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制盲人足球运动训练技术研究

2018-11-26 05:32聂柏其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引导员五人制盲人

聂柏其

(长春大学 体育教研部,长春 130022)

1 五人制盲人足球运动的特点

五人制盲人足球运动是视力残疾人士的运动项目,于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其与常人足球运动相比具有明显特点。

1.1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队员及场地要求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在两队之间展开,按照IBSA盲人足球竞赛规则,参赛时每队最多有5名队员,包括4名的B1级(完全失明)队员、1名视力健全或B2或B3级(视力部分缺失)守门员。每支参赛队伍可按下述职能注册最多15名人员:8名场上队员,2名守门员,1名引导员,1名教练员,1名助理教练员,1名队医,1名理疗师。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场地要求:场地平坦,同时要求为水泥、天然草皮或人工草皮场地,避免使用混凝土或柏油。一般比赛场地长度 32米~42 米,宽度 18 米~22 米,国际比赛场地长度 40米,宽度 20米,球门高 2 米、宽 3 米,球场边界设置约 1 米~1.2米高的围板,以便于引导场上队员确定方位。比赛场地分为:罚球区、守门员区、罚球点、第二罚球点、球门后引导员区域、角球弧、技术区、替补队员区。比赛场地要标明引导员区域:在距球门线大约12米处,从场地的一端至另一端应设有标记线,与球门线平行,以便场地划分3个引导区域,即1—防守区、2—中场区、3—进攻区。比赛用球也称铃铛足球,周长约 60-62 厘米,重约 510-540 克(重量是普通足球2倍以上),比赛用球由皮革等材料制成,在球的内部装有特殊的发声装置,以保证比赛时运动员能够听到球发出的声音,便于准确确定进行位置定向和判断来球[1]。

1.2 五人制盲人足球运动的特点

盲人足球运动的特点取决于盲人特殊群体的特殊性,在训练和比赛场上,盲人足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主要依靠听觉及触觉、本体觉及位觉等来完成[2]。比赛中,运动员根据听力和触觉机能做出的反应,相应做出不同的技术动作[3]。在训练中,尤其要注重对运动员感觉机能的训练,使运动员尽快掌握正确技术动作,以在运动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1.2.1 盲人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盲人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主要体现在赛场上的听觉,以及通过听觉感觉到的位觉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对听觉的依赖度较高。因此,提高盲人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主要是对运动员听觉的训练。有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在盲人足球赛场,运动员在运动当中主要根据听觉分辨完成技术动作及与队员之间的配合,听觉对完成某一专项技术动作的影响程度较高,甚至决定比赛的胜负[2]。

1.2.2 五人制盲人足球运动比赛

五人制盲人足球每队参赛人员包括:上场参赛队员 5 名、场下替补队员5 名,引导员1名。在比赛中,引导员需要用语言引导协助队员进行前场进攻(引导员所站位置应在对方的球门后方),在足球赛场的中场和后场,守门员和教练员应分别担任语言引导员[1]。具体见表1。

表1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场上运动员及引导员构成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时长:与正常五人制足球比赛相同,全场共 50 分钟,分上、下半场,中场休息 10 分钟。如果比赛在 50 分钟内不能决出胜负,需进行加时赛(10分钟),若还不能决出胜负则点球决胜。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的裁判员组成:主裁判员1名、助理裁判员1名、第四官员1名、计时员1名,见表2。

表2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场上裁判员构成

五人制盲人足球的比赛规则:《国际盲人足球联合会(IBSA)五人制足球竞赛规则》中,关于用手触球的规定,即在比赛中守门员可在规定区域内用手触球。关于比赛有效进球的规定,即当球整体从球门柱间及横梁下越过球门线,而此球并非由进攻方队员以手掷入以及带入或故意以手或手臂挡入,即为有效进球,进球得分[1]。

《国际盲人足球联合会(IBSA)五人制足球竞赛规则》中对运动员越位未作规定,在比赛中,如果守门员离开规定的区域,裁判员会判其犯规。在规则中对各参赛队换人的次数没有限制,场下替补队员都可上场且换下的运动员也可重新上场。当某个队员犯规次数累计达到 5 次时,则裁判员将其判罚下场,同队替补队员替换上场,判罚下场的队员在本场比赛中不能再次上场[1]。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中,场上运动员对足球所在位置的判断,主要是利用听觉来完成的。即听辨足球运动时球内发出的声音以及引导员的语言提示,据此判断足球所在位置。尤其在进攻时,引导员的语言提示很重要,运动员主要根据引导员语言提示来判断具体的进攻方向。防守队员作为抢球人,在争抢球或搜索球时必须清楚地喊出“喂”或类似语言。五人制盲人足球竞赛需要保持安静环境,在比赛场上,不允许运动员用语言或发出噪音故意干扰对方运动员的判断,否则裁判员会按规则判罚犯规。

1.2.3 五人制盲人足球运动的训练形式

目前,我国盲人足球运动的训练形式较单一,只有少数省份建有专业盲人足球队,也有特殊教育学校及高校建有盲人足球队[4]。这些足球队大多以业余训练为主,即在接受参加比赛任务之前,集中进行赛前训练[5]。一般是赛前根据相关规则及标准选拔出适合的运动员组建参赛队,再根据参赛时间安排采取突击训练方式进行短期集中训练,尔后参加比赛。如果承担参加更高级别盲人足球竞赛任务时,则采取必要方式选拔出高水平运动员进行集中训练,同时增加训练强度,经过充分训练和赛前准备后参赛,当比赛结束之后,参赛运动员即脱离集中训练。 这种“有赛训、无赛散”缺乏系统训练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盲人足球运动竞赛水平提高和发展进程。

2 五人制盲人足球运动训练技术

五人制盲人足球的战术体现的是运动平衡,教练员在组织训练或比赛时应注意采用合适的战术,还要注意进行隐秘训练。

根据五人制盲人足球的特点,在进行训练时侧重于声音引导与听声辨位训练,同时将技能训练与声音引导、听声辨位训练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训练技术包括静态、动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体位感知训练,障碍感知训练,传球训练、接控球训练等符合盲人足球训练特点及规律的训练技术,其中需侧重训练盲人足球运动员的听声辨位及本体感觉机能,从而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2]。

2.1 静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

静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是在静止状态下对运动员进行的听力反应训练。其训练一般选择在场地中央进行,并采取逐个运动员单独训练的方式。静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的常用方法:教练员站在与运动员正面距离15 米处,运动员站立不动,教练员将球踢向运动员身体的两侧(用“地滚球”方式),运动员根据有声足球发出的声音听声辨位,同时对来球方向迅速作出判断,并根据判断将相同方向的手臂举起,以示判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判断是否正确给予判定,见图1。进行此项训练时,教练员应注意保持踢球方向的随机性,此项训练时间每次可在 15 分钟左右。

图1 静态声听声辨位引导训练

静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相对比较简单,但对于盲人足球运动员听觉功能的提高非常有效,经过一定时间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听觉及反应速度。训练时应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的相对安静。

2.2 动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

动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是在动态状态下对运动员进行的听力反应训练。此项训练是单独对每名运动员进行的训练,训练时在场地选定运动员的站位点,在接受训练的运动员对面距离 10 米的地方安排站立第1名工作人员,其后安排4名工作人员在每隔5米处站立,运动员与这5名工作人员形成一条直线,见图 2。

图2 动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站位

在动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中,工作人员的训练工具主要是哨子,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站位,由近至远依次发出哨声报出其距离运动员的米数,可用吹哨的方法进行,运动员通过哨声判断自己离定位点的距离,听到哨声马上向前跑动,到达指定定位点时停止跑动并举手示意。在此初步训练基础上,工作人员可以移动或变换位置(不报距离),要求运动员作出距离判断,这样反复训练。动态听声辨位引导训练,对于盲人足球运动员提高听觉敏锐性及其功能、据听力快速准确地确定自身位置及方向、提高快速反应和行动能力等非常有效。

2.3 体位感知训练

在盲人足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对足球的运动方向以及位置的判断非常重要,这种判断也称体位感知[2]。在盲人足球体位感知训练中,一般是针对运动员球感及自己所在方向和位置进行训练,见表3。

表3 运动员体位感知训练

图3 体位感知训练

对于运动员体位感知训练除以上方法之外,还有其他训练方法,同时,还可以结合障碍训练、运球、传球过人等训练中提升体位感知能力。经过体位感知针对性训练,提高盲人足球运动员判断自己在球场上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2.4 障碍感知训练

在盲人足球赛场上,参赛运动员是否具备综合感知和应变能力,对于比赛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进行盲人足球运动员的障碍感知训练,对于提升这种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体训练方法见表4。

表4 运动员障碍感知训练

对盲人足球运动员的障碍感知训练除以上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其他方法。心理学家认为,盲人靠听觉来发现障碍物,障碍训练能够有效将运动员各种感觉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赛场上技术、战术综合运用水平。

2.5 传球训练

在盲人足球比赛中,传球动作是最基本的动作。传球训练可以让运动员通过对声音和触觉的感知及对位置的感觉与足球专项技术有效结合,实现在比赛现场迅速正确作出判断和反应,完成在队员之间准确传球。具体训练方法见表5。

表5 运动员传球训练

传球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准确反应能力和传球速度,盲人足球运动员传球速度的提高,代表着其综合感觉机能在训练中得到较大提升,在运动中处理球的能力增强。

2.6 接控球训练

在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场上,运动员一般凭借听觉、触觉和引导员语言提示以及指挥,对赛场形势作出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并运用缓冲式完成接球和控球动作。具体训练方法如表6。

表6 运动员接球和控球训练

由于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具有特殊性,因此,对运动员的接球和控球训练需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停、接、运、控、传球等技术训练。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改革训练方法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和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技术、战术水平。

2.7 运球过人与防守训练

运球过人与防守训练是盲人足球运动的关键,前述所有训练方式都与这两个训练相关联,运球过人与防守训练两种训练一起进行,才能更接近于实战。但是,在运球过人与防守训练中,对教练员、引导员和守门员的要求也非常高。常用训练方法见表7。

表7 运动员运球过人与防守训练

2.8 射门训练

对盲人足球的射门训练不同于健全人足球的射门训练,盲人足球的射门大多数运用脚尖和脚内侧去完成射门,很少有利用头部进行射门的,盲人足球的射门特点非常鲜明,球速很快,出其不意,球的旋转不规则。在射门训练中,大致分为两种练习,第一种是运动中射门,另一种是定位球射门。具体训练方法见表8。

表8 运动员射门训练

上述盲人足球训练技术,对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具有明显效果。但因盲人足球运动员存在视力障碍等特点,一般的训练方法都需要与听力训练结合,以有效提高盲人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3 五人制盲人足球运动训练技术的难点及建议

盲人足球运动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盲人足球训练技术的独特性,运动员主要依靠听声辩位,凭借听觉和触觉来完成对球的控制。因此,需要对运动员的听辨和快速反应能力进行训练,其训练难度较大。第一,在前期传球训练中,教练员需要用手去握住队员的脚,使队员知道正确的触球部位。教练员在前期训练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温和的语气,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做到一点一点地教,一点一点地练。第二,在体位感知训练中,一些运动员在围板附近不敢跑,害怕撞到围板受伤,这时,教练员要耐心地进行心理辅导,让球员充分信任教练员,确信教练员不会让自己受伤。通过训练,球员可以建立并增强对空间和运动的感知。第三,在训练中,教练员和引导员要长时间跟队员在一起,让运动员熟悉教练员和引导员的声音和指导习惯。教练员和引导员不但在场上指挥,在场下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和亲人一样呵护队员,这样球队才能有凝聚力,才能更好地让队员感受到训练以外的温暖。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科学系统训练,盲人足球运动员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运动水准,在比赛中,运动员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毅力克服运动上的不便,激发出无限巨大的运动潜力,实现足球运动的梦想。

猜你喜欢
引导员五人制盲人
小学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受引导人群疏散研究
平罗县五人制足球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盲人节
盲人分衣服
公共文明引导员就在您身边(下)
五人制足球比赛特点——近7届五人制足球世界杯进球分析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