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行业统计体系建立分析

2018-11-23 11:30王毅
卷宗 2018年31期

王毅

摘 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握我国运输行业统计体系建立特点,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完善的道路运输行业统计体系,为我国运输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相关数据支撑。

关键词:运输行业;统计体系;运输统计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行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显突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构建完善的运输行业统计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统计是管理和决策的基础,统计分析是现代决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统计分析应用于运输行业统计体系建立中,要注重对现代统计技术的发展特征做好把握,将信息技术与统计技术进行紧密地结合,并能关注运输行业的发展特征,以提高完备、高效的行业统计信息。从现阶段我国运输行业统计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公路运输统计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目前采取的统计方法仍然沿袭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统计方法以及相关组织体系。针对于这一情况,本文研究我国运输行业统计体系问题,注重对运输技术经济体系、生产组织技术、经营主体各方面的变化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改善,以实现完备的运输行业统计体系。

1 公路运输统计概述

1.1 交通与运输概念

本文在对交通与运输概念界定过程中,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为“交互通行”,主要是指行人、各类交通工具流动的过程。交通强调了交通工具和人的流动;运输从字面意思理解为载运输送,主要依赖于运输工具而实现人、物的位移过程。从交通与运输的概念来看,运输概念强调了“被动位移”,重在通过运输方式改变人或是物的位置移动。而交通则是交通工具的流动过程。

1.2 公路运输统计的职能

公路运输统计的职能在于对公路运输行业的状态、成果、效率进行统计调查,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记录,从而发挥统计服务的监督作用,为运输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一般来说,公路运输统计职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内容:

1)对运输进行统计,对运输统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对运输行业的状态、成果以及效率进行反馈,从而反映出运输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为需求数据的主体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2)对统计数据资料进行有效利用,通过分析、判断等,为运输行业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照,使运输行业进行科学决策,以更好地促进运输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3)结合运输行业统计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对运输行业的运行状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测,并对其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从而使运输行业更好地把握客观发展规律,以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和进步目标。

1.3 运输行业统计范围及内容分析

1.3.1 运输行业统计范围

在对运输行业进行统计体系建立过程中,要注重对运输行业的统计范围予以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本文对运输行业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公路运输行業。公路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考虑到这一行业的特征,在进行数据统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了生产过程运输和流通过程运输。生产过程运输主要涉及到了生产企业的运输活动;流通过程运输则主要是指专门承担运输的企业所开展的运输活动。在对运输行业统计范围界定过程中,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对运输行业的统计范围进行界定。公路运输行业主要包括了旅客运输、货物运输以及相关的运输辅助活动,运输辅助活动主要涉及到了客运汽车站、公路养护以及其他运输辅助活动。

1.3.2 运输行业统计的内容

在对运输行业进行统计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了:

1)对运输生产条件的统计,主要包括了基础设施、运输设备以及从业人员三个方面内容。

2)公路运输生产过程的统计。在对运输生产过程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公路运输线路的维护情况、车辆维修的情况、道路检测等生产活动。此外,还涉及到了各类生产资料的运用情况以及使用效率等。

3)公路运输成果的统计。在对公路运输成果统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实物量的统计和价值量的统计。从实物量的统计来看,主要涉及到了客运量、货运量、货运的周转量等;价值量的统计主要包括了公路运输业的总产值、运输的经营收入、利润、增加量等。

4)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统计。公路运输的经济效益统计主要涉及到了资产收益率、财务成本、成本利润率等。

2 现阶段我国运输行业统计存在的不足

在对我国运输行业统计现状分析过程中,结合我国公路运输量在综合运输中的比例,相关数据如下:

现阶段,我国运输行业统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统计经济性水平较低

在进行运输行业统计分析过程中,统计内容对于统计工作效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从目前运输行业统计情况来看,经济性水平较低。在对公路运输量统计过程中,主要局限于货运量占比、货物周转量占比、客运量占比、旅客周转量占比几个方面的内容,在统计数据获取过程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工作强度不对称。在统计项目选择上,信息价值挖掘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公路运输行业统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2.2 运输过程关注度不足

运输的本质在于人和物流动的资源配置,通过对人和物流动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以提升运输的经济效益。在这一过程中,对运输行业统计时,就需要对人和物流动的全过程进行把握,从而对社会经济要素的流动、配置以及使用进行更好地统计,为运输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而在实际统计过程中,统计工作更多地关注于公路运输方式,对运输的全过程缺乏了解。调查统计过程中,主要对运输车辆进行调查,对其他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缺乏关注。

2.3 技术方法存在一定缺陷

在进行运输行业统计分析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差、样本完整程度不足、调查指标敏感性高。在样本获取过程中,主要抽查的样本以公路养路费征稽部门的数据为主,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非营业性车辆、偷逃养路费的车辆则无法获取相关信息。同时,在进行调查统计过程中,由于车辆流动性较大,并且各地在统计过程中,收费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样本稳定性较差。此外,一些私营企业、个体户对于一些指标比较敏感,不愿意对信息进行如实披露,这导致数据获取的可靠度较低。

3 我国运输行业统计体系建立分析

在对我国运输行业统计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重把握现阶段运输行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在构建运输行业统计体系过程中,要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3.1 构建完善的统计内容

在对运输行业进行数据统计过程中,在运输对象、经济效益、外部性信息等方面的数据做好把握,对原有数据统计缺口进行弥补。从运输对象来看,货物运输统计上,对货物种类及价值进行统计;在经济效益统计方面,注重对每运次的营业收入、成本进行统计;在运行状态和产出成果统计方面,针对公路运输的运行效率进行统计;地理信息统计上,主要对运输路径进行统计;外部性统计上,则涉及到氮氧化物排放量、一氧化碳排放量、铅排放量等缺口数据进行统计。

3.2 科学、合理地设置统计指标

在指标设置方面,完善地进行指标设计,是构建运输行业统计体系的关键。指标设置方面,应把握运输对象指标、经济效益指标、运行状态与产出成果指标、地理信息指标、外部性指标等五个方面内容,并对每一个指标的具体内容予以明确。如在运输对象指标方面,应把握货物的种类、价值、出行类别、旅客出行目的等统计指标。关于统计指标的设置,具体可参照表2:

3.3 统计方法改进

在构建运输行业统计体系过程中,统计方法的有效选择对于运输行业统计体系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分层标志进行把握。例如对车辆吨位的分层,考虑到车辆吨位的频率分布、分层指标值的方差、调查费用等因素。假设车辆总体中对最大和最小吨位数分别为Xm和X0,找到X1,X2,Xm,使:

(1)

在最优值优化时,将总体X分为m层,即:

(2)

通过公式推导,得出分层的最优方法。

此外,在对样本量确定过程中,要注重对误差问题予以把握。这一过程中,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要注重对最低样本量进行把握,并能够科学、合理地分配层内样本。样本量确定时,规定的置信度为95%,极限相对误差范围在10%-20%之间。在最低樣本量确定时,需要对总体方差和各层方差的关联性予以把握,并结合不同省份特点,对样本量进行最终的确定。样本量分配时,可根据比例分配法或是Neyman分配法,但选择分配法时,要注重对子层内的样本容量做好把握,最低数量保持在5辆。

综上所述,在构建我国运输行业统计体系过程中,要注重对运输行业的重要地位予以把握,对统计方法、统计技术、样本数据选择等内容做好把握,从而保证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运输行业统计体系的构建,要注重将统计工作与运输经济发展进行紧密结合,为运输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以更好地促进道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尹忠红.我国与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的比较与启示[J].综合运输,2018,40(02):42-46.

[2]杜雅萍.新时期交通运输统计能力建设提升初探[J].科技风,2017(13):262.

[3]仝淑贞,黄莉莉,武瑞利,唐菁.针对《交通统计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1):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