工程师徐志长来到现场。徐老在节目现场说:‘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天坛的273公顷,仍旧像明清时那样,完整地还给人民、交给世界。’恢复天坛的历史原貌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嘉宾对于天坛腾退项目大背景的解读,令李先生的态度逐渐缓和。原本对立双方的各自诉求也找到了能够重合的部分,那便是对于天坛、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与责任。在节目最后,李先生交出了自家的钥匙。法、理、情并重,最终通过情感的柔软化解坚冰,很感动。”

“如何真实地塑造好基层干部的形象,使他们真实可信,而不是假大空,也是我们做成一档主流舆论节目的关键所在。在节目中特别注重政府工作人员的气场重塑,通过纪实拍摄方式展现其真实的工作状况,也是对他们精神作风的一种展现和褒扬。他们一天敲多次门最后吃‘闭门羹’,依然要给人赔不是,为百姓着想,在细微处流下了汗水和泪水。据节目组的统计,节目播出到现在,基层干部一共有27次失声痛哭,62次默默流泪,39次向居民深鞠躬,最终赢得了基层工作人员与当事人的57次的真诚拥抱……”

“逼着自己成了化解问题的‘高手’”

做节目有捷径可走吗?邵晶说,“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创作《向前一步》之初,我们只有四位核心导演。每期节目的组织策划难度很大,尤其是要说服当事人到录制现场无比艰巨。为完成第一期选题,导演杨彦君去当事人家里一共请了九次。后来发现,反复和当事人深入沟通十几次是这个节目最必要的环节。主编高笑冉曾入户多次,最终取得当事人的信任。我们栏目组导演的平均年龄32岁,他们太用心,常常一聊就是10个小时起步。杨彦君深夜还在小区一遍遍地和当事人沟通,秦晓明自掏腰包请当事人吃肉串拉近彼此距离……很多时候,现场无法跨线,我和节目组必须一起,反复在政府职能部门和当事人之间进行沟通,经常是三四个小时起步。”

邵晶介绍,制作节目时团队面临着诸多难点。一是录制周期无法满足“解决问题才能播”的要求。因为是周播节目,但现实中解决问题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半年的工作周期。播出周期紧,解决周期松,播出数量大,解决数量小,这种错位一直存在。若要保证播出,须靠团队的钉子精神。 邵晶介绍,“要把复杂的事情在节目中说清楚,需要栏目组做大量的前期调查工作。导演承担了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能,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沟通与说服上,且结果根本不可控。初步统计,从4月19日录制第一期开始,每个选题都是需要稳扎稳打跑一个月才能落实文案进行录像。我们四组主编带导演,三个月一直不休息连轴转,每组也只完成了两期节目。但这是一支有‘走转改精神’传统的团队,前身是《生命缘》团队,所以当接到这样难度巨大的任务时,每个人再次发挥了强大的韧性和对职业的热爱。在创作之初,徐滔副总编亲自挂帅,带领我和两个制片人、四个导演,从早到晚筹备节目,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即便到录制现场录像最少也要6个小时,最晚的一次录像,所有的嘉宾和当事人从下午1点一直沟通到凌晨1点,只为了促进一个问题的解决,但仍有意外不断。比如,录制‘华康里’的前一晚,当事人突然变卦不来录制,制片人李潇和刘书含在她家里劝说到晚上11点多才做通工作。一个选题从开始调研到能录像,需要导演至少进行为期一个月之久的深入调查,平均每个导演都有五到六个跑废的选题。难过的是,导演赖一锐已经持续跟踪了一个月的选题前天被告知无法录像;心疼的是,王任飞坚持一个月录制成片后仍被告知无法播出……所有的不确定都是节目组要承受的风险和压力。”

《向前一步》不仅要实现现场跨线,线下还必须解决问题,所以该节目比别的任何节目多了巨大的难度。邵晶介绍,“一些基层很多年解决不了的棘手问题,需要电视台录制一期节目来解决,难度可想而知。为此,导演们绞尽脑汁、夜不能寐,逼着自己成了化解问题的‘高手’。用部分人的停车费代替物业费的举措,给弃管21年的小区解决物业管理;说服天坛的老园长给三年不搬走的李凌飞做情感工作;给华康里的刘阿姨一个公益的工作来解决她内心的纠结;用军礼的方式化解违建户与街道的矛盾;用均摊停车费的方式解决小区停车自治的老大难问题等。”

在“奔跑”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邵晶介绍,“《向前一步》节目录像条件很艰苦。录像之初,制片人李潇、刘九虎、制片王振、导演王晓晖跑了不下20多个篮球场,每次一录就是10个小时。最近一期‘百年文物杨椒山祠腾退’的录制,节目组干脆采用纯外景录制,克服了各种困难。他们将摄像机器吊在树上,爬上房顶,拼尽全力,力求完美地完成每次节目的录制。”

由于这是一档正视矛盾、竭力解决问题的节目,所以《向前一步》肯定与别的节目大有不同。邵晶介绍,“这档调解节目太费心,太需要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了。节目坚持到现在,每一个导演都受到来自心理和节目制作长期熬夜带来的双重压力。刘书含患上了甲亢,平静状态下心率120多下,一周内瘦了七八斤,即使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也依旧坚持节目录制。在跑选题时,遭到钉子户长期的电话辱骂后,她在上班途中失声痛哭,但是仍然坚持继续跑题;制片人李潇腰间盘突出压迫腿神经,她克服腿部带来的阵痛每天仍坚持带队奔走在采访一线入户调查……7个月里,《向前一步》7组记者骑行40000多公里。他们曾331次被拒之门外;他们曾在路边苦等当事人183次;后期机房日工作量超过17个小时;他们在风中雨中霾中坚持录像……尽管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困难,但好节目一定是聪明人用‘笨办法’做出来的,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

在敢于碰硬的同时,《向前一步》也凸显了情感的柔软和人性的向善。邵晶认为,好的节目一定要给人出路,栏目组在坚决贯彻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同时,也会为很多问题的解决设置情感的“缓冲区”,让尖锐的矛盾可以实现“软着陆”。“比如,我们给必须要搬走的烧饼铺找投资商找铺面;帮文物腾退要搬走的阿姨找工作;帮一楼拆除违建的居民搭建小区绿篱等等……处理好了‘硬’与‘软’的关系,节目才有公正的立场。‘我的家我们的家’节目中,整栋楼12位住户只有一位住一楼的老柳不同意安装电梯,直接造成了加装工作无法往下推进的后果。为此,节目组请来12位当事人、基层工作人员及多位专家来到现场坦诚交流。在沟通中,老柳就是不松口。最终经过5个多小时的调解才道出隐情——原来安装会影响到体弱多病妻子的正常休息。针对这个问题,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最终在电梯施工前五天,为老柳寻租了一处安静住所,保障了老人的休息,电梯安装得以顺利进行。若没有节目组敢于碰硬的决心,不可能说服老柳上节目;若无柔软的出口,节目组也不可能费尽心力给他找到施工期间周转房,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采访中,邵晶多次说到这句话,“好节目一定是聪明人用‘笨办法’做出来的。”她说,《向前一步》是一档在“奔跑”的节目,坚守在这里,就有温度,能遇见“最好的自己”。在20年前,邵晶在高考志愿上写上了“新闻系”这三个字的时候,这场奔跑就已经开始。邵晶说,“新闻是一条注定要长跑的路,就像萤火虫的光芒,虽微弱,汇聚起来也能照亮夜空。”

有境界者自成高格!采访归来,邵晶的话语一直在记者心中震荡,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电视人不懈的追求与跨越。

猜你喜欢
当事人生命
生命之树
我不喜欢你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什么是当事人质证?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民事诉讼当事人询问:制度价值、比较考察与规则构建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