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型城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思考

2018-11-21 11:54李燕
消费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综合利用

李燕

摘要: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发展模式一直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本文就以资源型城市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切入点,从现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的角度,探讨资源型城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问题。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工业固废 综合利用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在经济发展转型期,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变废为宝”的方式,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模式,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成效

2016年国家工信部确定了全国首批12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之一的平顶山市为例,“十二五”期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业固废利用量由2010年的1217万吨提升到2015年的1768万吨,增长了551万吨;2016年全市产生固体废物1524万吨,综合利用145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6%。

通过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环境效益不断改善;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效益持续增长。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水平总体不高。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中,根据城市基础结构特点、企业类型、产品技术含量、固废利用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其经济效益存在巨大差距。如1吨粉煤灰从电厂直接卖给砖厂大约每吨20多元,经过分选的一、二级粉煤灰价格在每吨1∞元左右,经过深加工的漂珠(一种广泛应用于耐火行业的原料)每吨4000元,价格相差最高可达近200倍。固废综合利用企业中的烧结砖和粉煤灰砖、水泥、商品混凝土等一般的建材企业,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高附加值产品少,不仅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且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规模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在技术利用和创新方面,比如尾矿综合利用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利用难度较大。对其利用率较低,且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经济效益小。

鉴于研发力量薄弱,创新驱动乏力,致使固废综合利用重大技术成果寥若晨星,成为制约该市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的关键因素。

(三)行业环保风险加大。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在消纳大量工业固废、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自身也会排污。特别是固废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建材等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存在着超标排污的风险。随着环保监管力度和污染防控攻坚力度的加大,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在特殊时期如重污染天气期间关停的风险,另一方面面临着因环保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

(四)政策措施有待完善。固废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公益属性,如果完全由市场驱动,难以推动固废的最优处置和利用,但目前固废利用产业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或制度支持体系。在产业准入和行业标准上,缺乏专门的行业准则和政策、技术门槛等统一规定,尤其是缺少工业固体废物与原生矿产资源之间的差别化政策。在激励措施上,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各部委联合制定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中对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鼓励措施只有“各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措施”等原则上的规定,没有具体支持措施和强制性规定,各地在工作推进中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配套措施,不利于产业发展。

三、关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建议

(一)打造高端高效的发展平台。建议相关部委在国家或省级层面,从固废管理、信息采集、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打造促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平台载体。建设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和管理数据库,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综合利用企业处理处置情况,固体废物供求关系。建立产业发展咨询机构和专家咨询机构,充分利用国家现有千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高端人才培育选拔渠道,建立专家队伍和人才储备库,实施人才联合培养,培养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高端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二)形成统一统筹的区域发展机制。固废综合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地市推进过程中在原材料、市场、技术等要素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如平顶山市2015年全市粉煤灰利用量在540多万吨,煤矸石用量在800万吨以上,都超过了自身固废的年产出量,目前库存的粉煤灰和煤矸石已经全部得到利用,综合利用工作中出现了原材料不足的情况。通过清除产业跨区域发展的机制障碍、降低物流成本等方式,将固废过剩地区原材料引入该市,可实现不同地区间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加大固废综合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加快企业间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上大压小”和技术改造。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实施横向产业联合和纵向产业重组,通过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精深加工和物流营销工程服务等,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积极引进配套产业,努力拓宽利用途径。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利用重点固废利用项目,发展深度加工和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新型隔热保温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等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产品,着力开发集安全、环保、节能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材料,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积极发展废钢铁、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弃油脂、桔杆等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拓展工业资源综合的利用的领域。

(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使固废利用企业污染物达标排,降低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争取节能减排等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向固废利用企业倾斜,引导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和环保技术改造,促进固废利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综合利用
新时期克拉玛依加强海外引智工作探讨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检测中的综合利用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册亨县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破茧成蝶”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西安洁姆环保公司餐厨废弃物生态处理调研报告
提高驰放气综合利用的效益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