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18-11-21 11:54时忠民
消费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土地管理解决策略问题

时忠民

摘要:土地是生产与生活的基础,它可为人类的各项活动提供充沛的空间。随着土地资源紧张程度加深,与之相适应的土地管理工作日益重要。如何正确地展开土地管理工作,直接关乎土地利用率的程度。就时下情况来说,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所得成效值得肯定,但也应意识到,随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在少数。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下,深度提升土地管理水平已然是必行之举。对此,需要对当下的相关工作展开剖析,综合实际案例,从中寻求不足之处,并制定出妥当的解决策略,为土地利用水平搭建更高的平台。相关部门需要通力合作,以主动的姿态去面对问题。于本文而言,则重点分析了其中伴随的多种突出问题,并制定合理策略,以此提升土地管理质量。

关键词:土地管理 利用水平 问题 解决策略

显然,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在持续扩大。在此背景下,土地管理工作显得极具意义。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打造出高程度的土地利用水平,是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的城市进程迅猛,在具有科学性的土地管理引导下,可以打造舒适又不失经济的城市群,同时能够创造丰富的生产场所,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一、土地管理科学化的背景及意义

(一)土地管理科学化的背景

总结来说,其背景可从两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宏观层面。农村规模在显著缩减,大量居民涌入城市,在这样的趋势下城市需要大范围扩建,但不同于农村环境,其可开发空间有限,因此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现象。而城市的扩张已经是一种潮流,这样的趋势在未来依然会有所保持,所以迫切需要提升土地管理的科学性。其二,中观层面。从上世纪开始,我国便踏上了土地管理的道路,这几十年的征程结出了丰硕成果。但碍于传统方式的束缚,在信息化等方面存在相对滞后状况,同时各类冲突也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土地管理进程。这也迫切需要我国在土地管理领域进行改革,以此形成适应于时代需求的方式。

(二)土地管理科学化的意义

可以从两个层面对其意义展开论述:其一,在资源大体系内,土地是一种,必不可缺的资源,它具有很强的价值属性。而它不具再生性,因此需要展开科学的管理,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出更多的发展可能,同时也可为人类生活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其二,城镇化是国家,必经的阶段,扩张的需求需要得到土地资源的支持,但其显然是有限的,因此要想化解这样一种矛盾,就应当依赖于具备科学性的土地管理方式。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化解各类冲突事件,为社会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二、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事实上,要想提升土地资源管理质量,仅仅依赖单个部门的投入是无法实现的。这项工作是一个体系工程,它需要多方的密切配合,在通力合作的背景下,才能形成紧密的管理体系,而这也是做好土地管理的基本要件。成熟的体系具有指导意义,又拥有强大的约束力,能够促使管理工作焕发新活力,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同时也可以认为,一个残缺的管理体系无法达到土地管理的预期质量。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密切注重土地利用率这一指标,它也是衡量整体管理质量的重要参数。时代发展进程已然超出预期,而相较之下,土地管理体系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它依然停留在過去的老一套层面,整体指导思想存在弊端,管理方式过于老套,信息化程度明显偏低,诸如此类不足都会导致整个体系的残缺,而最终将带来土地管理质量的下降。为了满足建设需求,同时也为了迎合百姓宜居的生活要求,传统的方式需要进行改进,打造出高效化的管理体系,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整体发展创造更多空间。

(二)土地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不可否认,时下的土地管理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在少数,其中以管理方式的落后尤为明显。事实上,土地管理所涉及的因素非常之多,没有良好的管理技术显然无法完成整个工作,其中调研与档案这两个环节更加依赖于高质管理技术。时代发展背景下,必定要求土地管理做以相应改变,应当与信息化社会相匹配,引入优秀的科学技术,以此提升管理精度。遗憾的是,时下状况依然不够理想,一方面是对遥感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不够灵活,另一方面则是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匮乏。土地管理是多因素相契合的过程,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很容易出现监管不力,疏忽重要细节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将信息技术引入土地管理工作中,以此达到高效高质的效果。

(三)土地管理的公众参与尚须加强

可做如下两方面分析:其一,土地管理的最终目标便是为公众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空间以供生存发展,可以说这是一项惠民的工作,与任何个体都有密切关联。但从现状来看,公众的积极度不够,对于土地管理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这势,必会影响管理质量。这样的局面将会堆积出诱发因素,这也是如今土地冲突事件层出不穷的基本原因。其二,个人意愿无法得到实现,此时将会产生利益受损的心理,在种种不平衡的状态下,通常在制度内不能获得很好的解决,因此将会突破约束,做出一些偏激的不当行为。这样的方式明显违背了土地管理的基本夙愿,此外还会造成不良风气,为整个社会注入负能量。加之公众对其认知度不够,因此盲目跟风等不当行为屡见不鲜,这无疑是土地管理中一块较大的碍路石。

三、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改进策略

(一)科学的实施土地规划

要想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就,必须以合理规划为基础。对于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均存在差异,其它资源也各不相同,此时在土地规划上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准,做出科学的规划布局,使之能与当地经济状况相适应。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也极为重要,这是土地管理工作得以展开的基础,同时也具有一定约束力。诸如《土地管理法》等已经出台较久,但始终存在不足之处,在实际工作中适应性不够理想。这也是我国土地管理的方向之一,今后需要在相关法规上多下功夫,打造一套科学严密的法律体系。

(二)利用先进的土地管理方式

传统的方式已然不再适用,它的直观性不强,数据准确性也不够优良。现如今,诸如遥感技术亦或是GIS等都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们完全可以作为土地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支持,我国需要大量引入此技术,将其灵活运用至土地管理中。不难想象,随之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够获悉各类空间数据,还可以将其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在用户面前。同时,可以获悉实时的土地资源状况,能够在任一时刻全方位地了解土地状况,而这些均是传统手工方式无法企及的。

(三)加强政策宣传

土地管理绝不是各个部门的事,它需要社会上下的密切配合。但是当下公众对土地管理的兴趣不够浓烈,积极性也有待提升,因此政策宣传尤为重要。通过此方式,能够获得公众的支持,为土地管理铺设基础条件。具体来说,在征地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留有一定空地,以此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在相关规划的制定中,可以参考公众的意见,实现全民参与,以此突出公众的重要性。同时可以增强宣传方式,除了传统的海报外,还可以引入网络技术,通过平台的在线互动获悉公众想法。當然,公众也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可以增强土地管理的质量。而后,需要将最终的结果在第一时间反馈至外界,增强土地管理的透明度,令公众满意于此。

(四)实现土地管理科学化

如今农村人口大批量迁移,城市时刻处于急速扩张状态,城镇化背景下,对土地的需求显得更加急切。这就迫切依赖于土地管理工作,如何打造合理的空间资源,是城镇化进程的必备课题。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已有一些进步,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具体规划中存在种种超乎制度之外的行为。而与之对应的管理水平也显得不足,这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居民作为社会主体,需要拥有足量的生活空间,但又不可影响建筑的扩张。做好土地管理,仅凭单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团体力量,以此增强管理约束力,提升执法能力。需要引入高新技术,增强土地管理信息化,以此完成更精准的土地检测,也可以更直观地获悉实际情况。任何区域,土地资源都极为有限,但生产活动在不断增多,只有做好土地管理,才可以营造相适应的发展环境。也应意识到,如今我国土地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冲突事件不在少数,科学化程度不足,这些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

四、结语

社会在不断进步,公众的生活需求也逐步提高,加之生产规模的扩大,土地管理依然是必行之举。回首可知,我国的土地管理进程艰难坎坷,也经历了不少失败,但这些都是宝贵财富,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以指导。土地管理需要与时代相适应,因此信息化程度必定要得到加强。配套法律的建设依然要继续,诸多漏洞需要去填补。土地管理并非一时之事,它贯穿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将其作为长远策略对待,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土地管理解决策略问题
改革土地管理方式 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管理工作探究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