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绵城市技术在杭州小区的应用研究

2018-11-23 09:56徐柳
新型建筑材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骨料海绵雨水

徐柳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0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达到适应并顺应环境变化,具有很好的吸收与释放能力,其中在雨雪天可以透水、蓄水、净化水等功能,在干旱天气下,可以将储存的水资源释放出来,调节环境湿度,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降低洪灾等灾害发生[1]。

国内道路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情况下,路面都采用密实浇筑,这样造成路面存在不排水现象,造成雨水大量流失,地下水严重缺少,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而雨水通过地下管网排到江河湖海,使得地下排水系统负担逐渐增加,因而出现了地面积水,使得路面在夜间存在反光现象,影响交通通行,存在安全隐患;而雨水和污水的排放,使得江河湖海存在污染等情况;同时,不排水路面也伴随着不透气,使得不能与空气进行热对流,失去调控地表湿度和温度的能力,产生“热岛现象”[2]。

海绵城市的建设既可美化环境,同时,还可以缓解城市排水问题,因此引起较多的关注。早在40多年前,发达国家开始了海绵城市的研究。通过海绵城市相关理论研究后,将其成功运用到生活的道路当中,主要实践于公园道路的透水砖、人行道、停车场以及学校的体育场所等,图1所示为海绵城市概念。

图1 海绵城市概念示意

1 德国海绵城市应用理念

德国海绵城市的发展在世界上位居前列,拥有成熟的建设技术,同时在法规和政策方面还具有很好的保障。德国于1989年颁布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标志着雨水利用技术的成熟,1992年应用了“第二代”雨水利用技术,21世纪初形成了“第三代”雨水利用技术及相关的标准。

德国海绵城市建设应用理念是通过综合管理和应用雨水,根据雨水受污染程度,接受水体的能力,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3]。3种城市雨水利用方式如下:

(1)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

(2)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

(3)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4]。

2 杭州小区绿化生态应用技术研究

对于杭州地区以及部分小区居住的环境,借鉴德国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及应用研究,针对制备技术、绿化、公路边坡构造进行改进。

2.1 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制备技术

在透水混凝土前期材料准备方面,采用建筑垃圾、碎石、胶凝材料、减水剂等进行制备。建筑垃圾:采用废砖,来源于周边农村等砖混房屋拆除后砖骨料进行破碎,其表观密度为1700 kg/m3,堆积密度为900 kg/m3,吸水率为15.5%,粒径优选5 mm均匀粒径;碎石:表观密度为2600 kg/m3,堆积密度为1400 kg/m3,优选粒径为5 mm均匀粒径;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为3100 kg/m3;粉煤灰:Ⅱ级,密度为2100 kg/m3;减水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5%,密度为1100 kg/m3;拌和水:自来水。

在制备技术方面,由于杭州地区天气潮湿的原因,会对透水混凝土和生态混凝土的水胶比产生影响,同时传统制备技术会造成的混凝土分层等问题,使得透水效果不佳。而现阶段同时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为此利用采用建筑垃圾制备透水混凝土和生态混凝土,制备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现场根据配合比准备施工用材料;

(2)预先配置骨料:将碎石、建筑垃圾及再生骨料搅拌均匀;

(3)粗骨料改良处理:在(2)所得粗骨料中加入水,加水量为粗骨料达到所需吸水率用水量的70%,之后加入透水混凝土所需40%的水泥与40%的粉煤灰进行搅拌,对粗骨料进行预处理;

(4)骨料与胶凝材料混合:在(3)中得到的拌合物中加入剩余的胶凝材料进行搅拌,拌合完毕后胶凝材料通过骨料表面润湿的水分附着于骨料表面;

(5)掺入减水剂:在(4)中得到的拌合物中掺入透水混凝土所需50%的水和所需的减水剂,搅拌5 min;

(6)将原材料搅拌均匀:将(5)得到的拌合物中加入剩余水量进行搅拌,直至骨料表面湿润微带流动性,使得骨料被胶凝材料均匀包裹,得到新拌混凝土。进行施工铺装。

2.2 植被绿化构造设计研究

在植被绿化方面进行构造改进,主要采用上表面植被层、生长土壤、植生型生态混凝土、加固肋进行绿化方面的应用改进。其中表面植被层用于种植草木,生长土壤用于供应植物生长提供材料,包括水分以及营养成分,其厚度为70 mm。生态混凝土位于生长土层下部,用于维护植被层,同时提供孔隙为植物生长,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在C15以上,透水系数为1.5 mm/s以上,孔隙率为15%以上,pH值为7~9,其厚度为35 mm。加固肋为混凝土浇筑,强度为C20以上,其厚度为110 mm,边缘肋宽为60 mm,中间均匀分割为350 mm×350 mm,中间肋宽50 mm。施工时可以分为整体浇筑与预制2种形式。现场布置时,采用正方形网格布置与交叉网格布置,图2为改进绿化构造设计。

图2 改进绿化构造示意

2.3 公路边坡构造设计研究

对于公路两侧边坡,吸取德国边坡技术,并在杭州小区等地进行改进技术应用,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边坡设计主要包括中部预制三角构件,整体形式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边长尺寸根据护坡宽度确定,采用混凝土预制浇筑,其中左右两侧预埋钢筋环,间距为400~600 mm,钢筋直径为15~25 mm。预制三角构件宽度为200~300 mm,厚度为150~350 mm,根据所用领域确定。

(1)端部预制三角构件、预埋钢筋环中部构件预埋钢筋环错位,顶部与现浇部分连接也设有钢筋环,间距为1000~1500 mm,保证顺利施工放置,中部与端部预制三角构件,内部铺设土壤层、植生型生态混凝土与植被层,各层的厚度根据预制三角构件厚度按照比例分配,其分配比例为:植被层∶生态混凝土∶土壤层=1∶5∶6.5,生态混凝土强度为C10,透水系数为1 mm/s,孔隙率为15%~25%,pH值为6~9。图3为传统边坡和护坡构造,图4为改进后公路边坡构造。

图3 传统边坡和护坡构造。

图4 改进后公路边坡构造

(2)现浇带、生态混凝土及加固钢筋与锁环。现浇带为预制三角构件之间的连接缝,其中两侧钢筋环间穿有斜向钢筋,顶部处设有水平钢筋,与钢筋环进行绑扎,钢筋设置1~2根,不宜过多,其中在边坡顶部与底部设有内置钢筋环,与水平斜向钢筋绑扎固定。

3 绿化生态制备、施工技术及优点

3.1 制备技术方面

改进了现阶段的制备技术,同时解决了施工时路段铺设胶凝材料与骨料脱离等问题,可以推广使用。该制备技术与传统技术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相比,在强度上有明显提高。

3.2 绿化构造设计及配套的施工技术

(1)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现场加固肋模板的支设或预制吊装加固肋构件;(2)进行加固肋混凝土的浇筑,并拆模或进行连接浇筑;(3)进行生态混凝土在加固肋中间的浇筑,完成绿化构造;(4)进行绿化构造表面生长土壤的铺设;(5)进行生态混凝土孔隙中营养液的碰撒并降碱处理;(6)进行表面植被层的种植;(7)对植被层表面喷洒水,完成灌溉[5]。

该绿化构造设计与施工技术具有2方面优点:(1)绿化构造具有良好的整体,带有整体加强措施,同时保证水土不流失;(2)施工工序简单,快速有效[6]。

3.3 公路边坡构造设计

(1)根据公路坡度确定边坡构造尺寸,并确定中部与端部预制三角构件的厚度及尺寸;(2)进行中部与端部三角预制构件的加工;(3)进行现场三角预制构件的施工放置,并进行钢筋环间的对接和斜向与水平向的钢筋绑扎;(4)进行预制三角构件的内部土壤铺设;(5)进行生态混凝土层的铺设,并对其孔隙中营养液的碰撒并降碱处理;(6)进行植被层的铺设并种植;(7)浇筑现浇带,完成边坡构造的施工[7]。

该构造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上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自身预制构件并具有三角稳定性,其效果美观,可适用于边坡构造;(2)具有快速施工优点,通过预制构件的现场放置,同时简单支设底部模板即可,混凝土浇筑可沿斜坡顺利浇筑,保证了密实度;(3)从构造上来说,预制三角构件两侧设有钢筋环并与水平及斜向钢筋绑扎,达到软索结构效果,便于施工;(4)该技术提供的施工技术简单快速,采用预制和现浇的有利结合,使得护坡构造应用范围较广,满足使用要求[8-9]。

4 结语

本研究借鉴德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用于在杭州小区等的改进应用研究。提出了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制备技术,小区植被绿化构造以及公路边坡构造设计,并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通过研究分析,确定了新技术、新构造的优点,可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借鉴学习只是一个引用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消化吸收,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还有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猜你喜欢
骨料海绵雨水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基于多重点云与分级聚合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结构高效生成方法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再生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