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郑州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析

2018-11-22 10:46王晓伟赵晓锋张丹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产品农业

王晓伟 赵晓锋 张丹

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国内外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也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选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进一步发挥郑州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效对接、深度融合,是一个意义重大、亟待突破的现实课题。

围绕落实今年中央、河南省委和郑州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结合郑州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笔者就推进郑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以下思考和探析。

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引导龙头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转换发展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管理,逐步实现从提高数量、壮大队伍向提高效益、壮大规模转变。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项目实施、兼并重组、改革改制等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领军作用强的骨干型龙头企业。二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强化农民参与和监督。三是强化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服务。在落实农业项目贷款贴息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郑州农业担保公司的担保平台作用,创新担保方式,优化服务模式,切实缓解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实地观摩、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快培养一批有远见、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的农业职业经理、农业企业家,带领农业经营主体在新常态中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狠抓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一是大力發展特色种植业。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努力扩大谷子、红薯、豆类等杂粮,核桃、石榴、柿子等特色林果产品,金银花等中药材和芥菜、高山蔬菜的生产规模。积极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加快设施农业智慧化进程,推动特色农业种植向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在推动特色种植业发展的同时,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二是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和生产布局,积极推广青贮、微贮、秸草加工、饲草调制等实用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和饲草转化效率,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黄河滩区绿色畜牧业发展,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推进荥阳国家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以“黄河金”“黄河谷”两大品牌为引领的郑州黄河鲤鱼产业和以锦鲤为代表的观赏鱼产业。三是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绿色安全、营养方便、质量效益,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重点围绕速冻食品、肉制品、面制品、枣制品、乳制品及饮料制品、果蔬制品六大优势行业,打造绿色原料基地,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推广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同步提升,进一步提升郑州市食品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要大力引导县、乡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对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和农产品进行宣传推介。鼓励龙头企业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挖掘产品文化内涵,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等宣传展示平台,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

一是发展壮大一批高起点、现代化、辐射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一梯队,全力打造以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为核心的高标准、综合性、一站式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郑州在全国农产品流通格局中的地位和辐射力;第二梯队,大力发展提升陈砦花卉市场、信基调味品城、中原四季水产物流城、万庄化肥交易市场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业投入品市场,提高郑州在花卉、调味品、水产品等专业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协调、整合能力;第三梯队,支持具备产业优势的县区实施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并改造和新建一批农贸市场、菜市场等,在规避优势产区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风险的同时,为销地市场提供稳定的源头供给。通过培育壮大以上三个梯队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为辅、相得益彰的农产品流通格局。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行电子商务,通过农企+电商平台、农户+农企(合作社)+电商平台、农企+委托运营商+电商平台等模式,推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相关优质产品和服务上网销售,大力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品牌。健全农产品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尤其是预冷存储及冷链物流,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基础环境。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推动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拉长产业链条,强化利益联结

一是推进种养结合循环。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鼓励种草养畜、以养定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抓好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鳖、藕塘养鱼等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发展林果、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经济。二是做实产加销链条。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为抓手,实现基地建设、产地加工、物流配送有效对接。在产业链上游,重点打造一批高标准的粮食作物、畜禽养殖、特色种植等大型原料生产基地,实现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在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同时,带动基地农户增收。在产业链中游,实现农产品加工“两手抓”,一方面大力支持产地加工、洗选、贮藏、保鲜、分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环节,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技术和更新工艺设备,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在产业链下游,依托万邦物流、陈砦花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完善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冷链物流体系,推进产销衔接、农超(批)对接。三是强化农旅融合。深入挖掘特色农业基地、农村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集科普、教育及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休闲农庄、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农业功能。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倡导“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等合作方式,探索推行新的利益联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资金等优势,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开展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营销等各类服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赢得农民的真心支持和广泛参与,为产业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