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学:基于课堂观察的大生课堂评价

2018-11-22 11:03欧美玲
江苏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

【摘 要】大生课堂,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学校修订完成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评价表——“察学表”。从“教学评价表”到“察学表”,课堂评价的归宿由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转向改善学生学习、助推教师成长。从“观教”到“察学”,听评课活动的方式从基于印象的点评走向基于学情的合作研究。

【关键词】察学;大生课堂;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0-0066-02

【作者简介】欧美玲,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00)教师,一级教师。

大生课堂,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蓬勃生长的课堂。大生课堂重视师生的角色定位,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高师附小”)从提出大生课堂的建设目标到不断引向深入,实现了从师本课堂到学本课堂再到自本课堂的质变,伴随升级换代的还有大生课堂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从“教学评价表”到“察学表”

课堂评价的指标引领着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大生课堂建设伊始,学校结合南通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12字课改方针和大生课堂的丰富内涵制定了“高师附小课堂教学评价表”,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里的维度为学生表现和教师表现;这里的指标包括“学习状态、自主先学、小组合作、展示分享、质疑提升、学习水平、自然的生态、自由的生动、自己的生活、自如的生成、自觉的生长”等11个方面,并延伸出“全體参与”等21个观察要点。研究发现,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教师的听评课多停留在主观印象和质性描述层面。深入分析,我们意识到:一方面,“教学评价表”的指标存在结构不清晰、观察要点不直观的症状。另一方面,使用“教学评价表”的目的更多的是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偏离了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这一归宿。鉴于此,我们修订完成了“高师附小大生课堂察学表”(以下简称“察学表”,如表1所示)。

表1 高师附小低年级大生课堂察学表

察学老师_______

“察学表”的维度由学生表现和教师表现组成。学生表现指标由自主先学、合作展示、综合提升三个视角组成,延展出12个观察点。教师表现指标由板块活动、限时讲授两个视角组成,每个视角各举出两个观察点。

1.“察学表”以学习为中心进行课堂评价。

了解儿童的学习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需要直面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察学表”明确标示了各级指标所占比例,其中学生表现占比高达80%。评价的重点不再指向教师水平的高低,而是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

2.“察学表”对学习经历的过程做出评价。

传统的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大生课堂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其中深度学习指的是在一种问题情境下,学习者全身心投入经历思维探索过程获得深度体验的个性化生长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性、挑战性和创造性。因此,指向人的课堂评价应当改变目前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的现状,关注思维的品质、考查思维的过程。根据大生课堂“自主先学—合作展示—综合提升”的学习活动环节,我们制订了指标和观察要点,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3.“察学表”是对关键学习品质的评价。

随着课堂转型的深入,大生课堂的基本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学习目标方面,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学习品质和态度。学习品质是学生行为习惯中的一个部分,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自然驾驭能力的表现,是学生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映,也是学习者主体活动的结果。

二、实施路径:从“观教”到“察学”

1.课前说课,明晰任务。

课前说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情观察员与上课教师相互交流。首先,上课教师向学情观察员通报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学习目标、互动流程、拟采用方法、效果预测,尤其是要介绍学情及小组合作学习状态,并向学情观察员发放“学力提升单”。其次,学情观察员基于上课教师的说课,根据上课教师的要求就教研组的研学主题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与上课教师进行简短的交流,经过商议,确定观察重点。再次,学情观察员要在准确把握上课教师意图的基础上,提前到课堂,了解所在小组的分工,与学生进行简单沟通。

2.课中观察,记录学情。

根据教研组长的安排,学情观察员深入各小组,迅速进入观察状态,通过笔录等方式,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如实记录教师发出指令的有效性、组员的学习状态及行为等。学情观察员以助教的身份协助、指导、督察学生学习,使其学习效益最大化,并及时将学情以暗号、手势等形式反馈给上课教师。上课教师利用学情观察员的资源,及时借助反馈信息处置、调整、完善自己的预设,提升捕捉处理生成资源的能力,让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3.课后分享,诊断提升。

课后分享主要完成三个任务:一是上课教师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预设与生成三个方面进行课后反思。二是学情观察员如实汇报观察记录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三是形成结论并针对行为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在对共性问题进行专业引领的基础上,所有人员围绕“找出自己教学痛点、描述自己痛点、找到痛点解决方法”写出反思。

我们以提升小组学习效能为察学主题开展听评课活动。学情观察员围绕“自主先学、互动探究、思维攀升”三个点深入小组观察。一方面,及时将课堂观察汇总记录反馈给上课教师,帮助他改进、完善、优化小组合作的策略,有针对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基于“察学表”的学情分析,提炼出各班小组合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精准提升了小组学习效能。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且行且思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立足三个“关注”把握高效课堂
探析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重”齐发,教育无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