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教程》和《语言学教程》对比研究

2018-11-28 14:29丁龙松
文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教程语言学理论

丁龙松

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祖籍法国,出生于瑞士,先后在瑞士、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求学和任教。索绪尔出生在瑞士日内瓦一个殷实富足的科学世家,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科学研究背景。他一生致力于语言学的研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他语言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生动体现。《普通语言学教程》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语言学的范围,影响了社会学、人类学等邻近学科。胡壮麟主编的《语言学教程》(第四版)在第三版基础上听取广大师生意见修订而成。包括语言学理论介绍,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言和认知,语言和社会文化,语用学,语言和文学,语言和计算机,语言学和外语教学,语言学流派等十二章。本教程作者均为国内语言学名家,堪称语言学教材经典之作。教程内容充分汲取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更为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理论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内容,阐述方式深入浅出、脉络清晰。另外本书图文并茂,使读者能够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

一.《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主要内容、贡献及影响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诞生的标志。书中的许多观点,成为20世纪人文科学中新思想、新理论的出发点。书中指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并探讨了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指出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组合与聚合的关系、系统与意义的关系;将语言学分为“共时”和“历时”,将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分为“语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等。这些都已成为现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并且为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主要内容有七大部分,其中的绪言和附录两部分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分别对音位学原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语言的内外部要素、语言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接着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五个部分的内容分别为:第一部分为语言学的一般原则,阐述了演化语言学与静态语言学间的关系、语言符号的性质等;第二和第三部分别讲述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四部分讨论语言的地域差异性及其成因;第五部分则是回顾和展望语言学的基本内容,并对全书进行总结。

《普通语言学教程》堪称现代语言学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五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对言语和语言进行了有效的区分。二是对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进行了区分。三是提出了符号理论。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和任意性的特点。四是对系统理论进行了明确的阐述。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个在其内部一切都互相联系的系统”[1],据此,他还创立了“实质”“差别”“对立”“价值”“形式”等概念。五是提出了音位学、符号学以及其他内容。现代语言学中的音位概念,也源于《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关于“系统”的定义已包含了音位理论的基本思想:“在词里,重要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使这个词区别于其他一切词的声音上的差别,因为带有意义的正是这些差别。”[2]《普通语言学教程》还有论述外部语言学的内容。

毫无疑问,《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在语言学研究上有着显著地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书中不仅提出了全新的语言学理论,而且创新了大量语言学概念,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的语言学研究途径,尤其为推动现代语言及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语言学教程》的主要内容、贡献及影响

《语言学教程》在内容的安排上包括语言学理论介绍,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言和认知,语言和社会文化,语用学,语言和文学,语言和计算机,语言学和外语教学,语言学流派等十二章。编写本书的主要指导原则是:以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也可供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使用。本教程用英语编写,尽可能选用英语例句。内容上,既要传授基本知识,也要反映语言学中的基本发展。在观点上,不拘泥于一排之说。讲授本书内容时可详可简,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案和学生程度进行调整。

《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外语教育界对语言学这一学科的重视。几位编者广泛取材,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工作可谓扎扎实实。本书的出版不算早,但范围扩大了,信息增加了。与此同时,我国外语院系所开语言学课程除普通语言学之外,还有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音系学、句法学、语用学、文体学等课程。这一切又标志着语言诸学科在中国外语界的兴起。[3]

《语言学教程》)的出版为我国从事普通语言学教学的英语教师解决了一大难题。一门课程开得是否成功,涉及各种因素,但最重要的莫过于教材和教师的水平。最近一二十年来出自国外名家之手的教材诚然很多,由于各种原因,它们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情景之下的普通语言学教学。一定的教材是为一定的教学对象编写的。为英美大学生编写的教材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总是偏难。于是,教师不得不腾出时间处理文字上的难点,结果也就冲击了课程本身的目标。《教程》正是从中国学生实际达到的英语水平出发,在表达上尽量做到言简意赅,全书文笔可以说相当流畅。

三.两本教材的对比

相比《普通语言学教程》,《语言学教程》在内容的安排上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经过不断听取广大师生修改意见进行内容上的不断删减后,目前正篇主要还有十二章。其正篇起初主要分两大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由1至9章组成,介绍语言起源及内部的各个层次;第二部分由10至16章组成,介绍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以及语言与思维、文化、社会、语境、文学等外部因素的关系。除此之外,《教程》还含有两个附录。附录一叙述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各种关系,其中包括语言学与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测试理论的关系。附录二论述了现代语言学各派的学说。编者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真正做到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是虽然我国外语教育界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非常重视,但是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无论在师资力量还是在可提供的资料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教程》分正辅篇,用意是为教师提供一种选择的机会,各种条件都具备的学校可讲完全部内容,条件一般的学校则可用其正篇。

很多西方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总是把语言学看着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认为它自身有明确的目标,因而在内容的组织上可以不考虑它的实用价值,很多西方学者在编写普通语言学教材时都不约而同地坚持了这样一条路子。而普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学科的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该学科的各种基本知识以及研究语言的各种路子,博采众长而非以一贯之,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起比较完整的语言观。《语言学教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语言描述的范围相当广泛并且合理地处理了现代语言学几种主要学派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比较显著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普通语言学教学主要在于探索该学科的实用价值,因为这不仅是学生们,而且也是我国教育界、外语界不少人士所共同关切的一个问题。《语言学教程》的编者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以不少篇幅介绍了该学科的应用,着重说明语言学与语言政策、语言风格学、外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它在治疗失语症、机器翻译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两本教材的出版都从不同层面促进了语言学学科的各方面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两本教材在各自编写的过程中也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任何理论作为人类思想和认识的成果都有其相对局限性。由于索绪尔所处的时代局限性,《普通语言学教程》有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在《普通语言学教程》影响下,语言学沿着“语言”的语言学方向飞速发展,而有关“言语”的语言学研究则无暇顾及或抱着不屑的态度,将“言语”置于语言学研究范围之外,这种现象影响了语言学的完整性。语言学发展到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也就成了唯形式的学问。不过事物通常是螺旋式发展的,当形式化给语言学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时,人们就不再满足于将语言学当作超脱社会封闭系统进行内部的描写和静态分析,而越来越注重语言与人、与文化以及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语言学教程》的结构框架从整体而言是条理有序的:先宏观再微观,先传统再现代。但笔者还是有一些小小的疑问。关于语用学(Pragmatics)的归属一向颇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语用学涉及到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理论,它更像研究语言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应该纳入宏观语言学的范畴;也有学者认为,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只不过前者是对语义的动态)研究而后者是对语义的静态(static)研究,所以应该纳入微观语言学的范畴。从《语言学教程》的目录以及第一章可以看出,编者显然是把语用学纳入对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与语音学(Phonetics)、音位学(Phonology)、 形 态 学 (Morphology)、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等微观语言学的分支并列。编者甚至在第8章语用学的引入部分对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内在关系作了一番阐述。既然如此,编者为何又在语义学(第5章)和语用学(第8章)之间插入了语言和认知(第6章)以及语言、文化和社会(第7章)两部分呢?

四.小结

近些年,国内学者用英语编写的语言学入门教材层出不穷,虽各有侧重,但大同小异。语言学分支多,涉及领域广泛,几乎每个分支都可以自成一体。想用有限的篇幅使读者对语言学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各分支的精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又要兼顾到权威性、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实属不易。笔者认为,既然是入门教材,就应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从趣味性和实用性入手,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只有这样,读者才会有深入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以牺牲权威性和知识性为代价。如何做到适当兼顾、有效整合应该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对索绪尔本人及其语言理论的研究是语言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多数学者历来致力于对《普通语言学教程》及其基本理论的研究。本文主要将视角放在这两个教程的基本内容的比较上,,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语言学派的基本理论知识,理清语言学教材编写的方向。

猜你喜欢
教程语言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ech Acts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挽碧制作教程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