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已逝去的朋克风格

2018-11-21 11:54张婧一
消费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非主流

张婧一

摘要:朋克风格作为边缘文化风格,追求自我,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传统风格,冲击人们的眼球和心灵。在我们的社会中,朋克风格逐渐变成了一种设计的符号,然而这种符号化的过程,失去了朋克风格最精髓的东西。文章从社会、经济、文化角度阐述了朋克风格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事实。

关键词:朋克风格 边缘文化 非主流

一、朋克风格

听到朋克风格,大家统一的感受就是:黑色,很酷。它是年轻人不满足社会作出的宣泄。“punk”既指代朋克摇滚乐或乐迷,也含有小流氓或无用的东西、废物等意思。朋克乐队是最早把朋克这个词带入到大众视野中的。乐队的成员大多穿着黑色服装,以紧身,暴露,破旧,漏洞为主要形式,在别针铆钉的结合中,勉强遮住身体。朋克乐队出了穿衣风格以外,男女竖起彩色鸡冠头,他们在身上很多部位都有纹身,还有人阔耳洞。这种穿着风格也逐渐的演变成了一种边缘艺术。这种艺术在被热捧之后又回归安静了。

艺术在我看来是一个轮回,它会逐渐往相反的地方偏离,直到到达了顶点厌烦了这个方向,转而又往开始偏离的方向转。朋克风格应该是一个极端的点,有些时候艺术家厌烦了自己的风格也许就会往这个方向走,会有很多人爱上这种风格。每一次的轮回,都带有着年代的特色。朋克风格的轮回,也逐渐的不一样了。

以“反主流,反权威,反媚俗”为宗旨的朋克风格的确受到了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凭借其鲜明的抵抗风格,使得更多的年轻人相信普通人都可以用这种风格表达心灵和精神诉求,达到了宣泄现在生活不满的一面。

作为边缘文化的朋克风格,追求自我,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传统风格,冲击人们的眼球和心灵。从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它想要改变主流文化中一尘不变的东西,用自己的风格取感染主流文化,使主流文化中注入新鲜血液,对主流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变化作用。

二、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风格

早在80年代初期,朋克文化就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人的观念没有那么容易感染,遭到了排斥。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审美模式等有着多方面的不同,人们对朋克产生了误解,造成了朋克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困境和发展的畸变。

在20世纪末,朋克风格和中国没有和世界接轨的审美结合在了一起,我们创造出了非主流风格。他们以黑粗眼线,蓬松挑染的头发,等来自认为是潮流,另类。盲目崇拜,而搞的自己颓废、伤感。非主流风格是大多数正常人不能接受的,然而非主流却乐在其中。据统计大多数非主流都是90后,00后,非主流已经成为扭曲风格。

三、道德恐慌的打压

尽管现在一些快时尚品牌出现了有朋克元素的服装,但这些服装少之又少,他们面对的群体是一些年轻人在年轻聚会中运用,并且用过即弃。这些服装往往用于吸引异性,来宣泄自己的压力,因此这类元素被带上了不正经的意味。这些快时尚品牌的衣服把流行放在首位,但是流行变化太过于迅速,更多的年青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朋克风格的年头过于久远,并不能在年轻人眼里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并且很多年轻人早已见怪不怪了。

而真正喜欢并且可以接受的年輕人,他们可以经受各方面人士带来的压力,拥有强大内心的人。往往这一个思想萌生,会被很多社会舆论狠狠的扼杀在摇篮里。有一些年长的人会觉得朋克风格是不入流的,就会教育它们的晚辈,这个风格是不好的。使得一些年轻人喜欢这些风格却又不敢承认,不敢去尝试拥有他们。并且是要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可以支撑这一想法的。由此可见,年轻人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并没有那么容易。这一切,也是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从经济上,社会学,伦理学给他们的强烈压制,仿佛喜欢这些,那就是叛逆的于大众产生矛盾的。

四、被商业收编

无论是音乐还是时尚,朋克都泯灭于商业化。在98年花儿乐队出道之时,他们做的歌曲皆以朋克风格为主,呐喊出他们自己的心声,给人一种震耳欲聋又让听众觉得这就是他们想要宣泄的歌曲内容,仿佛听了就可以暂时逃避一些事实。而后他们的风格逐渐在变化,再一次访谈提到,为什么要转移风格路线?主唱的回复是“我们要赚钱养家,我们要吃饭”。

原本喜欢朋克风格的年轻人是很积极向上的,却在商业化的媒体舆论中彻底改变了性质,他们变成了消沉,叛逆,颓废一切负面情绪的代言人。商业收编和道德打压无形成为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喜欢朋克风格的呼声越来越小。

五、喜欢朋克的年轻人都不见了

今天我们听到的所谓的“朋克”是一个概念,看到街上那些朋克模样的人也只是时尚的跟班而已,而没有了那时的愤怒与叛逆,不再针砭时弊,甚至表达的都不再是真正的内心。因为是个交易,在商业化的社会中,如果它们有利可图,它们会被商业化的公司包装,变成大众追捧的对象。可是,这个风格落伍了。

人们已经渐渐接受了世界中的条条框框,安逸于现状,不再去想着如何去改变生活中的不美好。朋克是要破坏一切现有的束缚与规则,而不顾后果地伸张自己感知到的一切。这个思想已经不敢有人产生了。青年人不再愤怒了,或者说,至少不敢那么愤怒了。即便有人想抗争什么,只能通过现在流行的调侃方式,最后发现只能调侃自己。另外,“愤怒”也许转移了阵地。现在有很多app软件可以宣泄自己,网络中的自己可以真实的宣泄自己的处境,或者把自己隐藏在虚拟世界里。

朋克文化再逐渐的逝去,在商业社会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却不仅仅是这么一个。更多风格也逐渐被商业化去代替。或许我们只有感叹与惋惜了。在历史中,它可以成为一个永远封存的照片,或许在以后的某一年,朋克文化不再被社会上的人误解,可以成为一个正面的元素运用在创作之中。

猜你喜欢
非主流
基于新媒体广告对非主流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非主流”媒体对争夺国际新闻话语权的重要性——以《每日邮报》“季诺维也夫信”报道为例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
从非主流看当代审美文化
洛可可的复兴
——评析当代“非主流”流行审美文化
今天你“非”了吗?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
非主流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