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课程成就美好人生

2018-11-21 03:03王玉萍
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评价课程活动

王玉萍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坐落于古老的青果巷中,创办于上世纪初,由于教育体制的变化学校几次易名,2012年更为现名。近年来,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教学方式变革为重点,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深度改革,实现了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凝练共识,明确课程实施的价值

课程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课程理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主要是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学校在充分领会《意见》精神并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大维度18条具体标准,以及对“青果文化”的思考,最终确立了我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图谱(见图1)和学校的办学理念。

理念落实,凸显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达成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认同之后,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实问题的课程灵感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中将3D打印纳入了高中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之中。而作为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校,尤其是科技特色学校,如何领跑前沿科技教育?我们考察了上海、深圳、天津等一些学校的做法,最终于2016年9月引进了3D打印创客课程,旨在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新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数学,尤其是工程和创意设计的兴趣,带来实践与理论、知识与思维、现实与未来的结合,这与我校一贯秉持的办学理念相一致。但是这样的课程,既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教材,同时也没有现成的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课程将如何开展?我们的最终定位是:结合实际,基于实际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

聚焦主题的年级模块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是动态开放性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作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因而我们认为活动主题的开发非常重要,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这一问题。

首先,活动主题要依托学校原有的特色资源,如我校地处青果巷,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是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和代表,走出了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革命先驱瞿秋白等40多位名人。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为我校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最终凝练了古巷之“善、信、义、智、礼、变”的文化精髓,把这种精神渗入科技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最终的价值追求是“求智,求变”。

其次,活动主题最好能够从国家课程的学科本体知识出发,确保科学性。比如3D打印创客课程,其初级课程就从“基本几何体”“基本编辑——移动”的知识框架开始,进行模块化设计。

此外,活动主题开发应根据各个年级的分层目标及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出发,每个年级都有一个核心主题,如7年级上“3D打印绘画”、7年级下“3D打印建模”(如表1)、8年级“3D打印技术分析和应用”,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与操作技能。

多维开发的课程形态

学校课程分为3个大类:V课程(拓展性课程)、I-课程(量身定制课程)和P-课程(基础性课程)。其中,V-课程和I-课程侧重对特长和特需学生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课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架构基于“青果VIP”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样态,旨在把更多课程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把课程开发与建设权还给教师,进而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双向孵化”催生课题双向孵化由社会实践类课程和科技实验类课程2大板块组成,社会实践类课程由学生发展中心主导开发,包括社会实践活动、职业体验活动、文化之旅、科技之旅、系列寻访活动等,有学生必修和选修之分。科技实验类课程则由课程发展中心主导开发,包括3D打印创客课程、古运河考察、理化生综合实验、现代生物科技等组成,以学生自主选修的方式参与。

平台助力多元发展学校通过创新实验室、創客实验室、科技类社团平台、青少年活动中心平台等,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发现的发展空间,为具备创新潜质的各类学生构筑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成长平台。同时,通过梳理和整合,我们的“V”和“I”课程由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参与,教师、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共同执教。通过信息采集,我们建立起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人才资源库,根据资源配置及学生成长需求,设计开发符合我校实际的课程内容。

依托技术灵活选择借助教育信息化助推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是近年来我校发展的前瞻项目和改革重点。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项目借助于学校自行开发的网络选课系统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自行根据课程项目介绍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项目,先选先得,人满为止(选课系统如图2所示)。这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并知道我们的课程开设情况;另一方面也便于进行数据统计,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自主学习协同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是一场对未知的探索之旅,也是一场拜师学艺的求学之旅,还是一场对自我身心的挑战之旅,更是一场关于动手实践的奇妙之旅。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完成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等活动,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俨然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共同研讨,共同交流,共同实践,共同分享,共同反思。在这里,师生关系从管与被管、教与被教,走向了共生共学关系,师生已然成了最好的同行者。

教学方法灵动多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探究科学、实践创新的潜质。比如:3D打印创客课程在8年级的实施阶段,就采用“CDIO”教学模式,突出工程实践的4个基本环节,即“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构思环节,教师介绍关于某一工程的设想和需要用到的知识,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学生消化吸收,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设计;根据工程设计,进行制作,并展示制作的作品,听取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意见,然后进行改进。这一模式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

凸显主体的课程评价

多元评价,促进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注重学生多方位变化和发展。因此,学校从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的行为主体等各方面进行了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其中。同时,我们借助晓黑板云评价、问卷星、自主开发的网络评价系统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对课程的全面评价与推广,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自我展示,彰显个性课程结束阶段,每个学生都会把自己的创意作品或研究成果自发在小组、班级进行展示,充分彰显了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自信和勇气。同时,也会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晓黑板晒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学校课程发展中心则选取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及时制作展板、撰写校园新闻、制作动态短片和微视频在全校范围、家长群内进行宣传报道,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感悟收获,攫取生命成长的力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市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校等共同努力之下,引领学生通过独立活动或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等一系列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潜能,促进了思维发展,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坚持、合作,理解了思考、創造,品味了艰辛、付出,收获了快乐、成功,可以说意义颇深。

正如2017年常州市3D创客大赛一等奖获得者、2018届毕业生张茗所说:“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亲近3D打印的机会,感谢刘老师的精彩授课和讲解。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一个小小的创意,只有点亮智慧与力量之灯,才能使简单的作品展现生命的魅力;平凡的我,有了老师的帮助和培养,才绘就了一抹最绚烂的色彩。思考使我多了一份成熟,创造使我多了一份理性。让我的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吧!”

猜你喜欢
评价课程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