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翔:让日料走入寻常百姓家

2018-11-24 19:50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18年9期
关键词:日料三文鱼福州

林萍姗

互联网小伙的创业试水

1989年出生的俞翔是个典型的IT理工男,2007年就读沈阳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入职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一家国内有名的咨询公司,工作三年,主要从事IT咨询工作。工作期间,他在高楼内加过班,跑过国内许多大小城市,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行业工作经验,也为日后的创业埋下诱因——日料情节。

2015年,俞翔回到家乡福州,结束了外地八年的求学、从业生涯。以他的话来说:“在外面浪迹了八年,总觉得抗战也就八年,是时候回来了,且福州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适合发展事业。”

回到福州后,俞翔首先在海峡银行工作了一年,因感到缺乏挑战,他跳槽至一家互联网公司——淘汽互联科技公司,且完成了从BI工程师到风控咨询师,再到商业分析师的华丽“三重跳”。

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创业之中,俞翔还是一个新人,初期的“耳语影咖”是他的创业试水。

2015年10月,俞翔曾组织三人核心小团队,在一个不错的时机于福州学生街经营“耳语影咖”,他的创业团队对客群心理琢磨到位,在短时间内列居福州同行业市场第一名,且小有名气。然而,后来因他们对于模式的可复制性和可扩张性估计不足,这场创业以失败告终。团队成员总结失败经验,并深化互联网模式的探索,于2016年12月决定进军外卖行业,且将目标瞄准了日料市场。

经营“三文鱼匠”

选择日料作为第二次创业的“大本营”,俞翔没有盲目的成分。他在上海工作期间就对日料十分喜爱,曾经步行5公里,就为吃一顿旋转寿司。鉴于对日料的感情及从日料市场悟出的感想,俞翔对于“三文鱼匠”的创业早做过思考。

关于“三文鱼匠”的取名,俞翔是这样解释的:“‘三文鱼匠’的真实名字应该叫‘三文——鱼匠’。三文鱼是日料中的一种典型食材,‘三文’本身又有便宜的含义;‘鱼匠’本身有优质匠心的含义。‘三文鱼匠’实际上包含了我们的初心。”

对于初心,俞翔又作了进一步解释:“我是互联网人,也是受到这个行业的影响,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把日料带入普通的工薪阶层之间。福州薪资水平并不高,很大一部分人还停留在四千到五千左右的薪资水平,他们还要负担各种生活开支,对美食的享受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这个时候,就萌发了我们的初心。我们要在日料价格降低一倍的同时,保持优质的品质,并且还要赚钱活下来。虽然有可能失败,但一定是有机会的。”

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创业,俞翔更善于总结经验,他重新整合旧团队,建立厨师+运营的小团队,向朋友借了一个即将转让的店面,凭借从朋友处借到的一万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开始这次的日料之旅。

2017年3月,俞翔正式启动“三文鱼匠”项目,从外卖切入,以日式盖饭为首要产品,福建师范大学附近的学生街市场为第一落地点,作为进入福州市场的支点。“外卖切入是因为资产够轻,日式盖饭是因为成本搭配够轻快,选择学生街是因为性价比最优。”

俞翔告诉记者,他的阶段性规划主要在于初步由线上开店累积人气,而后进入中央厨房+线下实体店模式,线上店的选址主要考虑社区店房租廉价的因素。

2017年3月31日,‘三文鱼匠’的第一家店正式营业,大约经过半年经营,俞翔实现了稳定的收入,回本周期为半年左右。

同年9月30日,他的第二家店进入运营阶段,单量稳步爬升,经营状况良好;同年12月31日,第三家店亦投入运营……

俞翔对于经营节奏的要求较高,“三文鱼匠”虽为“后起之秀”,但其“含金量”却丝毫不低于其竞争者。据俞翔介绍,起初他作为主要发起人,定好整体的时间节点与方向,团队中有一位成员是从外地回来的同学,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另外,团队中还有一位具备三十年经验的日料厨师,负责食物的研发。

就“三文鱼匠”的经营,俞翔的团队策划出了三个“新”作为商业模式:

新产品:鱼贩子的优质低价模式。包括相较于福州市场接近40%的折扣差异;依靠独有的经营模式,打造高速流转的生鲜模式;日料师傅的专业优势,其曾是福州最大的日料店主厨,许多弟子均为五星级酒店的日料主厨,其对食材有独特追求,且有专业的河豚料理手艺。

新零售:鱼贩子的新零售模式。包括外卖模式、线上-线下模式、中央厨房-便利店模式及独家爆品河豚。

新供应链:鱼贩子的供应链模式。包括鱼贩、外卖及中央厨房、便利店盒饭及线下实体店。

对品牌的追求,是俞翔提炼出来的新思路,从中可见,他对这份创业有着十足的把握。

放眼未来:竞争与创新

从一万元起家,快速扩张规模遭遇人员紧缺问题,几个合伙人苦战过来,俞翔的第二次创业挺过难关,他获得了更多宝贵的经验,对市场判断更加客观。

“纯粹从商业的视角上看,无论是行业还是竞品,我们都受到不少局限,日料行业的生鲜材料保存难、成本高,日料厨师切入相当容易;另外,从竞品上看,福州本土永辉的鲑鱼工坊,以及拥有十几家连锁店的小条食堂,对福州的覆盖都呈现社区化的趋势,极大地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毕竟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最直接的方式。”

未来,俞翔仍将在价格上保持与同行相比20%至50%不等的优势。2018年,他打算放慢开店节奏,按照中央厨房、实体鱼市两大方向,改良整体店铺的盈利结构,着手线下实体店的准备,争取做到线上、线下互动的共振方向,进一步优化成本,降低整体价格。

而从提升服务体验的角度,俞翔的团队将尝试市场上尚未开发的品类,如日式河豚。他们要让日料高效能、高品质,走入寻常百姓家。

俞翔告诉记者,目前团队的主要困难还是在于资金,盈利模式依靠经营鱼市和外卖,因此,必须保障鱼肉的新鲜,减少鱼肉耗损成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逐步由轻资产模式转向轻重资产模式混合。他将重塑核心竞争力,跳出局部看全盘最优解,适时调整菜品;提升服务,差评退款赔付以及人文关怀体验;坚持通过中央厨房模式提高效率,做性价比更高的日料。

俞翔说,创业对他而言是一种奇妙的人生体验。如今,他对于失败与挫折更能从容应对,对于从市场到供应的格局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我能与比自己起点高很多的对手对弈,是人生一大乐趣。忙到忘记自己时,脑海中只剩下一个不断向前的念头,这种纯粹的感觉也是使人幸福的。创业必须要有恒心,培养观察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价值低洼地,唯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日料三文鱼福州
本土日料品牌强势崛起 未来需向低线城市扩张
寄席日料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三文鱼
酸溶性三文鱼皮胶原蛋白超滤脱盐的研究
挪威三文鱼占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