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8-11-23 11:30黄洪伟
卷宗 2018年31期
关键词:新课改培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改革,教师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要求教师把学生当做主体,在和谐的语文氛围内进行语文教学,这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即有利于提高语文成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然后分析新课改下语文素养的培养的方法,即上好教材的内容,运用表扬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让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来增长见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

学生学好语文素养对学生学好其他的课程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语文感兴趣时,才会有动力、有激情去学习语文课程。兴趣在学生学习语文起到很好地推动作用,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启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不怕困难,努力拼搏,努力学习,从而推动学习成绩的提高。

1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语文成绩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主体,要平等、尊重每个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而是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生,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起到帮助的作用。当教师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时,学生在上语文课时不再感到枯燥,可以在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上语文课的积极性,推动学生上语文课。只有当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时,学生才会认真的听课,做题,因此,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得到提高[1]。

1.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师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还会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这些行为学生都可以感受的到,学生会感恩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认真完成作文,遇到难题时也会积极与老师进行讨论。而不是害怕老师的批评而不敢去问老师,新课改下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极大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与老师和谐共处。

1.3 有利于学生掌握其他知识

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爱上学习语文也会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许多知识都是想通的,比如,学生学好语文中的阅读,阅读听力就会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阅读理解题,就会对数学的阅读题有很好的理解,不会出现理解偏差而导致思路出现偏差。此外,学生学好语文的语法知识,就可以运用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来理解一些英语中的语法知識,对英语成绩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必然要多阅读,而大量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2]。

2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2.1 上好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备课、上好课的基础,通过教材,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增加自己对他人的了解,对世界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教材,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感兴趣,然后进行教材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同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范围,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教材。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理解,同时通过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2 运用表扬手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希望获得成功,希望能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关注,他们期待获得老师、同学、家长的表扬,这时学生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抓住表扬的机会,对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时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更愿意去学习语文。此外,教师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表扬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教师可以对不爱学习的孩子进行观察,发现这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抓住机会,夸奖她的字写得好,或作业完成的好,或上课的问题回答的好,作文中的句子写的好等。总之,尽自己所能对学生有进步的地方进行表扬,这样,被表扬的学生就会激发语文学习的信心,在愉悦的环境中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2.3 通过名著阅读来吸引学生兴趣

一部好的名著可以让学生领悟文学的美好,可以提高人的理想的认知,对情感的熏陶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3]。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激发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一本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任务的关系,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对名著中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写总结,然后将好的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通过这些步骤,学生可以对名著阅读的内容基本掌握,对名著所表达的思想也有自己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自己情感的熏陶。

2.4 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奇心强,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就会感到很好奇并想去一探究竟,因此,语文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可运用问题情境模拟出现的情境,以此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利用问题来进行引导,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教学中,鲁迅先生逝世,社会各界都纷纷悼念,而鲁迅先生为什么能获得如此的爱戴?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种做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理解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 结语

学生在新课改下学习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情感得到熏陶,同时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问题时可以积极向老师进行提问。此外,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法,还可让学生通过问题假设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只有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体会语文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邓雪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24):204.

[2]佟圣利.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创新模式[J].文学教育(下),2017(05):46-47.

[3]王恬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研究[D].温州大学,2017.

作者简介

黄洪伟(1982-),女,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市第一中学,大学

本科。

猜你喜欢
新课改培养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