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音二次创作与专业人才的培养

2018-11-23 11:30阿赛提玛丁
卷宗 2018年31期
关键词:导演专业人才

阿赛提?玛丁

摘 要:配音导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配音二次创作密切相联,在配音二次创作的各个环节之中都对应有不同的导演元素,传统的导演专业人才培养片面注重拉片、蒙太奇表现和调度翻拍等内容,而对导演专业人才缺乏声音、表演方面的训练。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思考配音二次创作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探索配音导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配音;二次创作;导演;专业人才

配音二次创作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需要配音导演用心感受和体悟,并用言语体现其个性化的技巧,它溶汇了配音导演和演员的幕后心血,是配音导演及演员倾诉并迸发出来的激情之声。为此,要明晰配音二次创作的存在价值和功能,探索配音专业人才的艺术培养,以更好地提升配音二次创作的效果,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体验和感受。

1 配音二次创作概述

配音二次创作是一种全新的言语艺术和学科,它是以影视作品的画面片段为依托,对影视作品画面进行创造性的台词诠释和解读,使影视作品的画面呈现出别开声面的语义和色彩。同时,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迅猛发展的时代下,互联网用户原创内容(UGC)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它体现出个性化、交互性的特点,以《帝国的毁灭》系列视频为例,它就在原作画面片段之中加入了风格迥异的二度配音,围绕开会、端午节、考试等不同主题配以相应的台词,展示出极具风格变化、丰富情绪的艺术作品,在作者重新解读经典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创造者采用一种戏仿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影视作品的一种调侃、嘲讽、游戏、致敬等认知和思绪,创造出个性化、特色化的故事、形象及内涵。

2 配音二次创作导演专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配音二次创作是一门新兴的语言艺术形态,是可以用身心、言语加以体会和领略的个性化技巧,要求依循其艺术规律和创作原则,以更好地彰显配音二次创作的艺术价值,提升配音的艺术质量。优秀的配音二次创作作品要求创作者以独特、个性化的视角和思维诠释画面内容,并具有极其深厚的台词编创能力,并与画面场景、声音状态相契合和匹配,给人们带来别开生面的艺术享受,这都需要对配音二次创作进行相应的导演元素的培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2.1 剧作导演能力的培养

配音二次创作需要立足于原作剧本的故事情节及人物關系,全面深入地把握原作剧本的故事脉络、情节变化、人物内在关联性,尤其对原作剧本中的情绪变化、观点表达、逻辑矛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构,对于剧本故事人物的情绪与行为冲突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人们可以看到剧本中的正邪对立、误解、抵触等不同冲突关系,增进对原作剧本的理解和体悟。

其次,还要在对原作剧本的故事人物关系进行解析和重构的前提下,从逆向的角度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方式类似于“看图说话”的语文经典练习模式,是在对原作剧本的影像、画面进行细致观察的前提下,还原其文字脚本内容,突破剧本语言的束缚和惯性思维,全面把握原作剧本的主题思想及所配角色,辨析和理解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找寻故事人物行为的线索,梳理人物关系、处事态度,敲定二次创作的风格样式、重场戏、高潮戏等部分,并确定二次配音创作的语言基调,实现“还原”前提下的人物情节再创造。这就要求配音二次创作导演在平时积淀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广泛涉猎和汲取多方面的知识,更为深刻而透彻地体会原作剧本,呈现出更为“原汁原味”的二次创作作品,并通过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剧本故事线进行重新的铺设和人物的重塑,将人物矛盾置于合理的情境之中加以消解,使之消弥于无形之中,并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连续性和跌宕起伏性。

2.2 表演及配音能力的培养

配音二次创作的台词表演需要把握故事人物的心理、行为逻辑,找寻两者之间的契合关系,再借助于极具逻辑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传递,为了达到真实自然的语言逻辑表演效果,需要配音演员融入自己的角色认知和理解,渗透自己对于原作剧本的情感和体悟,从而较好地表达出二次创作的表演逻辑,充分体现配音二次创作的价值。

在配音二次创作的后期配音录制过程中,配音导演要将原作剧本的画面与情节相链接,关注人物角色的内部特征及外部特征,采用配音人声的方式进行人物性格、情绪、氛围的内部特征的表达,并要注重人声运用中的语速、口型、动作交互等细节,使人声与画面相匹配,构造出极具个性化和生命力的崭新剧本人物形象,赋予画面以全新的灵魂和渗透力,使人们感受到由内而外、和谐统一的真实剧本表演。具体来说,配音二次创作导演和演员要能够做好以下方面的配音技巧:1)音色相贴。配音二次创作中的人声表达必须使音色相贴合,与原作剧本中的人物角色形象、年龄、性格、职业相一致,必须以原作剧本中的人物角色调整配音二次创作的音色,使自己与原作剧本人物角色相溶,提升配音演员的言语可塑性能力。当然,这种音色相贴绝非做作的、怪异的挤压之声,而应当是一种自然、松驰、与人体发声共鸣相一致的音色。2)语气、语调相贴。在配音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还要使配音演员准确把握原作剧本中人物角色的“意”、“情”、“态”,充分运用语气、语调的变化,准确把握和展示原作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如:运用平直调、上升调、曲折调、降抑调等变化,表达不同的原片角色语调和情感。3)情感相贴。在进行配音二次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配音”,而且还要学会“配戏”,要充分认识到配音艺术属于表演艺术的特点,还要让配音演员加强内部技巧的训练,要加强对原作剧本中人物角色命运的转变、情境的变化,把握人物角色的言语行动,辨析人物角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把握人物角色言语的分寸,还要注重人物角色情感的间离与联接,要使自己有控制的“入戏”,要能够跳出角色还要能够让戏连贯一致。

2.3 声音合成能力的培养

在配音二次创作的过程中,除了人声配音之外,还离不开音响、音乐的组合与合成配音,导演要能够对原作剧本中必要的音响进行复现,或者再创造性地添加适宜的音响、音乐元素,使原作剧本中的人物情境氛围更为合理、有效,可以充分借助于声场、动作音响等元素,给人们以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人物角色及情节的发展情境之中,突破台词对白的干瘪感和苍白感,使二次配音创作更为生动、活跃和可信。

同时,配音二次创作导演还要充分考虑原作剧本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故事情节发展脉络,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音乐,使音乐与画面保持完整、和谐、统一的状态,更好地推动画面变化和情节的发展,避免影片的跳跃性和不连贯状态。在配音二次创作进入到数字化的阶段和时期,创作导演应当与录音师共同参与混录工序,掌握台词对白、音效合成等技巧,对台词进行大小、远近、强弱的合理调整,并制作出不同的环境效果。如:《变形金刚》中的金刚的金属声音,就是将音乐、动效相合成的方式加以体现。

综上所述,配音二次创作是新兴的艺术形式,有其个性化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要加强对配音二次创作导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之具有丰富的导演知识、良好的艺术素养,更好地保证台词与角色的匹配。

参考文献

[1]耿博超.影视剧人物配音技巧——以《甄嬛传》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5(05).

[2]曾一果,李立.超文本奇观与符号游戏——对新媒体青年恶搞文化的媒介文本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2).

[3]刘雨哲.声音在记录片中的传播作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5(10).

[4]蔡玥琳.谈影片Mulan中的二次创作[J].电影文学,2015(13).

猜你喜欢
导演专业人才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翻转课堂”中教师“翻转”之反思
浅谈舞台行动在话剧排演中的重要性
分析导演在文艺晚会中的执行力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校企合作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