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8-11-27 11:00吴天明
冰雪运动 2018年2期
关键词:滑雪场冰雪赛事

吴天明

(北京体育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为国内冰雪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2018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1]统计,2016~2017年雪季,中国参与冰雪的用户达到了1.7亿人次。预计到2025年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次将达5 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但是,冰雪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冰雪运动的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包括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比较薄弱;冰雪专业人才缺乏;冰雪竞技项目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冰雪产业规模小、供给严重短缺、自主品牌较少;冰雪运动场地数量少、规模小、设施水平不高等[2]。要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为了促进我国冰雪产业健康发展,需从以下方面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发展之路。

1 以冰雪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为基础,建立冰雪产业装备保障供给体系

目前我国冰雪场地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3]提出:“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座;滑雪场数量达到800座、雪道面积达到100 km2、雪道长度达到3 500 km,其中新建滑雪场不少于240座、雪道面积不少于70 km2、雪道长度不少于2 500 km”。所以,加快冰雪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1 冰雪场地的规划建设为基础

1.1.1 滑冰场地的规划建设

滑冰场地类型主要有滑冰馆建设,室外天然滑冰场,可拆装滑冰场和现有滑冰场馆的维修改造。各地应结合住宅开发和商业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室内滑冰馆。利用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因地制宜建设可移动滑冰场;在冬季寒冷地区浇筑室外临时性冰场;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等建设滑冰场。

1.1.2 滑雪场地的规划建设

据统计[1],2017年全国滑雪场数量达到703个,比前一年有所增长。例如,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部亚布力滑雪场;吉林北大湖滑雪场;长白山滑雪场;哈尔滨松北区月亮湾滑雪场;北京雪世界滑雪场;吉林北大壶滑雪场;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旅游滑雪场;湖北神农架滑雪场等。但是和世界冰雪强国相比,仍然存在数量不足,服务标准仍需完善,服务质量还需提高等差距。因此,目前仍不能满足广大民众对雪上运动的需求。应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建设能够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各种滑雪场。

1.1.3 冰雪乐园的规划建设

冰雪乐园是以冰雪为载体,集冰雪运动、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冰雪体验旅游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的各种场地,还可以根据需要建成室内综合性主题乐园,不受季节限制,常年经营。例如,2015年冬天,国内首个移动式冰雪主题乐园Ice Town在上海意大利中心正式运营。3 000m2的园区面积,成为当地最大的冰雪乐园,把冰雪这一独特的游乐项目带到烈日炎炎的南方,结合创新独特的娱乐方式,为广大冰雪爱好者提供了新鲜、刺激的冰雪享受。像这种冰雪乐园的建设需要合理规划,积极推广。

1.1.4 冰雪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

中国的冰雪小镇建设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他们的冰雪小镇的主体是目的地度假型雪场。针对这个问题,应进一步优化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4-13],发展目的地度假型雪场,建设冰雪特色小镇,将运动、度假、商业、休闲娱乐等产业进行融合,形成完整的运营结构。建设冰雪特色小镇,政府要提前进行特色小镇的宏观规划,积极组织、有效引导,要防止房地产开发的倾向;要和地区产业发展密切结合,做到有产业特色、人文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特色小镇建设不同于景区开发,要综合发展,在旅游功能方面更强调满足周边城市人群的需求,更强调其文化内涵,在旅游活动上更强调深入的体验、参与,甚至旅居结合。

1.1.5 冰雪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

“国家冰雪产业示范基地是我国要着力建设一项重要冰雪体育项目,预计到2020年建成2个,到2025年建成5个[3]”,比如,武汉正着手建设华中冰雪产业示范基地,把冰雪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构建运动休闲的重要抓手,来推动武汉冰雪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满足广大市民的冰雪运动需求。

1.2 建立冰雪产业装备充足供给的保障体系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的发展,对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老百姓的冰雪体育运动的需求和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现阶段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存在着短缺的供给、比较单一的品种、不健全的标准体系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1.2.1 编制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要及早规划,来推动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2.2 聚焦两大需求,加快补齐短板

着力聚焦冬奥急需的竞技型冰雪装备器材和适合“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大众型冰雪装备器材“两大需求”,编制《冰雪产业重点产品目录》,推动一批重点冰雪装备器材产品取得突破。

1.2.3 完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支持以中国冰雪产业联盟为平台,建立冰雪装备器材制造部门与用户部门的产需对接机制,同时加快推动建立健全冰雪装备器材技术标准体系。强化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科研单位、企业与企业跨地域的强强联合、协同创新力度,使之尽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集团,加快冰雪产业装备的充足供给。

1.2.4 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赢发展

建立产需对接平台,支持冰雪场地等单位和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携手开发冰雪装备产品,积极扶持具有自主品牌冰雪运动的设施设备及相关产品的企业壮大发展。利用冰雪产业大会、体博会、冬博会等多种平台,促进企业技术交流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行业发展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

2 加快冰雪产业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冰雪赛事活动

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冰雪人才,但是,我国冰雪各类专业人才十分短缺。2014年冰雪运动全国比赛注册运动员4 339名,教练员348名[14]。冰雪运动的裁判员、心理教练、体能教练乃至冰雪场地运营维护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缺口大;场馆专业经营人员、赛事活动专业策划人员、冰雪体育经纪人、冰雪体育旅游管理等产业人才均严重不足。因此,冰雪运动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发展冰雪产业的重要内容。

2.1 加速冰雪产业人才的培养

冰雪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我国主要是由政府来推动实施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转变单一培养的模式,要增加社会投资,逐步形成多渠道培养冰雪体育产业人才的体制,社会力量应该成为培养冰雪体育人才到主力军,政府要多方鼓励支持。

2.1.1 规划建设冰雪运动学校

建设冰雪运动学校,从青少年入手普及冰雪运动,依然是我国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例如,从2016年冬季开始,北京市将大力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包括中小学生体育课必须要有冰雪运动内容,推动冰雪运动健身走进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充分掌握冰雪运动的技术,体验到从事冰雪运动的快乐。据资料显示,2018年,河北省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冰雪体育运动学校的创建,包括相关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冰雪体育教师等。

2.1.2 竞技冰雪运动人才培养

要充分利用体育高等学校的师资和条件,加快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之间可以合作办学,结合本地实际建设相关的体育冰雪机构,增加研究冰雪运动的经费,在高校增设冰雪运动专业,通过多种形式加快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培养。包括冰雪运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运动防护和运动康复人员,参与冰雪运动的管理人员等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通过加强培养与“请进来”、“走出去”、“重参与”等方式相结合,增加人力资源储备,尽快迈上新的台阶。

2.1.3 冰雪体育教师与相关人才的培养

加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冰雪运动技能的培训,如,选拔一批业务素质好、吃苦肯干的教师进行学习交流培训,尽快形成冰雪运动师资队伍。北京市提出[15],到2022年,“培养1 500名冰雪运动高级管理人员,4 200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4 300名专业技术人员,15 000名服务保障人员,25 000名校园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加快发展冰雪运动、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供人才保障”。在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的背景下,我国各大体育高等院校培养冰雪师资的步伐明显加快。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今年虽预计招生规模保持不变,但近年来相继成立了冰雪运动学院、冬奥培训学院以及冰球运动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等,为考生提供多样的专业选择外,在冬奥人才的培养上也进行了全方位布局。首都体育学院今年将扩招200名体育师范生,储备师资力量。在服务2022年冬奥会以及冰雪运动进校园方面,学校要求本科生每人都要上冰雪,人人学会一项冰雪技能。同时,国内其他体育学院在体育生和运动员的基础上,还面向非体育考生进行冰雪运动项目的招生。他们瞄准冬奥会,新增专业,体教结合,冰雪人才培养正在驶入快车道。

2.2 以积极举办冰雪赛事活动为核心

要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办赛的积极性,从专业赛事、品牌赛事、职业联赛、商业表演、群众性品牌活动等方面建立健全冰雪竞赛体系。

2.2.1 冰雪运动专业赛事的举办

冰上项目在继续举办世界杯、大奖赛的基础上,争取举办世界锦标赛;雪上项目努力申办世界杯比赛,争取承办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北欧滑雪和高山滑雪等世界锦标赛。以现有赛事,如,冰壶、单板滑雪、花样滑冰、冰球等比赛,打造品牌赛事。

2.2.2 加强城市和地区间赛事交流

以冰球项目为重点,扶持有条件城市开展城市内各俱乐部(赛队)间的赛事交流,引导开展城市间的冰球比赛,逐渐形成城市和地区乃至全国联赛,最终发展冰球职业联赛。

2.2.3 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挖掘地方特色冰雪赛事活动

举办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赛、国际冰球邀请赛、中国高山滑雪巡回赛、中国滑雪技术大赛、全国速度滑冰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大型的冰雪赛事。

2.2.4 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

2016年黑龙江省体育局投入资金,社会企业广泛参与的“赏冰乐雪园”在哈尔滨市取得成功,2017年黑龙江省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在黑龙江省13个地市、全国部分省市开展了全国性群众赏冰乐雪活动,由于充分借鉴了2016年的经验,各地市以突出特色冰雪文化为主,推出了不同主题的冰雪活动,群众参与度极高。因此,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要注重反映地域冰雪文化、主题突出、项目创新、喜闻乐见、消费合理,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等,充分利用我国传统节日,开展民族民俗冰雪旅游项目,打造节日冰雪活动,形成冰雪运动的亮丽品牌。如,雪地那达慕、城市马拉松滑雪、城市马拉松滑冰、雪地摩托、冰灯雪雕、滑雪橇、冰上陀螺、雪地拔河、滑爬犁、冰钓、雪地足球,及冰上自行车等群众基础好的冰雪娱乐活动,扶持滑冰、冰球和滑雪等有潜力的冰雪健身休闲项目快速发展。

3 借鉴冰雪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捷径,“互联网+冰雪产业”的深度融合是趋势

3.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国的冰雪运动与世界冰雪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不仅需要大力发展、持续推进冰雪运动,也需要向法国、瑞士、日本等世界冬季体育大国和冰雪产业强国学习,借鉴冰雪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捷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瑞士的冰雪成就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冰雪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瑞士冰雪文化的创建、冰雪产业的完善、冰雪人才的培养,这对于起步中的中国冰雪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瑞士有极为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瑞士有48座4 000米以上的高山,阿尔卑斯山区是其最最著名的冰雪旅游运动场所。瑞士拥有1 800多个天然冰川,200多个高级雪场,充分满足了游客一年四季的滑雪需要。瑞士拥有配套非常完善的冰雪基础设施,它有齿轨铁路13条,登山缆车50辆和空中索道约600条,并且配备专业滑雪教练4 000多名。

3.2 推进“互联网+冰雪产业”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冰雪产业”具有资源配置和信息整合的综合力量,它能扩大冰雪产业的消费群体,有助于实现管理数字化等多种优势。

3.2.1 信息在线化

建设冰雪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大众冰雪体育活动提供在线服务。可以建设全国冰雪体育旅游网,设计旅游信息和游客的互动板块,整合各种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3.2.2 精准化的营销

建设一个集成共享产业链的服务云平台和冰雪旅游大数据中心,为冰雪旅游企业、游客和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多样的信息和服务,全方位地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3.2.3 观赛体验化

VR+冰雪体育赛事的结合,让场外观众获得“低头看到自己的战靴,抬头看见远处的球门”的零距离体育参与体验,增强场外观众的现场参与感[16]。“VR+体育”不仅能为观众带去赛事直播,还能观看到球员、啦啦队的赛前舞蹈表演等,而且让观众有亲临现场之感。如果能将VR技术引入冰雪体育赛事,这将极大地带动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为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观赛体验,同时也改变传统的赛事运营模式,促进冰雪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冰雪场地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薄弱,国产化冰雪产业装备的供给较少,冰雪产业人才缺乏,品牌冰雪赛事活动较少等是制约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解决好这些问题,将迎来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春天。加强冰雪产业人才,提高冰雪产业人才的质量,借鉴冰雪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开展“互联网+冰雪产业”的深度融合等是促进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多维路径选择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滑雪场冰雪赛事
本月赛事
18位农民建起南方高山滑雪场
云上太行滑雪场投资20亿元即将开业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点燃了滑雪激情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