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涉军网络舆情引导对策浅析

2018-11-26 11:38张小平张鲁姚勋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引导案例对策

张小平 张鲁 姚勋

摘 要 深刻认清涉军网络舆情斗争的严峻形势,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开展涉军舆情引导的整体要求,认真分析当前涉军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结合典型案例,从更新观念、抢占阵地、创新方法、健全机制等方面,研究提出开展涉军网络舆情引导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涉军舆情;案例;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078-02

涉军信息敏感度高、政治性强、内容稀缺,高度契合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需求。近年来涉军网络舆情态势呈现出关注度高、负面效应多、冲击力大等特点,对新形势下军队形象建设和内部管理带来深刻影响。因此,科学有效开展涉军网络舆论引导成为军队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1 当前涉军网络舆情引导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涉军信息传播由网下逐渐转移到网上,涉军网络舆情呈现很多新特点,引导工作面临很多新挑战。

一是敏感程度高,有效引导难。涉军信息对媒体和公众具有高敏感度和强吸引力,而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多元,手段多样,近几年来,涉军信息一经上网,便迅即点燃舆情,引来各方媒体“扑食”,在短时间内扩散、发酵,加上新兴媒体和“舆论领袖”的推波助澜,使信息来源更趋繁杂,传播更加迅速,而信息的真实性、预见性和可控性却大大下降,这些都增加了对涉军舆情的引导难度。

二是思想渗透密,有效防治难。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当前,在网络舆论场,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权威性不断被消解,各类杂音谣言的覆盖面、影响力不断被放大,西方敌对势力抓住这一特点,通过互联网将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包装”后输出,利用一切时机、一切手段,从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对我国民众尤其是广大官兵进行思想渗透,令人防不胜防。

三是负面内容多,有效应对难。从部队有关部门披露的情况来看,当前互联网上涉军舆情仍以负面内容为主,包括诋毁党和军队根本原则和制度,鼓噪国家安全形势特别是周边安全形势,借正风反腐丑化军队形象等多个方面。对于这些内容,部分网民听风就是雨,缺少主见,盲目评论转发,部分媒体一味迎合,“逢军必炒”,肆意鼓噪,导致舆情快速扩散,使涉军舆情经常处于被动。

四是配套机制缺,有效发声难。近些年来,我军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展,舆情引导能力逐步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机制还不够成熟,与当前军队面临的严峻舆情态势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缺法规文件,依法监管难开展;缺管理制度,高效运作难实现;缺骨干力量,时间精力难投入;缺军地协作,合力局面难形成;缺科学章法,工作实效难提高;缺平台“大V”,议题议程难设置。造成在舆情引导时,正面发声、及时发声、有效发声比较困难。

2 典型涉军网络舆情引导案例带来的新启示

通过研究典型涉军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分析其演变规律,可以为开展有效引导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2.1 案例一:“军官殴打空姐”事件

这是一起较为被动的引导。2012年8月,时任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武装部政委方大国及妻子,在乘机过程中与当班空姐发生冲突。消息经网络曝光后,在双方身份悬殊和军人背景等舆情要素的推动下,“军官殴打空姐”一时广受社会关注。

尽管该事件在网上关注度较高,但当事人和当地政府的回应却不够及时有效,始终被网络力量推着走。5天时间内,方大国从开始否认到登门道歉、停职,当地政府从开始不作回应到宣称“只是拉扯”再到宣布“对方大国停职调查”,舆情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当事人和当地政府在事件曝光后的缓慢回应和模糊态度不仅没能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还使公众和媒体对其失去了一定的耐心和信任,甚至给政府和部队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2.2 案例二:“军人优先”话题

2016年3月,1名军人在北京北站购买火车票时,在出示伤残军人证的情况下,仍被售票员要求排队。此事被爆出后,有关“军人是否应该优先”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支持者、质疑者各执一词,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则趁机诋毁军人和军队形象。

在对该舆情处置时,引导者主要成功之处在于,没有因为“军人优先有法可依”就与质疑者针锋相对,而是放低姿态,以情入手,在《军人优先,凭什么?》等核心网文中,巧换“优先”概念,列举出广大官兵在灭火救人、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危险面前的“优先之举”,进而由情及理,以理及法,阐述“军人优先”合情合理合法。同时,在传播渠道上,既有权威性较强的官方媒体,也有灵活度较高、受众面更广的自媒体、论坛等,以此对舆论场形成信息覆盖;在传播形式上,摒弃单纯的文字说教,大量采用图像、影像、动画等新形式,对受众形成视觉冲击,极大增强了引导效果。

通过分析以上两起典型案例,可以简要归纳出,开展涉军舆情引导应做到主动谋划、正面回应、及时发声、创新手段、加强扩散、持续关注等,如此才能保证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加强涉军网络舆情引导的新对策

应对互联网蓬勃发展给涉军舆情引导工作带来的新挑战,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规律,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推动工作创新,着重在以下4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更新观念,要增强网络舆情意识,使官兵认清新形势下网络舆情与军队形象建设的密切关联,涉军信息上网可能带来的不可控影响,敌对势力借助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手段,当前涉军网络舆情的严峻态势,引导广大官兵在网上网下都能自觉做到谨言慎行。要传授网络舆情应对技巧,使官兵基本了解掌握开展网络舆情攻防的最佳时机、主要工具、全新形式和关键方法,面对网络舆情能够敏锐甄别信息,有效获取信息,快速发布

信息。

二是抢占阵地,强化积极有效发声。1)主动发声。网络时代,往往是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必须先声夺人,尽量率先发布信息、解读宣传,以先发优势给公众留下“第一印象”,尽可能地把舆论关注点集中在我们设置的议题上,让舆情围绕我们设置的议程展开。2)快速发声。按照“快速接题、谨慎表态、持续跟踪、不留空间”的四步原则,在“黄金时间”内介入并亮明态度,赢得部分主动,同步研判形势、查明真相、分析原因、制定策略,尽快发布权威消息,做出客观评论,止住负面影响,防止舆情发酵,引导民众思维。3)灵活发声。避免一味只说官话、套话,让人感到盛气凌人、不接地气;避免老是耍寶、卖萌,让人看不出态度、找不到重点;避免随意删帖、注水,引人疑上加疑、借题发挥。要把握好时机,一招制敌;把握好节奏,动静相宜;把握好力度,刚柔相济,提升舆情引导的效率和

效益。

三是创新方法,强化多媒体手段运用。1)建强平台。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品牌等方面传统优势的同时,做大做强中国军网等官方门户网站,组织各级量力开设以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形成多位一体宣传矩阵,抢占网络舆论空间,增强涉军宣传话语权。2)拓宽渠道。面向全员全域全时发布信息,用好数字电视、网络等新渠道,加强与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军外媒体的合作,聚合不同渠道优势,不断加大传播攻势。3)丰富形式。根据受众阅读习惯和喜好,尽可能多地采用图片、视频、声音等承载信息量大、易于被接受的展现方式,通过形式上的变化带动内容上的创新,增强信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四是健全机制,强化舆情监察管控。1)制定一套规范。建立舆情处置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和各自分工,提升工作效率。2)建好两支队伍。一方面,打造一批军内正能量“意见领袖”,通过他们对群体产生强大的正面影响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培养一批部队网络“红枪手”,建立一支懂政治、精技术、会管理的网络舆论骨干队伍,充实到主要业务部门和各基层部队。3)完善三项制度。(1)人员学习教育制度,使官兵始终保持对涉军舆情引导的高度重视;(2)涉军网络舆情监控预警制度,一旦發现重大涉军舆情,第一时间上报并展开处理;(3)军地协同处理机制。加强与宣传机构、公安部门、主流媒体和网络管理公司等合作,实现涉军舆情联合防范,提高涉军网络舆情引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对部队加强社会热点问题和涉军敏感问题网上舆论引导的调查[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1):86-87,93.

[2]乔攀,戴天抒.“捍卫英雄”网络舆论反击战的经验与启示[J].军事记者,2016(6):35.

[3]周洋.社交媒体语境下涉军舆论事件的对外传播策略[J].军事记者,2013(11):57-59.

[4]李祯盛.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涉军舆论空间[N].解放军报,2016-07-29(6).

[5]孙亦祥.网络涉军舆情风险剖析与应对[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6,29(1):52-56.

[6]徐潇潇,胡杨.新时期涉军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J].军事记者,2016(4):63-64.

猜你喜欢
引导案例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