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康复性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研究

2018-11-27 06:58龚维超胡丹丽
设计 2018年13期
关键词:植物配置老年人

龚维超 胡丹丽

摘要: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性。以理论为基础,对中西方老人康养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国内外资料大量研究后,了解到中国老年人康复性景观设计中的不足。结合我国传统养生方式,从植物配置角度向中国老年人康复性景观设计给予了相关研究思路以及重要参考。最后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 康养环境 植物配置

引言

目前,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使得老年人的配套设施日益受到关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与一般人有很大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老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建筑设计同等重要的景观设计也需要受到我们的关注。本文围绕植物配置来探讨适合老年人所需的生活环境,期望能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一、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中植物配置的意义

首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对于自然有着天然的依赖性。植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它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各个方面都可以影响到老年人;其次,植物能改善空气质量,吸收灰尘噪音,缓解疲劳,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最后,植物的审美作用还能够陶冶老年人的情操,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二、老年人特殊性研究

(一)适应老年人生理特殊性的设计

从生理的角度来观察,老年人出现头发变白变疏、皮肤老化、皱纹增多、腰弯背驼等现象,各种器官神经系统等会发生病变。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我们要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建筑或景观的合理设计。

1.环境安静。老年人喜欢安静的环境,老年居住环境选址应考虑安静、噪音小的地方,或利用常绿树种来隔音。

2.气温舒适。夏季炎热,老年人需要良好的纳凉空间。可以设计有遮阴效果的林荫道。可以选择的树种如梧桐、栾树等。

3.日照条件良好。阳光象征活力与开明,会增加老年人喻悦感,减少骨质流失,秋冬春三季,不能出现大面积遮挡阳光,要有场所沐浴阳光。可种植色彩饱和、光影效果强的树种如栾树。

4.感官体验。选择果树如李树、桃树、柿子树等,结果后引来飞禽走兽,形成鸟语花香,给老年人听觉和嗅觉的感官体验。

(二)心理上的变化。

老年人心理归纳为以下几种特征:

1.安全感缺失。退休后如果无事可做会出现失落感,感到不被需求,缺乏安全感。身体机能下降,力所不及的事增加,安全感愈发缺失。

2.归属感缺失,孤独感增强。身体机能下降导致接收信息能力下降,脱离以前工作群体,感觉孤单。

3.自卑心理强。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身体状态下降造成自卑心理。

4.抑郁情绪多。失眠为老年人常有现象,失眠原因就是情绪抑郁导致。解决方法就是和外界多沟通交流。

(三)行为特征的特性

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导致老年人行为特征改变。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天室外活动高峰期时间段最多的是上午九点到十点,其次是晚上七点到八点,下午三点到五点最少。

可以根据老年人出行频率的时间段来配置植物。植物在一天的各个时间段给予我们的感官效果是不一样的,例如喇叭花是早上5:00-8:00开放,夜来香就是晚上21:00以后开放。根据三个时间段来选择性进行种植,最大地发挥植物配置的功能性。

目前,老年人环境设计仅仅从一般的景观审美进行设计没有涉及到老年人的特殊性需求,更不用说对他们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满足。下面对国内外老人康养环境设计现状进行研究。

三、国内外老年人康养环境的研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大量采矿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原材料从而破坏生态环境,各国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开始重视养生景观,世界各国广泛兴起森林浴、阳光浴,美国和日本相继出现森林医院。上世纪80年代左右,“康复花园”出现在美国,其运营理念是以病人为主,倡导通过怡人景观在户外环境中进行辅助治疗。1994年,克莱.马科斯对美国康复花园作了第一次全面的评估研究,揭示了花园景观对病人康复的积极作用。观赏植物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欧洲、日本等国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较快。

国外现代医学领域“康复花园”的做法,就是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来起到对病人的理疗作用,他们提出三种植物理疗的理论:芳香治疗、色彩治疗及触摸性治疗。第一种芳香治疗类似我国传统中医的艾草熏香的治疗手段,提炼各种植物的液体,涂在人体身上,或通过闻的方式让人吸收,增强人体的循环、呼吸及消化等系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色彩疗法是通过植物颜色的属性来舒缓人的精神,例如,浅蓝色缓解发烧的病人,使其镇定;绿色减少对眼睛的伤害。触摸治疗就是通过皮肤触摸到不同的植物质给他带来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疗效,不同植物的花果根茎叶都有不同的质地,带来不同触感。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以缓解老年人的肌肉萎缩、思维缓慢等状况。

(二)國内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性研究和景观养生的关注比较晚,但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景观养生知识。

传统风水理论是地理学、景观学、气象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学说的综合体,强调顺应自然,有节制利用自然,主张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风水研究也是在研究养生之道,风水学中有“植树补基”的理论,即采用种树来弥补地基中的不足。这类风水林基本以“环山绕水”为格局,布局为半月形,环抱整个村落,是村落的一道天然的绿屏,有保护村庄的意义。从当代科学角度分析下,这道林形成了微地形改变了微气候,夏天降暑,冬天挡风。

植物在风水理论中是驱疾化煞的,可以提升气的活力,象征万物的繁茂,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传统五行理念用植物的五行来布场,在场的作用下,各个物种的微粒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可以调节环境,调养身体。古代风水养生中常常配置黑色的(低明度)的植物,用以调节肾部,如松柏、蒲桃、旱莲等。

植物具有生态、美化、保健三方面的作用,它对老年人的生活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植物配置对老年人康养环境非常重要。

我国园林很早涉及养生植物配置理念,但这些理念没有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整体系统。道家学说里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古典园林最突出的就是意境之美(如图1),他们以植物为依托,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强调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植物作为景观的一个元素,在营造某种意境的时候会起到特殊作用,它的颜色、形态、声音等特性在塑造意境时不可或缺。《庄子.内篇.养生主》中写道,“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即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保养身心。中医对养生的定义就是顺应生命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进行的保健活动。道家的植物设计手法是动静结合、虚实相对、情景交融、主客相契,最后达到自然之道和人心之道的高度统一。

四、老年人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康养环境设计现状的研究,我们总结了老年人景观植物配置方面的八个原则及四个注意事项。

(一)八个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这是最根本的原则。要选择无毒无刺、没有伤害性的植物品种;其次,从心理上考虑要依据五官感受(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来分析,颜色是否让老年人心情舒畅;气味是否闻了难受;接触植物是否有安全感;另外,还可通过空间的组合形成安全感,用开放的、半开放的、封闭的围合空间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最后,要结合无障碍的原则考虑其安全性。

2.审美需求原则

a.统一性:植物配置使人感觉整体性,植物种类不易太多,用少量的异色制造亮点,亮点必须统一于整体色块。b.协调对比性:利用对比的方式来凸显设计的主题,对比的视觉冲击力会引起老年人的注意,起到调节心情的作用。c.韵律节奏性:变化且有规律的植物设计容易产生出韵律美感,使老年人情绪高涨。

3.健康性原则

景观满足日照的需要,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阳光使老年人心情明媚,消除孤独感和恐惧感。利用植物色彩、质感来给老年人调节环境舒适度。有些植物有药用价值,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康复景观。

4.便捷性原则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通过易达和易识别提高便捷性。植物颜色可以引导老年人通行,利用视觉刺激产生记忆,提高识别性。例如在入户门前种银杏、香樟、桂花等树种,方便识别自家位置。

5.沟通交往原则

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植物可以使人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给老年人交流创造了积极的氛围。例如,可以设置养花区域,增加老年人沟通交流的可能性。

6.低碳生态原则

植物配置减少人工雕饰、符合生态化原则。

7.弥补性原则

通过选择视觉效果强烈的,对比搭配明显的植物进行弥补性设计,以提高老年人视觉的感知力。例如,配置果树引来飞禽,起到锻炼听觉技能的效果。

8.本土性原则

因地制宜,选择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品种,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

(二)四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1.危险的植物不能用

有毒类的植物有:夹竹桃(枝叶有毒)、杜鹃花(植株和花有毒)、刺桐(种子有毒);飞絮类的植物有:柳树、杨树、法国梧桐。有针刺类的:火棘、枸骨、凤尾兰;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有:漆树、乌桕、紫荆花。

2.了解不同植物的特性

植物色彩会给老年人不同的感受:红色,代表生命力和活力,能促进血液的循环、刺激呼吸,促进活动,对麻痹、忧郁症的老人有缓解作用,红色植物有海棠、桃、梅花等;橙色,乐观、快乐、积极的代表,能活跃思维、激发情绪,对喉部、脾脏都有辅助的疗效,橙色植物有金盏菊、凌霄、旱金莲等;黄色,代表健康满足,能适度刺激神经,改善大脑的功能,对肌肉、皮肤和太阳神经系统患者具有疗效,黄色植物有迎春、金鸡菊、连翘等;绿色,凉爽、自然、和平的代表,能安抚情绪、松弛神经、降血压,典型植物有雪松、油松、柏类等;蓝色,沉静、凉爽的代表,有利于肺炎、情绪紧张、神经错乱的老年患者,典型植物有:木槿、假连翘、毛泡桐;白色,沉静、凉爽、忧郁的代表,对人体的全部能量系统有进化和排毒作用,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典型的植物有白玉兰、珍珠梅、刺槐等;紫色,高贵和神秘的代表,能松弛神经系统,缓解疼痛,对失眠精神紊乱有缓解作用,这类植物有紫丁香、紫藤、薰衣草等。

从味觉来说,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如下:天竺葵:镇静、消除疲劳、安眠;薰衣草:缓解心跳过快;栀子:清香怡人;薄荷:清热解表、祛风消肿、驱蚊;侧柏:含有挥发性的香精油,减轻疲劳、抑制兴奋度、清醒头脑等。

3.设置栽培植物的体验环境

栽培植物的过程中,挖土整地、播种、移苗、浇水、除草等活动能促进老年人的新陈代谢,恢复身体的运动机能。陪伴植物生长能培养适应性和耐性。收获果实的时候有快乐和成就感。

4.利用季相做文章

配置植物要突出季节特征,这是植物设计最不同于其他景观要素之处,春天万物复苏,气温回升,可以运用植物颜色(如图2)来吸引老年人賞花交流、外出活动。春季以开花植物景观为主,如日本晚樱、毛杜鹃、牡丹等;同时也可配搭观叶植物,如香樟、杜英、鸡爪槭等。夏季植物茂盛,需要遮挡阳光、降温增湿。主要以绿色植物为主,其次是开花结果的植物,冠大荫浓的树种有香樟、法国梧桐、广玉兰等;开花的植物品种有栾树、合欢、广玉兰等;观果的有枇杷、石榴等。秋季天气转凉,有很多落叶植物及色叶植物,景观效果大大增强。如枫香、日本晚樱、南天竹等;观果植物:石榴、柿树、枣树等;观花植物:桂花、木芙蓉等。冬季天气寒冷,可以考虑常绿的树种进行种植,减少萧条感。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阳光更为重要,因此要在向阳的位置设计落叶植物。常绿植物有雪松、香樟、桂花类;可以适当选择冬季开花植物作装饰,例如:梅花、山茶、腊梅等。另外,有些植物在秋季留下来的果实可以保留到冬季,也可以用来装饰景观,例如:枸骨、十大功劳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中,通过对植物配置的精心选择和适当搭配,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生活快乐、延年益寿。

猜你喜欢
植物配置老年人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