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2018-11-21 11:54李莉莉
消费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微时代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李莉莉

摘要:在微时代,高职院校能够更好的利用新媒体和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就能够更好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基于这样的判断,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并获得广泛利用的大趋势,顺应高职院校学生熟悉、喜爱新新媒体、亲近新媒体的民意,率先转变思路,创新思维,主动接受、使用、规范、开发新媒体。

关键词:微时代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对策

一、拓展微时代学生管理新模式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由几个校区组成,空间距离比较远,这样就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不便,但实际上我们必须做到管理上信息统一一致,因此必须大力推广网络化电子管理。将各校区通过建立新的网络媒体,这样各个部门的信息都将联系起来,发布范围比较广泛,更新的速度与可以快些,这样各部门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吸引着大学生使用,各校区部门可搜集到更多的信息,这样就形成点一线一面的发散模型。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多个分校区的高职院校各部门的管理,打破了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信息传播更加流动。

二、完善高职院校网络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日常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是考核一个学校办学的重要指标,所以,必须强化网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扩展网上学生的管理形式和内容,优化学生管理形式和内容,建立新型网络平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管理。使学校部门和学生之间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沟通,更加节约行政成本,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新型网络信息平台。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网络平台还非常落后,部分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比较有限,两者之间没有衔接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断的扩大新型网络平台的实用空间,逐渐的取消文件印制,直接用平台传递,用微信。短信平台取代部分的会议召开,节约的之间和空间。第二,继续不断的完善新媒体,做到网络与手机的无缝链接,信息传播分工明确;第三,注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作用,依赖新媒体来扩大传统媒体的影响;第四,大力开展学生管理者新媒体素质培训,更熟练的使用网络技术从事管理工作。

三、构建学生管理信息多元化平台

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管理学生,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差异性,不统一,不标准化。造成各部门的资源不能共享。这样单一的管理机制已经不便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注重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也在尋求多元化的学生管理机制。例如就业信息网、勤工助学在线、心理在线网、学工平台新闻网等各种网络平台。二则开发学校级移动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库将信息传递指定人员。三则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qq群给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场所,利用博客加强与学生之间交流,提供一个互助场所,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缩短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更好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第一时间知道学生们的想法,而且新信息平台也是双向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微博、微信、飞信这些方式表达意见,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吧意见传送到各学院各部门,各部门也可根据最新信息以采取最新的对策处理相关情况。

四、加强高职院校的德育基地

微时代到来对高职院校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大量的信息传播使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虚拟世界里,而对人际关系、学习产生困惑。因此要运用新媒体的传播解决这一问题,成立监控小组。采取责任制,轮流对学生的网络动态进行监控,发现不当信息及时与学期进行沟通,及时对不实或不当消息进行更正或删除,以免造成大范围不良影响。

但是在利用新媒体进行学生管理问题时,高职院校管理者面对的是业已成年、具有独立思维的大学生,强硬的管理或说教式教育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未来的趋势,必将是高职院校退回到“守夜人”的角色,但是管理者同样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看不见的手”。而且要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与时俱进的把握新时代学生的群体特征。鉴于这一代人独立性强,自我意识强,求知欲望强的特征,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找准微时代信息新平台这个突破口,通过这个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建立联系、展开教育。这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把握时代性——将学生教育管理与现实挂钩,用具体的、最新的案例来教育学生;把握兴趣性——将学生管理与新媒体挂钩,由网络作为绿色德育宣传的支撑。从而改变学生一味接受说教的“道德填鸭”,在感染熏陶和主动求知中自我教育、自我升华。

猜你喜欢
微时代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