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酋长们为什么没发大财

2018-11-21 02:54
中外文摘 2018年16期
关键词:酋长种植园利润率

□ 波 音

我们谴责奴隶贸易这种血腥交易的同时,有个问题值得深思:依靠奴隶贸易,白人淘得工业革命的第一桶金。在黑人奴隶“产地”非洲大陆,贩卖黑人奴隶的非洲酋长们,为什么没有借助奴隶贸易走向富强之路呢?

是阴险狡诈的欧洲白人欺骗了淳朴善良的黑人兄弟,用不值钱的小商品换到了价值不菲的奴隶资源吗?

考虑到奴隶贸易一开始的确是个暴利行业,白人欺骗黑人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奴隶贸易对于欧洲白人来说是暴利行业,对非洲酋长们来说何尝不是?非洲酋长们只需要带人去抓一些别的部落的黑人回来,就可以换回枪支、烟草、酒以及特殊的货币——贝壳。

从经济角度讲,枪支、烟草等商品,如果让非洲酋长自己在非洲生产,成本太高昂了,以他们的科技水平,甚至根本生产不出来。如果非洲酋长的奴隶抓捕和贩卖生意可以用货币来量化的话,毫无疑问,他们所从事的交易绝对是暴利,其利润率不逊于欧洲那些奴隶贩子所获得的。

而且,对欧洲白人来说,枪支、烟草、酒也都是好东西,普通白人不见得能经常使用或享用。贝壳虽然可以一船一船地从印度洋运来,却也需要运输成本。

再说了,黑人兄弟也没那么好骗,他们也会判断某种商品值不值自己手中奴隶的价钱。

后来,当欧洲白人奴隶贸易的利润率下降的时候,非洲酋长们的利润率估计也在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抓捕黑人奴隶的难度增加了,各个部落都提高了警惕,不会轻易被抓。换个冷血的经济学说法,奴隶贸易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下降。

非洲酋长没能发大财,没能富国强兵,似乎怪不到狡诈的白人头上。

真正的原因要从经济模式上寻找。非洲酋长的经营模式是掠夺式的,抢夺别人的财富(含劳动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经营模式是“零和游戏”甚至“负和游戏”,一个部落财富的增加,是建立在另一个部落劳动力减少的基础上的,而且抓捕黑人的行动也伴随着武装冲突,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非洲整体的财富并不会积累和增加,甚至会降低。

反观欧洲白人,他们获得黑人奴隶后,用于种植园和矿山,生产糖、棉花、咖啡等经济作物和开采矿石,这是一个利用劳动力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是一个可以长期经营下去的产业,能够长久地带来财富。

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后,只要能够活下来并繁衍下去,那些种植园主就能够自己“生产”黑人奴隶了。供给增加了,就减少了对非洲黑人奴隶的进口,奴隶贸易的利润率必然下降。

欧洲白人也好,非洲酋长也罢,他们能否长久地发财致富,并不取决于奴隶贸易的利润率是高还是低,而是看经营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从奴隶贸易中我们可以看到,掠夺式的经营模式虽然贯穿了人类历史,从远古的游牧民族袭击农耕民族,到后来的海盗旗飘扬四海,再到近现代的许多掠夺战争,这种经营模式的确让某些掠夺者获益了,却并不会让掠夺者长久地获益。

面对近代以来欧美列强的经济崛起和政治崛起,我们当然要谴责他们用血腥的手获得的利益,但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更应该看到,他们建立了可以长久创造财富的经营模式。

非洲酋长连白人的经营模式也没有照猫画虎地移植到非洲。白人无法适应非洲的热带环境,又有疾病的威胁,才没选择在非洲本地直接开辟种植园,而是把黑人奴隶运送到美洲大陆。这本来应该是非洲黑人的机会,他们比白人更适应非洲自然环境,对非洲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更强。如果当时某个非洲部落能够引入种植园的经营模式,在非洲种植棉花、咖啡、甘蔗等经济作物,从劳动力成本的角度说,会比美洲种植园更有优势。

如今,非洲大陆遍布着种植园,可是时过境迁,那些曾经风靡全球的种植园作物,只能算是初级产品,卖不上什么价钱。“可恶”的欧美人又玩出了深加工和品牌战略之类的花招,咖啡豆是非洲产的,但雀巢公司却是瑞士的。

猜你喜欢
酋长种植园利润率
山的最高处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破解“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酋长猜谜
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