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不给孩子添麻烦”

2018-11-26 10:13韩娜
乐活老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孙子儿媳妇老伴

文/韩娜

有人形容中国父母一生以两种模式存在:“在线”和“隐身”。当他们还能为孩子付出的时候,他们时刻“在线”,拼命地为孩子“闪烁”。当他们年老,不能为孩子付出的时候,他们选择“隐身”,宁愿病着,受着委屈,也不愿意麻烦孩子。

经常听到老人这样说:“我就怕生病给孩子添麻烦,孩子在外打拼已经那么难,我不能帮上忙,怎忍心成为孩子的负担?”这话听起来让人心酸,他们似乎忘了孩子小的时候,自己是如何不怕麻烦地给孩子辅导学习,照顾生活起居,恨不得成为孩子的影子。等自己老了,却不知不觉地退出孩子的生活,理由就是怕给孩子添麻烦。无论是遇到大事小事,都尽量自己解决,甚至吃点亏都不愿让孩子从工作和生活中分神。不给孩子添麻烦,是他们心底给予孩子最后的爱。

其实,老人的这种生存模式是错误的,正应该反过来,当你年轻的时候选择“隐身”,让孩子学会独立。而当你年老的时候选择“在线”,让孩子懂得孝顺。

如果一种爱值得赞扬和推广,那么它一定能给这个社会带来正能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欢乐,带来幸福。但老人一味地回避孩子的关注,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问题,从而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这种“不给孩子添麻烦”的爱带来了什么?它既不能给老人带来幸福,又让孩子陷入不孝不义之地。这种爱,只能给老人和孩子都带来无尽的痛苦。

事实上,老人有时给孩子添点麻烦,或许能让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更轻松。试着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接纳自己的年龄,正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在身体不舒服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妨换种想法,问题早解决早轻松,把需要说出来,这样大家都不受累。

老人也可以把麻烦孩子的过程当成一种互帮互助,孩子在帮助父母的过程中行了孝道,得到了内心的满足;老人则在沟通中享受了亲情的可贵。其实,孩子比您想的有能力,有胆量。您以为的麻烦事对孩子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让孩子帮您做些事,孩子也有成就感。

因此,“永远不怕孩子添麻烦,就怕给孩子添麻烦”的老人,放弃您心里的这份爱,才是对孩子最有用的爱。

隐瞒病情让两个女儿哭了一晚上

王女士 67岁

我有两个女儿,都成家有孩子了,她们的小家庭都很幸福,我和老伴看着也很欣慰。都说女儿是爸妈的小棉袄,知冷知热的,可每次看到两个女儿忙完工作和家庭的疲惫身影,我心里就算有天大的事儿,也不愿意向她们求助。每次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有时身体出毛病就偷偷地去医院,从不敢让女儿们知道,怕她们为此耽误工作。

今年,孝顺的两个女儿给我和老伴报了夕阳红旅行团,在还差几天就要出发的时候,我突然眩晕症发作,不敢下床。为了不麻烦女儿,老伴叫来了我的妹妹和妹夫,大半夜的把我送到医院。本想瞒着孩子,在医院治两天就能回去,可第二天大女儿打来电话,医院急救室里的声音出卖了我们,我们的状况再也瞒不住了。没过多久,两个女儿放下工作跑来医院,小女儿还不停地哭,给我的心弄得老不好受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我住院的当天晚上,一直照顾我的老伴突然血压升高,被医生强留住院,经检查有血管堵塞,需要手术治疗。当时,我觉得天都要塌了,我生病,有老伴照顾,可老伴和我都病了,谁来照顾我们?孩子们的工作都很忙,实在不想给她们添麻烦啊。后来,还是医生给我们想了一个办法,让老伴和我住在一个病房,方便互相照顾,也能说说话。

因为知道我住院了,两个女儿晚上都打来电话问治疗的情况,我接到电话,忙着说:“我打完点滴恢复得挺好,你们不用再来了。”当她们问到老伴时,我总说:“你爸,不在,回家吃饭去了……”其实,这个时候老伴已经住院,在别的房间做检查。为了不让女儿们担心,我隐瞒了真相,选择了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扛。

可是,就像有心灵感应似的,大女儿又给老伴打了电话,老伴说在医院陪我呢。我和老伴的说法不一致引起了大女儿的怀疑,但也算是糊弄过去了。后来,小女儿又打来关心电话,老伴和我的说法这回一致了,但又跟对大女儿说的有出入。当时就是太不想让孩子们知道我们都住院了,一紧张都不知咋说好了。反反复复的几个电话,我们有些应付不过来,直到最后一次,小女儿终于攻破了老伴的防线,得知了病情。

随后的情况可想而知,两个孩子因为紧张我们的病情,在电话那端哭成了一团。后来,在决定是否手术的时候,尽管我们不愿意麻烦女儿,但医生根本不和我们老两口商量,说啥要等两个女儿过来。没办法,性命攸关的事儿,我也怕耽误了治疗,最后,还是叫来了两个女儿,和医生敲定了做手术的具体细节。

现在,我和老伴都顺利出院了,身体恢复得也很好。这场大病也让我和老伴明白,不给孩子添麻烦要看实际情况,因为我们年纪大了,有些事确实扛不起来,这就需要孩子帮忙。如果一味地瞒着,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天天跑圈就怕有一天瘫痪拖累孩子

每当我在体育场跑圈挥汗如雨的时候,都会吸引年轻人羡慕的目光。有爱说话的,过来对我赞叹不已,说我老当益壮。也有平时很熟悉的老同事,他们开玩笑说,我坚持跑圈是为了减肥,怕被老伴抛弃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么大岁数还在坚持锻炼身体,是真的怕身体零部件出问题,给孩子增加负担。

原来我可不是健身爱好者,每天吃完了睡,睡完了吃。将健身作为日常必修课,还要从10年前的那场大病说起。一向不注重体重的我,有一次因为走路发飘进了医院,当时被医生告知,生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肥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如若不控制体重,将来会堵住血管,可能还会造成瘫痪。医生的话,让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健康,而是瘫痪会给孩子带来的麻烦,从那一刻起,就暗自下定决心——减肥。于是,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我每天都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体育场上,10年瘦了30斤,如今身体硬朗,虽说我年龄很大了,但仍健步如飞,一般的年轻人都赶不上我。

现在一个家庭抚养四个老人或者更多的老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父母身体出了问题,必然牵涉到儿女好多的精力,给家庭增加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不单单自己的晚年生活与幸福失之交臂,同时也霸占了孩子们的自由与幸福。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儿子和儿媳妇都是独生子女,他的老伴脑梗塞后遗症,目前精神不太正常,而儿媳妇的父母身体也很差。他的儿子几乎每天都奔波在医院之间,工作无暇顾及弄得一团糟,经常遭到单位领导的批评,生活上也疲于应付,顾此失彼,他儿子的生活一直就在很糟糕的状态中度过。还好四位老人有退休金,负担还不是太重。我每次看到这位朋友的儿子,他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令人怜惜!

当然,谁也不想生病,谁都想健康健康,更不想拖累儿女!我虽然有两个儿子,在我生病的时候,他们可以轮流过来照顾,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很大,家里的孩子也面临结婚和工作的大事,根本就没时间再顾及我们,如果我们身体好了,自己能照顾自己,就能减轻两个儿子的负担,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最近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年轻,不要拖累生你的人;如果你老了,不要拖累你生的人。”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为了不拖累自己的亲人,就必须向着健康努力奔跑。

腿脚不好宁可独居也不愿住进儿子家

罗女士 60岁

我是个农村老太太,一辈子生活朴素,省吃俭用,把惟一的儿子供上了大学,因为儿子成绩很好,毕业后很快在城里找到了工作,十里八村的亲戚朋友知道了都很羡慕我,还说我和老伴的苦日子可算到头了,将来可以上城里过好日子了。

我知道这是他们的真心话,养儿防老,不就是盼着这一天嘛。然而,这种想法在几年之后统统没了,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好,即使自己腿脚不好,也不愿住进儿子家“享福”。我躲得远远的,儿子的生活才能恢复正常。

这种远离儿子的想法是因为当年和儿媳妇之间的不愉快,说严重点有些心灰意冷。儿子和儿媳妇相处两年结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租了个房子当婚房,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后来,小孙子的出生打破了平静的生活。因为两边的老人都在农村,需要靠种地生活,谁过去带孩子成了难办的事儿。后来,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后决定,把小孙子放到我家,我一边干农活一边带孙子。小孙子一天天长大,需要回城里上幼儿园,儿子儿媳妇还要上班根本顾不上,我只能把农活都交给老伴,到儿子家帮忙接送孩子,照顾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可时间长了,我和儿媳妇的矛盾就有了,多数都是因为在对待小孙子的态度上不一致。小孙子从幼儿园回来必须要买个雪糕吃,我也就顺着他,每天都买。后来小孙子有龋齿,儿媳妇就问我平时都给小孙子吃啥,态度不咋好,我很生气,心想自己撇开家和老伴到城里帮你们,还总被训斥,一气之下就回了农村的家。儿子知道后,几次回农村安慰我,我都没答应跟他回城。后来,儿子没办法,只好雇了个阿姨帮忙。

转眼这事过去两年了,今年孙子上了小学,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贷款买了大房子,可我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老伴去年得病去世,农村的家只剩下我一人,儿子不忍心,总回来劝说我去城里跟他们一起过,我始终没同意。两年前,我身体好的时候,因为和儿媳妇相处不好回了农村,现在腰脱严重腿脚不好,不能照顾他们,咋地也不能再过去给儿子添麻烦啊!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农村,住房宽敞,一大家子住一起是没有问题的。但老人和孩子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为人处世观念都不同,或多或少总会产生矛盾。而住在城里就更难了,孩子好不容易买了房,我这个有病的老人再挤进去,就是在添乱。更何况,我在农村住惯了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矛盾会更多。听了我的这些想法,儿子也不强迫我过去了,他们时不时地回来看看我,这也挺好的。

遇事不乱只会说“我很好,别担心”

王女士 61岁

有时候,不要担心确实是一种安慰,有时候,不要担心只是不想添麻烦。

就算千里迢迢,我们身体有恙,孩子赶回探望并照顾我们天经地义,可我们想着这来来回回必定会扰乱孩子的生活,影响孩子的工作,心疼孩子在外打拼不易,于是我们选择撒下一个又一个的谎言。

我只有一个女儿,出国工作好几年了,每周她都要打来越洋电话,和我们聊些平时的工作和生活。虽然不能总见面,但是一周一次的聊天还是让我们满足。前段时间,我和老伴特意和外甥女学会了视频聊天,并提前告诉女儿要等到她过生日的时候,和她视频,远程庆祝一下,女儿对此也很期盼。可是等到女儿过生日那天,原本约好的庆祝被我取消了,我告诉女儿临时决定和老朋友到外地旅游,女儿知道后有些失望,但只好回应我们晚些时候再视频也没关系。一周以后,女儿的越洋电话如期而至,还要和我们视频通话,我又以家里的宽带坏了为由拒绝了女儿。其间,女儿总想和爸爸说几句,我总以各种理由推脱。觉得不对劲的女儿察觉到了我的异样,没过几天,派来了国内的闺蜜来看望我们,这才暴露了老伴生病住院的情况。

老伴的身体一直不好,女儿出国前,他不是今天感冒,就是明天血压高,老病号了,谁也没太在意。半个多月前,老伴突然不能动弹,医生的诊断是脑血栓,恢复不好的话可能会在床上度过余生。这半个月,我是家里医院两边跑,可老伴的情况不见好转,我也打不起精神来,这十多天从未对女儿提及老伴的病情。

身边的亲戚朋友说,应该让女儿回来一趟,我坚持不让,还是我自己承受这些吧。以前,每次都在电话里跟女儿说“不要担心,我和你爸都很好”,如果不是女儿的闺蜜到我家知道了情况,我仍坚持对女儿隐瞒。

这几天,女儿天天打来电话打听老伴的病情,还说安排好了工作就赶回来。当女儿回来后走进病房,见到了病床上一动不能动的老爸,不禁泪水浸湿眼眶。我不知道怎么说,也不知道怎么做,赶紧去抱住女儿,心中一直萦绕着老伴曾经对女儿说的那句话:“我看着你长大,就想你飞得更高。”

几个月后,老伴出院了,只是身边再也不能离人。为了让女儿放心地回去工作,我雇了钟点工,白天帮我照顾老伴。女儿走了,她不放心我和老伴的生活,仍然经常打电话过来,看我每次都只会说“我们很好,不要担心”,她决定放弃国外的工作和生活,回到我们身边,她觉得我们需要她。也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女儿今后的发展,本不想给孩子添麻烦,可还是给孩子添了麻烦。我真想对女儿说:“孩子啊,非常抱歉,是爸妈对不起你,拖累你了。”

林政资源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如气候、土壤、水源、森林等。因此,相关人员在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秉持全面性、综合性、完整性的三大原则,以生态建设为整体目标,结合林政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其各项内容有针对性的分类,特别是要注重区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林政资源管理水平。

不妨偶尔给孩子“添添麻烦”

在一部讲述老年人故事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位患老年痴呆症的老者,她记忆力越来越差,独立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经常走着走着就不知身处何处。她的冰箱上贴着这样一段话:

要过绝对不给别人和孩子造成麻烦的生活;

生病了不哼哼唧唧,自己去医院;

养老院是第二个家,到了该去的时候,就笑着去;

这恐怕是所有老年人的心声,在他们看来,当能给孩子的越来越少时,能做到的,好像就只剩下不给他们添麻烦了。

年老的父母很清楚孩子身上的压力,总在想自己怎么做才能帮孩子减轻负担。他们比任何人都心疼孩子,不愿再给孩子添麻烦,也是他们给孩子最深沉的爱。

猜你喜欢
小孙子儿媳妇老伴
莫让老伴变成“老拌”
下棋
老伴,幸福相伴
儿媳妇比女儿还贴心
聪明媳妇
聪明的姑娘
里外都干净了
张景芳十几年如一日 七楼背瘫痪老伴上下(外四首)
里外都干净了
称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