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心理特征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18-11-23 11:30王瑜
卷宗 2018年31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

摘 要:虽然《课程标准》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在积极的尝试,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从一年级入学到六年级毕业,小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发展特点,提出具体并且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策略才能提高阅读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个性化阅读

1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区别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实践,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的能力”。可见,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想、敢说、会做、有个性品质的阅读教学。

2 小学生阅读学习心理特征

2.1 对阅读文本理解的偏差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感、知觉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目的性不强,感知事物较为笼统与模糊,缺乏系统性,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进行感知觉。这就造成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会出现容易把主次颠倒,把握不住重点的现象。另外,根据学生注意能力的特点,他们注意的目的性低、时间短,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也造成学生在理解文本时出现偏差。

2.2 对文本、教师的盲目崇拜性

小学生受自身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不能或是很难对老师、教材中的观点提出质疑。他们往往被文本优美语言、华丽辞藻、精彩内容吸引,被教师精彩讲解折服,对老师佩服有加,对教材崇拜有加。这就造成学生对文本对教师崇拜的盲目性,这种崇拜甚至导致学生不敢怀疑文本和教师,认为文本和教师就是最完美的,就是学习中的权威。

2.3 阅读学习心理发展迅速

小学是学生身体发育较快的时期,学生的心智不断趋于成熟。尤其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注意能力、思维水平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适应了阅读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变化过程。随着阅读心理的逐步发展,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够根据阅读需要及时调节自己的阅读心理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要求。在学习锻炼中,学生的阅读学习心理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

2.4 阅读学习心理发展不平衡

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不平衡,直接表现在了阅读学习心理上的不平横。如低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比较差,对自己思维控制能力弱,他们的思维水平还比较低,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注意方面,低年级学生注意的稳定性、目的性都很低,注意的时间短、易受影响。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更强,有意注意逐渐成为注意的主要形式,对阅读文本的感悟能力增强。这种不平衡既有不同年级学生阅读学习心理的发展不平衡,也有相同年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阅读学习心理的发展不平衡。

2.5 阅读学习心理开放程度高

小学生的内心纯真,想象能力丰富多彩,既有创造性的想象,也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乐于将自己丰富内心予以表露,乐于与同学、老师交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思考创造,积极发言、敢于表达。

2.6 阅读学习心理的矛盾性

首先,如果学生这个时期心理发展过渡良好,就会为后续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乐于探究,主动学习。如果发展不好,学生在后续的阅读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自卑,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其次,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步,与文字不同步。思维活动与语言是紧密相关的,不管是内部语言还是外部语言。但是与文字是不同步的,这就造成,当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生疏字词时,在阅读上就会放慢速度,影响思维的进行。再次,学生的阅读预期与文本的呈现会出现矛盾,小学生对自己注意力分配不是很擅长,对文本的感知往往会出现偏差,把握不住重点。这种矛盾的出现要求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适应新的阅读,这样在调整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个性化的解读。

3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3.1 正确认识

教师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教师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阅读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才会有序,学生的阅读学习才趋于有效。所以阅读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教师认识到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语文素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后,教师就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尝试个性化阅读教学。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漠视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多元解读不予认可,那么课堂将是乏味、缺少生机的,是缺乏创造精神的。可见,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思想认识是紧密相关的。

3.2 做好与文本的对话

閱读教学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是阅读相关体相互交流的过程。要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对文本有了解,有了个性化解读,才能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中突破固定教学模式的限制,才会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的认知能力和品格特征直接影响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教师与文本有了积极对话才能为个性化阅读教学创造积极条件。所以,教师先与文本对话,解读中有了个性,才能为学生的个性解读提出指导意见。

3.3 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个性化阅读教学开展好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设置、课堂氛围的形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所以,个性化阅读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学生能否积极的进入状态,都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学习中、在总结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

3.4 加强过程指导

个性化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降低,恰恰是教师的指导不能少,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变。个性化阅读教学不是放鸭式教学,放任学生漫无目的瞎读。毕竟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能力水平还是很有限,不能做到独自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否则,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没有了个性,充满了盲目性、随意性。

3.5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所采取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所以,不管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来展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结束语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提出,使先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是,并不意味着,语文阅读教学真正的走上正轨,回归到了理想状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语文老师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孟默.关于个性化阅读的文献综述[J].广东教育,2011,10(124).

[2]李卫青.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冷思考[J].现代语文,2010,5(38).

[3]王玉红.小学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5,16(44-45).

[4]傅静.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王瑜(1981-),女,汉族,四川仪陇人,仪陇县新政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小学语文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