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8-11-24 18:04赵清华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周总理榜样心理健康

赵清华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有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科特征,将心理渗透与课程资源有机结合,通过恰当的切入点调适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1.挖掘文本内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的文本中,都会蕴含着一些深刻的内涵,这些内涵也正是心理健康的最佳渗透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教学科内容,把握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科学家;有宁死不屈、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有勤劳朴实、默默无闻的农民;有天真无邪、美丽善良的童话人物。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教师引导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也要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周总理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总理的伟大人格。接下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思考: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总理光辉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的品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的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成为学习的榜样。

2.利用评价语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更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用饱含情感的话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滋养学生心灵成长;倾注真情实感,体现评价的人文性,使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准确积极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养成健全人格;通过言传身教,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帮助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人合作。

教師在教学中应努力抓住评价契机,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用富于童趣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快乐、满足。时刻注意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恰当的激励评价,用各种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有时还可巧妙地设置难题、制造挫折,使学生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也不是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合理利用作业资源,巧用对话激励引导。

在学科教学中总是要有各种各样的作业,教师更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心理契机,结合作业开展心理教育。利用评语进行激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在批改作业时不满足于对和错,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途径。我经常在学生作业本上写到:“做得真不错”“希望你继续努力”“以后可不要再这样粗心了”“老师看出你用心了,坚持下去肯定会更好”“努力啊,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学生自然而然地也会回上几句“我会更加努力的,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我一定不会粗心了”“我有时不用心完成作业,今后我会改正的”。 长此以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良好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

教师通过批阅作文,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也有了许多深入的了解。在学生的作业后面,教师要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提出几点具体的要求,或讲一讲教师心里的一些感受等。 教师和学生文字的交流,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爱心赢得学生的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最真诚的帮助。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清滨小学)

猜你喜欢
周总理榜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周总理的标准餐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