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借鉴价值

2018-11-26 10:53崔梦丽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家风建设恩格斯家庭教育

崔梦丽

摘要: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古至今,婚姻家庭问题始终是人们要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其中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是其特色内容之一。他的观点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线,以夫妻双方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为突破口,以道德建设为要求,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倡导家庭和睦,家教有道,家风传承,推动家庭核心素养建设,引导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家风建设进入新阶段,深入探讨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对我国家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恩格斯 婚姻家庭观 家风建设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3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建设,引导人民在多元社会环境中作出正确的婚姻家庭选择。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人们家庭意识有所增强,社会风气有所改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全社会认可的家庭核心素养,婚姻家庭问题依然突出。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的借鉴价值,对研究新时代我国家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恩格斯婚姻家庭观的主要观点

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关系之一,恩格斯在继承马克思对爱情婚姻家庭认识的基础上,在《婚姻、家庭和私有制》一书中说明了这一问题,他结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阐释婚姻家庭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应具有的本真形态及所追求的道德取向,对社会文明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线,阐释婚姻家庭问题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恩格斯认为婚姻家庭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首先,他提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即“爱情是两性的相互之爱、恒久之爱”[1],主要指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在互相欣赏、互相喜欢的基础上,彼此依赖,相互靠近。当双方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渴望真正合二为一时,婚姻作为一种结合形式应运而生。这种形式既是双方爱情的结晶,也是双方美好感情的延续。一旦这种关系确定后,双方踏入婚姻的殿堂,这时爱情会发生质的变化,它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赡养老人、照顾家庭成为他们的责任。家庭的出现是对婚姻关系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一段关系的维持过程中,夫妻双方会面临各种各樣的诱惑,经受纷繁复杂的考验,双方能否不忘初心,彼此坚守,守住内心底线,铭记最初约定至关重要。

恩格斯用不断发展的思维,向我们阐明婚姻家庭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夫妻双方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双方应彼此珍惜,坚持细心呵护、精心维护,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追求婚姻幸福,家庭美满。

(二)强调男女双方享受“平等、自由”的权利,履行“互爱、尊重”的义务,保持婚姻家庭的本真形态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恩格斯婚姻家庭观突出体现了这一目标。一方面,他认为人一旦进入婚姻家庭关系中,并不意味着人性被束缚,人本身的自由被限制。相反,“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何时,都应享受“平等、自由”的权利。尤其是对于妇女而言,她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强大的物质生产能力,与男子共同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在家庭中担当重要角色,因此在婚姻家庭中,不能把单纯她们当作男子的奴隶或人类种族延续的生殖工具。另一方面,恩格斯认为夫妻双方在享受同等权利时,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彼此“互爱、尊重”。他在《起源》一书中,曾指出:“现代的性爱,同单纯的性欲,同古代的爱,是根本不同的”[2],而这个“现代的性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这就说明婚姻家庭的基础是爱情,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最好的婚姻。

针对上述问题,恩格斯提出实行“一夫一妻制”,倡导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结婚和离婚自由,同时要求夫妻双方彼此尊重,相互珍视,不应把财富、地位和利益等带入婚姻家庭中,失去它本身的纯净,应保持家庭的本真形态。这些观点对后世影响巨大,得到社会充分认可,被广泛使用。

(三)突出婚姻应符合道德,家庭应遵循道德,追求婚姻家庭的惬意和幸福

对于婚姻家庭道德问题,恩格斯认为:“婚姻应是道德的,道德的婚姻就是为爱而结合”[3]。顾名思义,婚姻应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是男女双方的自愿结合、主动接受,使婚姻道德化。在封建愚昧的时代,妇女没有地位,常常受到各种压迫,尾随在男子背后,被婚姻束缚,没有独立自由的话语权,自身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传统婚姻观认为婚姻大事应听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诚然,这些都是不符合道德价值标准的,与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相违背。

恩格斯认为,婚姻家庭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自身素质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追求道德婚姻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新时代我国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需要我们抓住时机,追求有道德的婚姻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二、新时代家风建设的目标要求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定位,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良好的家风建设能够为这一时代注入新鲜的血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和睦,家教有道,建设良好家风,是新时代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导,更是我们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重在家庭和睦,追求夫妻、子女和亲属关系的健康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提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4]家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它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例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代际关系等。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推动,这种关系不断受到法律、道德、风俗等影响和制约,这警示我们,选择了婚姻,就选择了家庭,选择了家庭就选择了责任和担当。这份责任和担当关乎子女的成长、父母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安宁。当今,随着我国社会节奏的加快,婚姻家庭不断出现新问题,比如夫妻双方忠诚度缺失、感情破裂、家庭暴力时有发生,离婚率上升等。很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因缺失父爱或母爱,身心健康受损;孤寡老人不断增多,社会负担不断加重。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我们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在我国,自古就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传训,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以史为鉴,深入分析社会问题,重视家庭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唤醒人们的婚姻和家庭意识。比如:国家组织评选的全国模范家庭活动,能够推动全社会学习榜样,为和睦家庭建设树立标杆,亮明旗帜。

(二)贵在家教有道,促进子女健康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5],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一个原生家庭道德素养的高低对于家庭成员成长成才以及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家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孩子身上的缩影,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满足,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升华,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父母是最好的导向,要做好这一导向,需要讲求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身体力行,发挥率先垂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如何成长、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现代社会,青少年健康成长面临各种阻碍,不少孩子抵挡不住诱惑,自我保护能力弱,个人素质不高。如何使家庭成为一方净土,让孩子在有爱的家庭中心怀梦想、努力拼搏,是父母重要的责任。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伴侣,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父母。只有在父母教育引导下,国家重视培养下,家国共同携手,才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振兴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三)强在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良好家风建设时提出:“家风的形成,是建立在家训、家规和家教的基础上。”[6]严格的家训、严厉的家规、良好的家教,对子女良好品德的养成,健康快乐的成长以及家庭的和睦具有关键作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风文化内涵丰富,不同家庭有不同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规范。比如很多家庭把“家和万事兴”“母慈子孝”“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美德作为家风建设的核心思想,代代相传。然而,当前社会物欲横流,很多家庭忽视自己核心家庭素养的建设。从国家公职人员到普通民众,不再关注家庭良好品德的构建,反而不断给家庭注入不良社会风气。比如:部分公职人员,把婚姻变成自己升官发财的工具,家庭成为违法乱纪的屏障,出现“一人当官,全家敛财”等现象,不仅不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使家庭成员混入其中,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许多普通民众,他们忽视自己的角色定位,背叛自己的婚姻,逃避应有的责任,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从梁家河的大队支部书记到成为国家主席,始终不忘初心,心怀民众,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这一切离不开父母耳濡目染的影响和谆谆的教诲,是当代社会家风建设的楷模。

三、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对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借鉴价值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追求的奋斗目标。这种美好生活包括方方面面,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充满正能量也是其追求的目标之一。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对于婚姻家庭问题的阐释对完成新时代家风建设这一目标具有建设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理论向导

恩格斯认为,婚姻家庭关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形成的,尽管当前我国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私有制仍然存在,社会生产力尚未高度发达,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趋势,我们的任务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婚姻家庭必然受此影响,物质化趋向明显。恩格斯在婚姻家庭观中提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强调夫妻双方要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关注妇女解放和家庭道德建设等观点,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纵观我国当今社会,要加强新时代家风建设,有效应对各种复杂思潮影响,困难重重。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为我们提供理论导向,即一个家庭核心素养的必备内容:在婚姻家庭中,追求纯粹美好的感情,享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主动承担家庭赋予的责任,为我们提供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标准,对于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借鉴价值。

(二)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不仅重视夫妻关系的构建,而且重视家庭中亲子关系以及代际关系等的构建。他认为夫妻双方在处理好双方关系的同时,还应该教育好子女,赡养好老人,遵守道德约束,促进家庭成员平等尊重,使自己的家庭充满温暖和爱。

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思想更加独立自由,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由于夫妻双方依赖度不断降低,导致了很多严峻的问题。比如:婚姻物质化取向明显、纯粹性降低,夫妻忠诚度下降、离婚率上升,很多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不强,婚姻家庭的破裂导致社会出现老无所养、幼无所育等问题,社会负担加重,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健康平衡发展。

恩格斯婚姻家庭觀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一种示范,针对我国现状,需要立足实际,理性分析。人们需要停下脚步,寻找初心,明确自己对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一切为了家庭和睦,一切为了孩子成长、老人安享晚年,一切为了社会和谐的理念,主动接受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真正实现中华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四、结语

家风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良好的家风建设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婚姻幸福,家庭和谐,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相反,家风不正,则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建设良好家风,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时代的实际情况,为恩格斯婚姻价值观赋予新内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时代家庭核心素养,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董海英.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及其对解决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的价值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90.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9.

[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

[5]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家风建设恩格斯家庭教育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论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陈云的家风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探析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