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2018-11-28 06:21姜爱华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练字笔画姿势

姜爱华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小学,江苏南通 226500)

引 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能增强表达效果。”

因此,我们要把写字教学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各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忽视写字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1]。对学生写字进行科学的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注重写字习惯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写的字常常只看字写得好不好,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写得不错!”“写得不认真。”对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从未留意,缺少科学的评价,忽视了写字习惯的评价。

1.姿势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中指出小学低年级更加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更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能防止儿童脊椎弯曲和眼睛近视。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的写字首先要注重学生写字姿势的评价。

(1)坐的姿势。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正确的坐姿:头正、身直,微微向前倾斜,肩平、脚安,胸口离桌边一拳、眼睛离本子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右手拿笔,左手按纸。很多学生刚开始写字时能做到,但不能坚持,不长时间眼睛离本子就越来越近了。我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坐姿要正确。有时我会用手轻轻地扶着孩子的额头提醒他,学生立即就把头抬起来了。有时我会表扬坐姿正确的学生,其他学生也立刻坐得端端正正了。

(2)握笔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做到掌心虚圆,手腕平放,角度适宜方向正。手腕要放松、灵活,这样在书写时就能达到“巧”的效果。正确的握笔姿势笔杆应该是朝右后方,而笔尖方向一般应指向前方,笔杆与本面大约60度的倾斜。

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开始学习写字母时,姿势就要正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加漂亮。因此,教师评价学生的写字要首先评价他的写字姿势。

2.纸面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要求学生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特别强调把字写整洁。

规范书写是学生学习素养的重要标志,也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有不少的学生写字涂涂改改,看上去不整洁。培养学生写字整洁的习惯,必须从入学就开始。一年级用铅笔学写字,有的学生写得不满意就擦掉,最终交给老师的字可能还挺不错。有的老师就忽视了提醒学生一次性地把字写好。到了三年级,开始用钢笔、水笔写字,部分学生由于养成了写了擦、擦了写的习惯,整个本面看上去就很不整洁,甚至涂改现象严重。

因此,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写字时教师就要注重纸面整洁的评价,提醒学生观察好再下笔,下笔要准,尽量不用橡皮。对于写得特别整洁的学生给予表扬,让所有的小朋友欣赏学习。

二、注重局部评价

教师的每一次具有指导性的评价对他们以后的书写都有深远的影响[2]。有的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整个字或整个作品进行评价。我们应注意观察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发他们练字的兴趣。有的字从整体上看,不算太好,但其中有一个或几个笔画写得好,就值得表扬。如在《永字八法》教学过程中,捺是难点。有不少学生不能写出“一波三折”,但横折钩写得特别好。我表扬道:“横折钩中的‘竖’,稍向左挺,增加了力量感,像拉的弓箭一样,钩如人要翘起脚尖向前踢,写得特别生动。如果把捺写好整个字就很漂亮了。”一幅作品,有一两个字写得好也要把它圈出来。这样的评价不错过学生的每一个亮点,对于学生的一点一滴成功都予以充分肯定[3]。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写字练习。

三、注重学生评价

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是自己评价学生书写的作品,为了课堂“不麻烦”,不少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好。这些写字指导,常常不考虑学生的评价。如果让学生参与评价,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课堂会更加生动。

1.生生互评

让同桌同学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如我让学生对书写的“永”“水”“求”等字分别从端正、规范、整洁、美观等角度进行评价:“你认为你同桌的字怎么样,能得几颗星?”学生通过仔细对照,指出了同桌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水’字写得端正、规范,纸面整洁,比较美观,竖钩写在了竖中线上。两边的横撇、撇、捺写得舒展、呼应,我给了他四颗星。”“我同桌的‘求’字,写得端正、规范,但纸面擦过的,不够整洁,捺没有注意到‘一波三折’,写得也太长了,我给了他两颗星。”学生的评价精当,大家都认真地倾听着、进步着。

2.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在写字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每个成员的字进行评价分析,然后小组中选出认为写得最漂亮的字和进步大的同学的字,推荐一名发言人,在班上进行交流。如在《永字八法》教学中,学生练写了“永”字,小组内交流,大家一起评价,由组长圈出漂亮的字,提出不足。每组推荐一幅。一组的发言人评价优秀成员道:“这几个‘永’字整体看上去字迹秀丽,字的大小差不多,在田字格正中;细细欣赏,笔画写得舒展,两边的笔画注意到呼应,撇和捺高低大致相同,比竖钩位置高一些。注意笔画错落有致。左边不靠线,右边靠线,笔画间有疏有密。”小组间热烈地评论着、对话着。

3.自我评价

在写字教学中,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他们对自己的写字姿势、写字的运笔过程、写字效果进行反思。

指导学生临写时,做到三步:一看,二写,三对照。“一看”是指学生在动笔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找到“关键笔画”,可以以田字格的横、竖中线作参考。这样学生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字的结构,同时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永字八法》教学中,我先出示了一个“永”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观察到:点、竖都在竖中线上,两边的横撇、撇、捺写得要舒展,像展开的裙摆,捺从撇的上方起笔;两边的笔画呼应,撇和捺高低大致相同,比竖钩位置高一些,笔画要错落有致;左边不靠线,右边靠线,笔画间布白均匀。接着,我出示了一组“永”字,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毛病。学生仔细观察,很快就找出来了:“竖斜了。”“竖驼背了。”“竖弧度太大了。”“横撇太靠竖了。”“捺没有捺脚。”“捺往上翘了。”“捺位置太往下了。”“左右两边的笔画不对称。”

让学生自我评价,与范字进行对照,在写第二遍时进行调整,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增强其自信心。就这样,学生每写一遍都对着一下。在“观察—临写—对照”中,学生写字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通过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练字的热情。

四、注重纵向比较评价

评价学生的字,许多教师只注重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忽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我们应注重纵向比较,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比较第二遍与第一遍相比是否有进步。为了方便比较,可以在平时每次练字时都注上日期。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比较,这个月比上一个月相比进步了多少,四年级比三年级写的字又取得了哪些进步。

练字贵在持之以恒。相传王羲之用15年时间专攻一个字——“永”。现在学习书法也提倡先练习“永”字,是因为永字不仅包含了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也包含了大部分书写规律。从三年级起,我一直让学生练习“永”字。我把学生学期末与学期初写的“永”字用实物投影进行比较,表扬一些进步明显的学生:“你们看,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学期竟有如此大的进步!只要大家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进步的。”学生听了,都显得信心十足。练字的劲头更足了。我不仅展示优秀作业,还从一些写字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作业中挑出写得进步的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真正感受到写字的快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要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五、注重布局评价

有的教师评价学生的字,往往只看单个字,忽视了行款是否整齐,作品的整体布局是否美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三学段(5~6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因此,我们评价时,不能局限于某个笔画或一些字写得规范,还要注重行款整齐。如果每个单字都写得很满意,但通篇安排不协调,就会影响整体效果。有些学生写的字单个看起来写得不错,但整行字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字与字之间忽松忽紧,整体看上去行款不够整齐。所以,我平时指导学生练字,除了用田字格、方格,还用横线格练,让学生练习行款整齐,指导学生合理地布局,调整不合理的地方;字与字之间要顾盼,行与行之间贯注萦带,全篇生动。这就是书写布局,也称章法。

班级积极开展写字展览、写字比赛活动,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行款整齐,布局合理,通篇美观。我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设了“小小书法家”栏目,把学生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给大家欣赏。孩子的兴趣更浓了,自信心更足了,整个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写字氛围。

结 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指导学生写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我们只有从细微处入手,耐心指导,学生才能把字写得端正、规范、整洁、美观。在写字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思考,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1]王一军.中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丁伯荣.走进新课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练字笔画姿势
芭蕉上练字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看书的姿势
练字真的好烦啊
爆笑四格
找不同
第五章 跑“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1教案
学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