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

2018-11-26 10:53周爽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共情

周爽

摘要:共情是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的能力。适当的共情对来访者和心理咨询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果共情能力过强,就会进入他人的“情绪磁场”中,对于心理咨询师自身及心理咨询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在情绪和行为上通过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就可以解决共情中的过度卷入问题,本文即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自我边界 共情 过度卷入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29-02

一、何为“共情”

共情一般被人本主义认为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咨询特质。罗杰斯认为,共情是体验别人的内心世界,又称同感,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它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能力意味着超越自身的自恋而去理解别人自恋的能力。共情不是悲悯和同情,是不带优越感的真切的关心。共情不能自带“圣母心态”,不是拯救,不可主观性过强。双方是独立、平等的个体。共情有几个步骤:

第一,分辨他人情绪,捕捉他人情绪。分辨情绪就是敏感地觉察和判别别人的喜怒哀乐。这需要较强的情绪捕捉能力。觉察他人情绪的目的是感受和判断,切忌过分敏感,导致影响判断和混淆自我以及他人的边界。

第二,进入他人情绪,感受他人情绪。进入他人情绪,是一种摸索和揣测。因为虽然双方地位平等,但是毕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尽力凭借自己的经验,努力去想象、探索、猜测、感受他人的情绪。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灵魂去触碰灵魂。但是经历不能代替经历,判断不可代替判断。尽量不带道德判断、主观色彩,否则会给对方造成不快甚至伤害。

第三,表达关注和理解,适当给予建议。生活中很多的抱怨和求助,对方只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和心情。当对方不但不理解,并且强行给出建议时,会让求助者感到无助和痛苦。

二、共情对来访者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意义

(1)共情让人认为自己得到了重视与关心。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在你与他交流时,他给予你全然的关注,仿佛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仿佛与你交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善于共情的人。所以,共情背后,是人情感需求的满足过程。人渴望被重视,被在乎,被关注。求助者感觉被关注和接纳以及尊重,产生愉快感和满足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得到了他人的关注与关心,会从心理上感受到温暖与宽慰。

(2)共情促进了求助者自我表达和自我探索。对于那些迫切需要情感表达和倾诉的求助者,共情本身就存在好的治疗效果。共情意味着进入他人私密的感知世界,了解其情感和内心,在其中游移而不做任何评价,对他人正在体验的恐惧、愤怒、脆弱、困惑等感受时刻保持敏感。把握情感体验和经历与人格的关系,以了解问题的实质。在这个过程中,求助者在被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会愿意有更多的表达,将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并且在倾诉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内心与想法再次审视,进行自我探索,更加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甚至有可能自己打开自己的心结。

(3)共情是诊断和引导的前提。想要引导被治疗者的前提是做到真正的共情。真正的共情是没有任何评判或诊断的。因此,最佳的共情表达方式是接纳与客观的同情:我看见你真实的脆弱,我满足你的情感需求,同时关注你最在意的问题。通过共情可以让求助者更加相信治疗者,也可以让治疗者更加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只有在了解其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对其进行诊断,作出正确的诊断,才能对其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引导,高效地帮助求助者,所以共情是诊断与引导的前提。

三、共情中的过度卷入

共情能力过强,就会生活在他人的“情绪磁场”中。有的人能迅速敏锐地捕捉他人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所以很多时候会委屈自己,取悦他人。通过牺牲自己的利益,安抚他人的负面情绪。与其说他们强烈的反应是在“为他人的痛而痛”,那更像是一种面对他人激动情绪时条件反射式的不安与焦灼。因为别人的痛苦让他们本能地感到危险。他们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是一种消除自己不安和恐惧的方法——看到他人开心、平静时,他们才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过度共情可能是咨询者本身的生活环境所致。事实上,不论是在危险性环境还是批评性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无法意识到别人的情绪与自己可能并不相關。这与一种被称作过度卷入(enmeshment)的,不健康的家庭模式紧密相关。简而言之,过度卷入指的是一种家庭成员间边界模糊的现象——成员之间过度关注或投入彼此的情绪和生活,从而限制了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Barber & Buehler,1996)。而这种现象在上述两种家庭环境中都十分常见。

四、如何避免共情中的过度卷入在任何一种关系中,个人边界都是重要且必要的,而健康的个人边界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但不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Manson,2013)。对于整个心理咨询过程亦是如此。

(1)明确自己的情绪来源。如果治疗者自身受到求助者情绪影响明显,甚至过度卷入,会导致治疗者本身的情绪难以控制,因此对求助者的治疗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会在受求助者情绪的影响下,自身也出现问题,将负面的情绪与信息传播给求助者,彼此进行消极影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出现,治疗者应当明确自己的情绪来源。

首先,你需要觉察自己被他人的情绪影响究竟是由于感同身受、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还是仅仅只是被对方那种强烈的情绪感染。有一个确认的方法是,在你看到他人心情低落,而自己也似乎因此变得低落时,是把自己放到了和对方同样的处境,感同身受,还是身边的人的负面情绪就会让我很紧张、焦灼,然后通过对方的平静来换取内心的安稳。以此来区分是共情还是自我保护。

(2)建立清晰的情绪边界。若治疗者陷入过度卷入的漩涡中却不自知,或是自我意识到却并未进行及时的纠正,会导致自己越陷越深,越来越敏感脆弱,甚至难以为求助者提供帮助,作出错误的诊断,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耽误甚至加重了求助者的问题。

如果治疗者怀疑自己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是源于害怕或者焦虑,或是担心自己环境的安全性时,不要过于惊慌,要先对此进行证实,并且从自己产生怀疑起,就要告诉自己他人的情绪可能与你无关。尝试不为他人的情绪作出过激反应,也不必通过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取悦他人,不做他人情绪的受害者。这个过程需要大胆平静面对,也可以在对方情绪平静下来以后直接向对方确认你的猜想和预设。治疗者应当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能因为自己内心的猜忌对求助者抱有负面情绪,应当在提醒自己清醒对待情绪的同时,继续认真倾听求助者的倾诉,保持自己的耐心,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感染到求助者,形成恶性循环。

(3)不必为他人的情绪负责。治疗者如果深陷于过度卷入的漩涡中难以自拔,会导致其内心过于疲劳,甚至会对求助者的情绪产生心理负担,因此而被迫作出自己责任以外的事情,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每个人都不必为周围的人,甚至是十分亲密的人的情绪负责。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面对情绪、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感同身受或者释放悲悯情怀的时候,需要清晰地意识到:这是对方的情绪,这是对方的人生,我们无法为对方做决定,更不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们不能代替他人痛苦,更无法拯救别人。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前提是保障自己大脑的清醒,不能受情绪波动的影响,应当从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对求助者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其早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杭.浅析心理咨询中的共情技术[J].现代交际,2016(22).

[2]杜柯萱.心理咨询师自悯、应对方式与共情疲劳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3).

[3]曹智雨.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与工作卷入、自我复原力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5(5).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共情
善用“共情”,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好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选择
与幼儿共情,以专业的爱接纳回应
你为何总被“共情”搞得心累
情商高的人懂得将心比心
共情,没那么简单
儿童共情训练研究综述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