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皮影大师讲故事

2018-11-27 05:02
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11期
关键词:派系皮影戏流派

受访者/范维国(世界级“非遗”泰山皮影第七代传人) 资料整理/知力记者

说起泰山皮影,可能已经有些青少年朋友不陌生了,赴联合国演出,在“习奥会”期间范正安大师跟随文化部赴美进行文化交流,助力“习奥会”,近几年也有多次走出国门的演出经历。我不禁很好奇,中国的皮影流派众多,为什么只有泰山皮影可以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呢?看起来没什么不同的泰山皮影戏,到底有什么魅力可以征服国内外的观众?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前门的泰山皮影工作室,采访了泰山皮影第七代传人范维国老师。

泰山皮影相传承

相传北宋皇帝宋真宗封禅泰山时,皮影跟随封禅队伍来到泰山并在此落户,一代代地繁衍、传承。明代时期,古籍《梼杌闲评》明确记载了山东皮影的盛况,泰山皮影作为山东皮影的代表,剧场坐落在泰山脚下岱庙西邻,观影游客络绎不绝。

据范老师介绍,皮影戏一般都是由家族或收徒一代代传下来的,有记载的泰山皮影发展到今天,已传承了七代。今日,范正安和范维国两父子将泰山皮影演进了前门大街,将传统的光辉与现代简约元素相结合,让泰山皮影在传统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

皮影大师说派系

总体来说,中国皮影被公认的有三个代表派系。各派系之间以地域为核心,特色也非常明显。

首先是以华山为中心的西部流派。北宋末年,金国入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有不少百姓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往西逃难,西出潼关,到达华山脚下休养生息。其中,就有不少民间艺人,皮影戏也因此得以由中原地区发展到西部地区。西部流派的覆盖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贵等地,主要的特点体现在皮影的制作上。制作材料主要是用二层牛皮,很软,所以制作的皮影尺寸都不大;皮影的雕刻工艺很精细,一个影人头茬多时可以雕刻一千刀,因此表演时很容易损坏,所以这个派别的皮影大多是做工艺品收藏用。

第二个派别是以唐山地域为核心的北路流派。这个流派最大的特点就是唱腔,它有种独特的唱法—掐嗓唱。古代戏班以男性为主,要想声音尖细、高亢,艺人们必须要掐着嗓子唱戏,以达到“袅袅余音绕梁三日”的效果。

而中原皮影代表—泰山皮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它的表演方式—“十不闲”上了。因为前面的文章里已对十不闲这项技艺介绍得比较详细,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皮影技艺难上难

学习泰山皮影最难的是什么?显而易见,当然要属“十不闲”表演技艺。

表演“十不闲”时,表演者不仅要手敲手舞,脚下更需要操作鼓、锣、木鱼、大镲、小镲等各种乐器。这需要日积月累地加以练习,练得时间长了,小腿、肚子经常酸痛,范维国先生说,之前他的父亲范正安老先生收过两个徒弟,都是因为没坚持下来半途放弃了。“十不闲”需要相当扎实的表演功底,没个十来年是学不下来的。据调查得知,“十不闲”皮影戏技艺现今仅存于泰山皮影中,现今全世界只有范正安、范维国、范方一祖孫三人能完整表演。

另外,“除去操作上的困难,”范维国说,“刚开始时,颜料需要自己调,甚至剧本也要自己写。幸好,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团队。”

泰山皮影是一项民间艺术,要想传承下去,就必须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它承载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在传承艰难的道路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猜你喜欢
派系皮影戏流派
我们来演皮影戏
皮影戏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派系撕裂校园”:暨南大学驱长风潮研究(1933—1934)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京剧表演新流派的创立
派系政治与农民上访的逻辑
学院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