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班汉语教学问题研究与对策

2018-11-21 11:47王宁擎
科技视界 2018年20期
关键词:研究对策汉语教学

王宁擎

【摘 要】民族预科教育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过渡性高等教育形式。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既为预科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与压力。预科教育面临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调查统计数据和我院预科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生源状况、教材教辅、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此提出我们的思考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0-007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0.033

【Abstract】Ethnic preparatory education is a special transitional 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it not only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paratory education, but also brings challenges and pressures. Preparatory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needed to resolv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department of preparatory education, from the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objectiv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our thinking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Ethnic preparatory departm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strategy

1 民族預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预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过渡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基础课学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适应汉语授课、学习,顺利完成之后的学业走向工作岗位。我院从2005年开始设立民预班,招收的均是蒙古族学生,采用“1+3”学制,但近几年,预科教育的衔接过渡作用发挥的并不尽如人意。

1.1 生源现状——基础差,起点低

从生源结构看,民预班的蒙族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农村、牧区、旗县,据调查统计我院2017级民预班43名学生来自乡镇的占50%,来自农牧区的占50%。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质量、水平等所限制,这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汉语水平低、自主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面临着诸多不适应。这些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分数线,我院17级民预学生高考成绩300分以上的占7.6%,200分以上的占92.4%,平均成绩200分左右,水平参差不齐。

1.2 教材现状——内容陈旧,形式枯燥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民族预科教育缺乏工作实践过程中开发的校本教材,高职院校预科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全国高校民族预科统编教材,如《汉语文》、《数学》等。这些教材缺乏针对性,部分教材就是参照本科院校教材的简单压缩,内容陈旧,形式枯燥,结构不合理,而且尚未考虑到民预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不适合学生使用,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1.3 集中汉语教学——一时难以适应

汉语水平一直是制约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瓶颈”,民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用蒙语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都用蒙语进行交流,由于从小在这种语言环境中长大,表达和思维都以蒙语为载体,大多数学生汉语基础较差,而进入预科后,全部改用汉语教材,教师用汉语讲课,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授课模式的转变,个别学生会出现语言障碍,仅靠之前所掌握的汉语知识,要想听懂和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大部分学生感到吃力,他们对汉语接受反应能力慢,理解能力差,往往会把一些知识从汉语转换为蒙语来理解,而有些内容通过这一转换原有意思就变了,有的又无法转换,久而久之致使学生既听不懂教师的讲课内容,更谈不上自学,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产生焦虑感不适感,自信心倍受打击,开始厌学,课上聊天、玩手机、打游戏、看网络电影等,甚至逃课,必然形成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局面,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的管理难度。

1.4 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单一

预科教育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习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为期一年的集中汉语教学,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和基础知识方面同汉族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所以这一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到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以我院民预班一年两学期的课程设置为例,探讨一下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两学期共计开设9门课程,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单一,缺乏弹性,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一年的课程除了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和计算机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学习汉语,除了上课这一形式外,别无他样。其次个别课程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合理。如在第一学期《中文写作》只有周二课时,《数学》周四课时,本学期教学周数相对来说较短,没有足够课时讲解相关内容。

1.5 教学方式——条件简陋、单一

预科教学是我院整体教学中的一部分,目前我院在预科教育这块上整体落后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手段、考试制度等都单一。我院每年招收30-50名民预学生,设置一个班级,统一编到基础部进行管理。从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看,条件简陋,教学设备落后,目前还仅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多少年来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没有参与感,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据统计数据,我院民预班教师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中高级为主,从表面来看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培训进修机会几乎没有,导致教师在教学理念、创新能力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需求。此外民预班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考试形式制度上我们也应区别对待,不能一味采取降低难度,加分来考核评价他们,这样致使有些学生对这种特殊照顾产生依赖心理,处处都想享受这种特殊优惠。目前我们采取的是平时成绩加卷面成绩的考试制度,导致学生在考前死记硬背突击复习,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学习。这些都成为目前困扰我院预科教育发展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大对预科教育的投入。

2 预科教育中汉语教学的几点对策

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不仅具有普通教育特点也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些特性,来进行教育教学。

2.1 根据预科学生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

预科教育作为一个特殊层次,必须要起到承前启后作用,处理好学生知识的过渡衔接。我们应针对民族学生心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来设置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基础性、知识衔接性,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突出主要课程,加强基础课,同时还应开设一些文化艺术类、风俗伦理、民族传统体育、听说阅读课等多媒体课程。在入学初,对学生进行汉语水平摸底调查或考试,全面了解学生汉语水平,这样教师才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选用合适教材。由于目前市场上民预教材较少,教师可以自主编写一些辅助教材如练习册,来弥补统编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得到相应练习,从练习中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汉语水平。

2.2 创设语言环境——开展第二课堂

蒙族学生能歌善舞,性格豪放,相互团结,我们应根据他们的特点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对教学进行补充。我院针对预科学生开展的活动极少,举办较好的就是每年一次的“蒙汉一家亲”活动和校园蒙语广播,我们期望多为预科学生举办一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在住宿安排方面,基本上是民预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这不利于学生课后的汉语练习,所以更需要适当举办一些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上参与和获奖情况可以在期末成绩中占有一定分值。给他们多搭建一些展现自我的平台,设置语言环境,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2.3 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民预学生入学成绩低,基础知识薄弱,汉语理解交流表达能力差,存在自卑心理,总怕自己说错或发音不准,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课下也不愿用汉语交流,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教師应利用激励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多给学生创造练习和实践机会。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发言,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成绩好的,设计难度大的问题,对成绩不好的,设计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老师在上课时不能只顾自己讲而不顾学生反应,应察言观色,从他们的表情、神态中体会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接受、理解程度,以便在之后教学中做出适当调整,对于课堂练习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有针对性指导,使教与学相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图、文、声并茂、音频视频相结合,可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利于民预学生学习理解。

2.4 改变考试制度

目前我们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试制度,这样的考试方式虽顾及到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考察,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民预教学过程的考核,扩大过程性评价所占的比例和范围,适当增加课堂表现、口语表达、积极参与性等的评价。让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积累,不是一味的靠考前突击和加分来过关。由单纯知识考核向全面考核转变,增加能力素质方面考核。由单纯闭卷考试向多样化考试转变,以考促学。在去同类院校调研中,我们发现其他学校鼓励学生考取以下两证,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合格证书(MHK)和普通话水平等级证。我院也可以参照引入MHK考试和普通话考试制度,MHK是为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需要,建立的适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科学评价体系,从低到高设有四个等级,从听力、阅读、书面表达、口语表达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通过考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5 加强预科班教师建设

教师决定着教学活动成败与否,也是教学中的决定因素。首先要加大预科班教师的培训力度,我院对教师专业培训不够重视,教师很难有交流进步平台,一切都要摸索着前进,在民预班上课的教师有个共同体会就是上课时有压力,就怕哪句话说不对影响民族团结。只有让教师更好的掌握了解民预学生的特点,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才能做到上课之前备教材,备学生。其次,预科教学最好能够引进一些蒙汉兼通的民族老师担任,易于老师和学生沟通,老师对课堂上的名词术语难点可以用民族语言来解释,使学生易于接受,适应汉语教学。

3 结语

综上所述,预科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要有一套适合预科教育发展的教学体系,坚持创新,开拓思路、优化教学策略,才能不断提高预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蕾.民族预科学生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3).

[2]黄顺.内蒙古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王君强.民族预科教育需要解决好的几个特殊问题[J]. 中国商界,2010(06).

[4]梁黎.少数民族预科生[J].中国民族,2011(07).

[5]李蓉.提高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思考与实践[J].巴音2011年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猜你喜欢
研究对策汉语教学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浅谈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对策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