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低温储藏大米研究试验

2018-11-27 01:55施国伟庄泽敏
现代食品 2018年18期
关键词:仓房常温储藏

◎ 施国伟,庄泽敏,向 征

(中央储备粮广东新沙港直属库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147)

为满足华南地区对包装大米(多种包装形式,每袋重5~50 kg)的储藏需要,积极推广绿色安全无公害大米储藏,中央储备粮广东新沙港直属库有限公司(下称新沙港公司)拟利用现有楼房仓改造成大米储藏仓。现有楼房仓为原粮储藏设计,无特别保温隔热措施,仓储人员缺乏准低温储粮的实践经验,因此针对现有楼房仓进行隔热改造,并开展准低温储藏大米对比试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沙港公司在楼房仓A1仓内用砖墙结构间隔改造了4个准低温仓和1个常温仓,每仓仓容均为125 t,开展准低温储藏大米实仓试验。通过试验,初步总结准低温储藏条件下大米品质变化规律,分析对比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控温效果和运行成本,为大米准低温储藏技术的生产性应用提供参考[1-3]。

1 材料

1.1 试验仓房及改造

供试仓房为现有楼房仓A1仓,为砖混围护结构,42 m长×32 m宽×7 m高,墙体厚240 mm,天花板为200 mm厚水泥板,有5个气密保温仓门,设计仓容3 000 t。

在A1楼房仓仓内西侧,采用240 mm厚水泥砖墙围护结构间隔出4个尺寸为7 m长×6 m宽×5 m高的试验仓,有3个仓的墙体内壁贴不同厚度的聚苯乙烯夹芯保温板,天花板采用100 mm厚聚苯乙烯夹芯保温板铺成,仓门采用对开形式,使用100 mm厚聚苯乙烯夹芯保温板制作,地面不作保温处理。各仓隔热结构情况见表1。

表1 准低温仓隔热结构情况表

在A1楼房仓内建设一个同等仓容的常温仓,用作准低温储藏大米试验的对比仓。常温仓利用楼房仓原有结构,墙体240 mm厚水泥砖维护结构,天花为200 mm厚水泥板,地面不作隔热处理,不安装制冷设备。

1.2 试验粮食

试验粮为2016年黑龙江生产稻谷加工成的大米,于2016年8月23日入仓,按仓内画好的堆位线堆成一个粮堆,试验粮情况见表2。

表2 试验粮食情况表

1.3 设备配置

美国开利公司产的42CXH052/38GL052型工业空调,制冷量13.2 kW,功率4.37 kW;赤峰金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的粮温检测系统;干湿球温度计;苏州百澳除湿机。

每座准低温试验仓内安装2台42CXH052/38GL052型工业空调为制冷设备,制冷量13.2 kW,功率4.37 kW,风量2 000 m3/h,温度控制范围15.0~25.0 ℃,控制精度为0.1 ℃,湿度控制范围50%~80%,控制精度为3%。

2 试验方法

试验粮入仓后,通过仓房的隔热结构和安装的制冷设备来控制仓温、仓湿条件等进行准低温储藏大米试验。主要是对准低温仓控温情况、制冷设备开启模式等,探索准低温范围内大米储控品质变化规律,并与常温储藏进行对比分析。2016年8月23日开始试验,2016年12月12日结束[4]。

2.1 温湿度控制目标

根据大米平衡水分曲线和不同温度下粮食平衡水分表,查出不同准低温温度下对应的大米平衡水分,作为该温度下该水分大米的湿度控制目标,见表3。

表3 试验仓温湿度控制目标表

2.2 制冷设备出风温度湿度设定

根据各仓不同的控温目标,将制冷设备出口温度设置低于目标温度1 ℃。仓内湿度先通过制冷设备调至接近目标湿度,如未达到要求,开启除湿机调节仓内湿度至目标湿度。

2.3 制冷设备制冷时机

根据试验粮情况,采取不同时间阶段制冷控温措施。先开启制冷设备将常温的大米利用空调结合机械通风降至目标温度,进入储藏阶段后,再采取空调制冷补充冷源的技术措施,使试验仓温度控制在目标温度内。

2.4 常温仓储藏方法

与准低温仓相比,常温仓内堆放试验大米除无控温控湿措施外,其他保管措施均相同。

2.5 效果检测方法

(1)粮温和仓温检测从开始控温至结束,每4 h检测1次,做好记录,气温气湿检测通过新沙港公司小气象站每天测定。

(2)虫情检查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设点,采用目测法和筛检法每15 d检查1次。

(3)空调作业期间,每天安排专人对设备进行巡查,并记录制冷设备运转时间、状况和电耗情况。

(4)质量指标检测。选择与储藏温度变化相关性明显的指标作跟踪检测评价,主要有水分、色泽气味、脂肪酸值、品尝评分值和淀粉糊化特性(峰值黏度)等指标,定期抽样检测。试验(控温)前后分别按国标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其变化情况[5-9]。

3 结果与分析

3.1 温湿度控制效果与分析

试验粮入仓后随即按照准低温储藏全天开启一台空调控制仓温,试验后期当气温低于仓温时关闭空调,试验期间2号仓还启用除湿机控制湿度,各试验仓控温模式见表4。

表4 试验仓制冷控温情况表

3.1.1 配备的空调制冷效率高,控温效果良好

表5可知,试验期间开启1台空调就能使各准低温仓的平均仓温控制在15.8~19.5 ℃,控温期间仓温变化幅度较小,达到设定的控温目标。各仓平均粮温也控制在16.2~19.7 ℃,比常温仓平均粮温25.9 ℃有大幅度降低,控温效果良好,实现了准低温储藏。由此表明本试验开启1台空调可达到控温目标,该空调制冷效率高,改造的准低温仓房控温效果良好。

表5 试验仓粮温变化情况表

3.1.2 增加除湿机措施,可达到控湿要求

由表5和表6可看出,由于空调的制冷效果较好,但控湿能力较弱,需增加降湿机控湿。其中2号仓增加除湿机采取除湿措施后仓湿能控制在60%左右,达到仓房设定湿度70%的要求,说明适时采取除湿措施是必要的。

表6 各仓仓湿变化情况表、

3.1.3 “砖+隔热板”的仓房结构隔热性能相对较好

从表1、表4和表5可看出,仓壁未加隔热材料的1号仓虽然与有隔热材料的4号仓控温效果基本一致,但其空调每小时电耗为1.15 kW,比4号仓的0.55 kW·h高出将近110%。墙壁有不同厚度隔热材料的2号仓、3号仓每小时电耗分别为1.04 kW、0.89 kW。由此可见,达到相同的控温目标下,空调制冷电耗与仓房隔热性能关系密切,即仓房隔热性能越好(即隔热材料越厚)则空调总制冷量越少,电耗也越低。砖加隔热板结构比单砖结构的隔热性更好,仓房隔热性能越好,用于创造准低温储藏状态的空调能耗就越低。

3.2 质量变化分析

3.2.1 脂肪酸值变化情况

从表7可看出,各试验仓大米的脂肪酸值都有随着储藏时间而增加的趋势。常温储藏的5号仓脂肪酸值在最初的一个月有较大升幅,上升了4.3 mg/100 g,持续增加了两个月后基本维持恒定,储藏100 d脂肪酸值已升至22.1 mg/100 g。而准低温仓脂肪酸值升高速度缓慢,储藏一个月约上升1.6 mg/100 g,试验结束时各仓脂肪酸值差异不大,最高的是2号仓15.8 mg/100 g。由此表明,准低温储藏对延缓大米的品质变化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16、18、20 ℃三种准低温温度下大米脂肪酸值变化差异不明显。

3.2.2 淀粉糊化特性变化情况

由表7可知,试验期间各准低温仓的峰值黏度值未有明显变化,试验结束后在489~499 BU,16~20 ℃储藏温度下差异不明显。常温储藏的5号仓峰值黏度明显上升,由490 BU升至565 BU,说明储藏温度对峰值黏度影响较大。温度是峰值黏度的一个影响因子,常温储藏大米的品质差于准低温仓。

3.2.3 品尝评分值变化情况

由表7可知,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各仓的品尝评分值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常温仓5号仓的品尝评分值下降速率最快,储藏100 d下降至63分,煮食米饭有轻微酸味。准低温仓大米品尝评分值下降较为缓慢,其变化趋势大致相当,储藏100 d后下降7~12分,均在70分以上,米饭口感尚好,准低温储藏保鲜效果较好。

3.2.4 水分和色泽气味变化情况

从表7可见,常温储存的5号仓大米于2016年11月10日检查,开始发现大米有轻微异味。整个试验过程中,准低温仓储藏的大米其色泽、气味均正常。水分方面除了增加除湿机采取控湿措施的2号仓水分稍有下降外,其他仓水分变化不明显。

表7 试验各仓品质检验结果

续表7

3.3 虫情检查

试验期间采用目测法和扦筛法,定期对粮堆的虫情进行检查,发现5号常温仓的试验粮储藏14 d后,于2016年9月9日粮包表面发现有少量书虱,而准低温仓的试验粮在准低温储藏63 d后,2016年10月25日发现少量书虱。由此说明,准低温储藏有利于控制虫害生长,延长无虫期。

4 结论

结论如下:①准低温储粮状态下,大米粮情安全、稳定,品质变化缓慢,准低温对延缓大米品质变化具有良好效果。②16、18、20℃三个准低温状态,对延缓大米品质变化差异不明显,都能延长无虫期,抑制粮堆微生物生长,有利于保持大米煮食口感。③“砖+聚苯乙烯夹芯隔热板”的隔热结构对仓房的隔热保温(冷)有较好效果,能有效降低空调电耗。④准低温储藏大米能延长无虫期,但不能完全避免虫害生长,准低温储藏期间的虫害防治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猜你喜欢
仓房常温储藏
田字型不同方位仓房传热情况对比分析
浅谈新型仓房设计及建设*
常温发黑工艺在轴承工装上的应用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贵州重晶石与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胡萝卜冬季储藏注意事项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
——青年记者“走转改”水墨画般的村庄书写着别样的春色
桃如何储藏
便于储藏的美味
猪精液常温保存稀释液配方筛选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