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武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1-26 08:01姜丙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术院校人才

姜丙刚

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是师傅带徒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一种职业技能培养方法。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是现代学校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培训结合的产物,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发展传统学徒制教育以培养学生(学徒)的实际 工作能力为重心,将现代的学校教育与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教育部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等精神,完善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于2014年8月25日了。为职业教育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创新方向。从此现代学徒制在一些高职院校展开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高职院校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了铺垫,丰富了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经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人才成为了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高职院校在培养武术人才还是在延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武术人才只是在教室里、训练房里、操场上培养出来的“武呆子”。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不知所措,不能胜任对应的工作岗位。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现代学徒制和现在高职院校武术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现在武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能胜任工作,提高武术教育人才在相关行业的口碑;为提高武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1 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徒制起源于奴隶社会,主要在父子、母子、长幼等亲情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技艺技能的传授与传递,在封建社会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对文化技术的进步和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化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传统的学徒制不能满足精细化、流线工厂生产的要求,不能克服学徒与雇主(师傅)之间的矛盾等原因而萎缩和衰落,以致被学校形式的的职业教育所取代。

1.1传统学徒制

传统学徒制是指在实际工作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手工业者主要是为了其后代有一技之长,同时将自己的技能技艺传承下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学徒制一般是学生(学徒)跟随师傅学习技艺技能,一般情况下师傅培训的学生人数比较少,且学生(学徒)为师傅服务中学习相关技能,师傅管吃住,有时师傅高兴或有收入还会打赏学生(学徒)。一般师傅会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对学生传授技艺前会有较长时间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学徒)的人品和悟性。此点在武术师徒传承中表现的更加突出,且更加注重对学生人品的考查,在武术传承过程中学生的人品成为学生能否得到师傅真传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学生(学徒)出师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师徒关系一般情况下比较亲密如同父子,也就有了“视师如父”的说法。传统学徒制的特点为培养时间长、全程指导教育、现场实际操作、师徒关系好、注重工作实践和就业,是一种只注重胜任工作能力不重视学历的一种特殊职业教育形式。

1.2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是由过去发展到现在的,并将会传承发展下去。传统学徒制是由过去的师傅带徒弟逐渐发展现在,由于不能适应现代的工业化、信息化的需要,慢慢被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形式所取代。现代学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相对于传统学徒制培养出的学生胜任工作能力较差,有的更甚不能胜任工作,还需岗前培训。现代学徒制基于传统学徒制的优点和学校职业教育的弊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当前学校的教学物质设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等,消融学校与行业间的界限,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现代学徒制将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结合,有针对性地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去学习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去验证理论、巩固加深理论,不但能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更是锻炼了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能力, 激发学生职业理想、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2 高职院校武术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在我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且有多数高职院校中招收培养体育人才,也有培养武术人才的院校,做为专门培养武术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更少,但是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人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尤其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武术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大胆的创新与探索。高职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一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武术人才为高级武术人才,其主要就业为小学教师、武术馆校、搏击健身、武术产业、武术赛事等方面,技能的实用性、实践性更强。

高职院校武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由于武术人才的培养院校试点建立时间短,缺乏足够的经验,现在高职院校武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套用了传统其他学科门类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由于武术的不同其他学科门类,套用其他学科门类进行生产式人才培养,不注重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的养成,没有真正到过工作岗位,造成了培养出的武术人才不能胜任工作,不能适应工作环境,导致了有专业学历而没有实际工作能力。

现如今高职院校武术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是生源本身具有的技能知识状态与培养目标的技能知识状态差距较大,进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教学困难;教师培训机会少,很少赴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不能切合企业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学培养目标脱离企业实际要求,企业接收实习生后尚需进行岗前培训,给实习单位用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绝大部分实习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学生毕业后不能更好的胜任实际工作。

3 现代学徒制对武术人才培养的启发

3.1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学徒制试点培养

近年来随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国家逐步强大,我国由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和不同文明文化交融战略转变。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中国武术”、“中华功夫”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武术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大中小城市到处都有武术培训班、武术训练馆等,还有好多的武术赛事、武术文化产业、武术影视表现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武术人才。好多武术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存在专业师资不够用、教学场地设施缺乏等有关问题,导致很难在学校教学中培养出胜任实际工作的武术人才。故应考虑企业对武术人才需求以及企业场地教学资源,采用订单式、针对性武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招生,以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用人规格为参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制”,学生入校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学习与磨练,提高职业教育学校的对口就业率,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

3.2改革学校教学培养体系

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武术职业资格标准,将武术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和岗位实际需求纳入课程体系,把武术人才的职业能力在作为武术人才培养中的重心。我国武术行业协会制定职业资格证主要有武术段位证、教练员证、裁判员证等,此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与评价标准与企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符。从学校师资的方面来看,当前高职教育中武术教师都是从事教育一线工作,但很少进行过企业挂职实践锻炼,不知道武术行业企业对武术人才的要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能按企业实际用人标准与要求合理安排课程,致使培养的武术人才实际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要培养适应武术行业岗位的需求实用人才,只能依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武术人才培养的最终出发点,方能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武术人才受武术行业单位的欢迎,进行一步提高武术人才培养院校的竞争力。

3.3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双导师制人才培养

考核模式决定了人才的培养的质量,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的评价模式,但是现在学生获取毕业的资格仍以学生在校内修得学分为主要参考标准,顶岗实习仅占学分极少部分,且顶岗实习大多流于形式,由此导致学生学会了适应学校的教学考核要求,而无法实现真正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的实际需求。要实现学生真正能够适应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环境,那就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双导师制,让学生不但在学校小的环境中成长,更要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不但重视学生校内学分的考核要求,更要关注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评价和企业对学生工作能力的认可,同时建立适合武术相关行业的评价模式,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评价标准。让企业成为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让企业对学生工作能力和适应工作环境能力成为学生取得毕业证的主要参考标准,强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点就在于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能否适应工作环境。因此考核应依据行业标准和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应该根企业 对学生认可度和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度来判断。制定合理的考核模式,促进产校融合、校企合作,根据武术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取得学业资格最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考核结果作决定。

4 结语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代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人才的培养也就越显重要,武术人才传统均以武术学校方式的进行培养,在文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不能适当社会企业实际需求的趋势,因此培养时间相对较短的高职武术人才的培养将会成为培养武术人才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进行像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改革现代学校武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切合企业实际需求和适应工作环境的武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百军,郭盛晖. 现代学徒制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03):1-6.

[2]王洪斌,鲁婉玉. “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 现代教育管理,2010,(11):83-85.

[3]闻玉辉. 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特点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9):195-196.

[4]汤绍康.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相结合探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1):75-77.

[5]熊苹. 走进现代学徒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6]徐国庆.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1):30-38+117.

猜你喜欢
武术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