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11-25 22:49
商业会计 2018年23期
关键词:财务软件流程供应链

(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江西南昌330013)

一、引言

目前,各高校会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有财务软件理论课程或者独设的实践环节。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财务软件应用在取代手工记账、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至对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智移云”相关技术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深度应用,财务软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应用的新时期,发展趋势表现为:财务软件从单纯的完成总账、记账、算账、报账功能到业务财务一体化全面功能;从核算型软件到管理决策型软件,给财务人员应用财务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给当前高校的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正视财务软件应用的变化趋势,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对财务软件应用课程进行改革,成为了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财务软件教材中涉及软件实验部分的内容,使用的实验平台基本上是用友U8和金蝶K3两种。使用U8和K3平台的教材,在软件模块教学流程安排上基本是沿着“建账-基础档案设置-总账-报表-应收款-应付款-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这样一条线索。由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高校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中,应该也是采用这样一种流程来展开教学工作。通过此模块教学流程,可以让学生最先接触到总账和报表模块,适用于我国企业早期财务软件应用时由于资源所限、只能配置总账和报表模块的情况,缺少独立的业务模块。随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会计信息化的推进,现阶段,企业在实际应用时通常都是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形式。相比早期的财务软件应用,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业务模块开始走上了前台,总账模块开始退居后台,业务处理的内容和质量决定了财务模块处理的内容和质量,体现出了业务财务并重、财务处理逐渐智能化的倾向。

(二)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模块教学流程安排不够合理。按照当前软件教学流程安排,总账模块是放在最前面的,而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安排在最后,导致课程课时完成过半时,才能进入供应链管理的学习,供应链管理模块训练时间较少。并且,从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企业的大部分业务都是由供应链业务驱动的,比如采购业务驱动产生应付业务和存货采购成本核算,销售业务驱动产生应收业务和存货销售成本核算,在此基础上由业务系统生成记账凭证传递到总账,进行审核记账处理。显然,通过供应链业务的熟练操作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业务财务的一体化思想。所以,供应链应该是最先需要接触的模块,也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训练。此外,按照当前这种操作流程,业务模块初始化以及总账的初始化工作是分散在各模块中分别进行的,这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同时也会导致缺少初始化设置的全局性。实际上,由于各模块初始化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密切联系和严谨的勾稽关系,初始化应该是站在一个总体的角度统一进行设置。

2.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当前财务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先将课程内容按需要掌握的模块分为不同的实验项目,然后将课时分为两部分,一半的学时是教师在理论课上讲解业务原理、操作流程分析、演示模块应用,另一半学时留给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上机操作,教师答疑解惑。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主导,学生被动地模仿,机械地操作,缺乏互动,更缺乏独立的探索和思考。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学习理论部分时缺乏上机实践的支撑,导致理论部分抽象难懂,在实践操作时又忘记了理论的指引,实践部分茫然无助,很难掌握财务软件的原理和实践操作。

3.课内实验与课外练习脱节。财务软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软件本身以及业务流程的理解不仅仅要从理论上展开,更需要大量的操作实践来保证。当前的教学形式通常由教师在公共机房中将实验用的软件安装配置好,学生有实验课时再来机房上机实践。由于公共机房电脑都有还原系统,所以学生下机时必须将账套备份出来,下次上机时再引入账套才能够继续操作,否则每次都必须从第一个建账的实验项目开始做。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只能在安排的有限课内实验时间才有机会进行软件练习,而大量的课后时间则无法进行。即使有些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安装了财务软件,可以在课后继续练习,但是与其他理论课程不同的是,软件操作过程哪怕出现一个很小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也会导致整个实验无法继续下去,造成课内实验与课外练习脱节,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三、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重构软件模块教学流程

基于上面的分析,教师可以在软件模块的教学流程上,采用“建账-基础档案设置-整体初始化-供应链管理-应收款-应付款-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出纳管理-总账-报表-综合应用”这样的线索进行模块教学。该流程与以前的流程相比,初始化工作是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进行的,供应链管理被放到了其他财务模块的前面而被学生更早接触到。并且,这种“总-分-总”的方式更容易使学生对财务软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具体学习时,课程初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财务软件所有系统的初始化,然后对账套进行备份。在备份完成后,首先开始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安排,由于供应链管理业务的操作需要在应收/应付/库存等子系统之间来回切换,使学生既可以了解业务数据在各个系统中的传递情况,又能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整体上把握财务软件,在细节上了解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更加注重对整体流程和综合业务的处理,在财务软件的应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还原企业的实务,也就是业务驱动财务,为学生将来掌握财务共享服务、云计算会计服务等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当然,与传统的教学流程相比,该流程会导致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要面对较为复杂的供应链模块,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这些可以通过适当放缓该部分的教学节奏来解决。

(二)通过翻转课堂改变教学和考试方式

为了改变当前学生学习财务软件时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在财务软件课程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来解决。翻转课堂实际上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先学”体现了学习向学生的回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协作探究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师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逐渐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问题帮助者转变,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按工作量均衡分成不同的实验项目,如建账和基础档案设置、系统初始化、采购日常业务、销售日常业务、库存及存货核算日常业务、应收应付日常业务、薪资管理日常业务、固定资产日常业务、出纳管理日常业务、总账日常业务、报表、综合应用等,也可以将教学PPT分单元录制成视频并推送到学生共享学习平台,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重复观看教学视频“先学”,独立进行相关模块的思考和操作,记录操作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课上,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明确讲解重点,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布置作业或实验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小组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这样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操作和练习时间,同时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来答疑解惑,达到深化学生对财务软件认知的目的,提升学生对业务处理的应变能力,从而改善目前财务软件教学的困境。

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也要对课后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以后提交实验报告,课堂内容较多的时候也可延到下一次课时上交。实验报告中学生需要将操作过程截图,并写出在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在考试方式上也可以进行改革,主要采用上机考试方式,考察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前一周教师将建账数据以及初始化数据先发给学生,学生需要自行准备好考试时使用的账套。考试时再发放日常业务,学生需要自行判断应该用到哪个模块、哪个功能,采用什么流程来处理这些业务,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财务软件应用。

(三)打通课内实验与课外练习,增加沟通渠道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在大学生入学时大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所以实验课上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电脑,而不是使用公用机房电脑。上课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者独立把财务软件安装好,到机房上机时带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既不用每次课前课后进行账套备份和引入,节省大量时间,又能在课后碎片时间继续进行软件应用训练,将课堂和课后无缝连接起来。另外,教师可在课前建立一个QQ学习群,将教师和学生实时联系起来。学生遇到各种操作问题,可以在QQ群中咨询,并且可以附上问题截图,方便对问题的描述。教师在解答一个学生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可以看到,或者在聊天记录里随时翻阅,免得教师多次回复。此外,对于其中一些问题,若其他学生遇到过并且已经解决,也可以在QQ群里互相答疑,减轻教师的工作量。通过QQ群,所有的学生和教师实际上都可以成为知识的分享者和受益者,对财务软件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猜你喜欢
财务软件流程供应链
工星人平台注册流程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财务应用软件在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财务软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