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街道改造中地方特色的传承与更新
——以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商业街改造为例

2018-11-28 09:04卢娜娜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庙大街街道

卢娜娜,孔 健

(1.齐鲁理工学院;2.山东中投建邦置业有限公司)

1 引言

山东省政府定名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为山东省的“中心镇”和省级改革开放的“试点镇”。自2014年起,聊城大力实施小城镇及街道改貌工程,对乡镇、街道风貌及建筑风格进行定位以突出地域文化,并通过一系列改造工程提升小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城镇形象面貌。

2 项目概况

2.1 人文环境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面临河南和河北,地处华东、华中和华北交界,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聊城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能源基地、内陆口岸、辐射边境地区、中部平原经济区东部的核心城市、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次城市以及山东西部经济上升区的中心城市。

2.2 基地分析

1)改造提升范围

堂邑镇文庙路675.2m(西起牌坊街,东到兴堂大街),兴堂大街980.8m(自南至北整段)的道路两侧沿街商业立面改造,街道单向长度约1656m。

2)镇区结构

兴堂大街北段位于新型社区中,南段位于综合服务区与新型社区之间,两侧以居住、生活服务配套为主;文庙路位于古城特色民居示范区,具有浓厚的文物保护、传统民居特色(见图1)。

3)道路系统

兴堂大街为镇区主干路,北侧与G309相接,并设有镇区客运站,承担镇区主要的通行功能,也是镇区的北部门户;文庙路作为堂邑镇区的支路,具有承担周围交通的作用。

4)建筑评价

建筑主要以两层为主,多集中在兴堂大街北段及文庙路东段,一层建筑多集中在文庙路附近及兴堂大街南段,三层建筑零星分布在基地内,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层数统一的大段,避免层次平直单一。

5)建筑功能分布

建筑主要以商业为主,零星散布幼儿园和卫生室等教育医疗建筑及文庙等旅游景点。

图1 堂邑镇区规划节点

2.3 现存的道路空间问题

兴堂大街和文庙路内存在大量连续重复单一的线性空间,无法对人产生吸引力。

2.3.1 街道建筑立面问题

街道建筑立面问题(见图2a)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私搭和私建的建筑居多,建筑质量较差、功能单一、立面破旧,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2)建筑的整体风格不统一

建筑立面缺少细节,缺乏趣味性;屋顶形式杂乱没有规律;建筑天际线平直单一,缺少变化。

3)建筑立面的附属物形式杂乱

广告牌形式杂乱,位置、材质、色彩不统一;空调摆放凌乱,防盗网生锈严重,卷帘门外漏,电线私拉乱扯现象严重。

2.3.2 景观及铺装问题

景观及铺装问题(见图2b)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道路层级不明确,人行、车行、停车区混乱;②道路路面破损严重,造成积水路面;③道路绿化缺乏完整性,树木参差不齐。

图2 堂邑镇街区现存问题分析图

2.4 改造任务

根据现状建筑的外貌、外观及结构质量,对其改造价值做出分类:建议拆除建筑、保留并改造的建筑、保护性建筑(不动),如图3所示。

1)规划实施

以改造和建设手段实现即时美化,以长效的管理方式保持美化的延续;规范道路断面形式,实现人车分行,完善道路绿化及道路配套设施。

2)建筑改造

立面要素统一化,打造整洁干净的效果,同时加入细部处理,使建筑更加丰富。

3)景观提升

点线面空间景观化,针对交叉口无绿化现状进行节点景观规划,打造标志性、观赏性、休闲性等不同主题的节点空间,满足居民的审美及休憩需求。

图3 堂邑镇区改造任务

3 设计原则

3.1 与城市发展策略相结合原则

继承聊城地方特色,着力打造园林式、生态型、江北水城的城市形象,使聊城市成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3.2 强化可操作性原则

通过科学分析研究,对不同的功能进行合理的集中或疏散,以实现土地的最佳开发效益。在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景观结构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建筑进行合理的拆建分析,用最经济的方法达到最完善的效果[1]。

3.3 塑造地方特色原则

在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并力求突出堂邑镇的文化经济特色,塑造别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形象。

4 设计方案构思

4.1 设计目标与定位

1)可持续发展新街

经营城市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和经营城市资源,使城市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同时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多维空间新街

再生堂邑镇新的城市空间,通过开放空间的设计,塑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空间综合体,同时打造了一种生长的机制,使城市空间也能达到可持续开发和生产的目的。

3)历史文化新街

追寻堂邑镇历史轨迹,秉承多元文化共生的理念,强调自然景观的同时注重文脉的延续,充分挖掘当地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民俗、风情、餐饮和艺术等多元文化达到有机统一,形成街区持续发展的灵魂。

4)人居新街

感受堂邑镇现代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人为本,尊重现状,在保存现状住宅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立面改造,注重居住与办公、商业融于自然、适度开发的理念。

图4 建筑元素推导示意图

4.2 设计理念

结合聊城传统的古建特色,建筑元素提取为水墨画的黑与白,并采用粉墙黛瓦的手法诠释山水画风,加入暖色调材质以体现商业氛围,同时,结合平、坡屋顶,融合中式与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延续规划布局的思路,主要采用近人的尺度以及地方特色的流线手法为商业街道注入新气息,如图4所示。

4.3 街道规划改造设计

1)规划布局

文庙路西侧规划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商业服务为主;文庙路中段将葫芦艺术博物馆周边的用地统一规划;文庙路东侧与周边建筑统筹规划,布置为商业设施;兴堂大街北侧增设门户街头景观节点;兴堂大街与东晟大街交会处以及与南环城沟路交会处规划沿街商业设施;兴堂大街与府前街交会处沿街布置办公或便民服务大厅。

2)道路设计

参照总体规划,确定兴堂大街红线宽度为30m,机动车道为18m,并设计为双向四车道加慢行车道,两侧为2m的隔离带和4m的人行道,下面敷设各类市政管线;确定文庙路红线宽度为15m,机动车道为10m,设计为双向两车道加慢行车道,两侧为2.5m的人行道,规划保留牌坊街至东环城沟路段的道路宽度,仅对路面进行修复。

3)交通设施

按照总体规划,在兴堂大街与文庙路交叉口东北侧布置一处社会停车场,另外结合广场设施,供居民临时停放。

4)环卫设施

按照GB 50337—201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在兴堂大街和文庙路合理设置废物箱,根据规定按每100m设置1个,兴堂大街设置16个,文庙路设置10个,共计26个;根据规定,结合客运枢纽、公园绿地、广场分布情况设置公共厕所,设置间距为500m,公厕规模为60~100m2/座;兴堂大街与文庙路交叉口为客运站,人流密集,结合公厕设置情况设置一处垃圾收集点。

4.4 街道建筑改造设计

1)建筑构件

堂邑镇建筑改造中的构件主要包括花格垂花柱、壁画、雀替、木窗棂、木栏杆、坡屋顶和山墙等。建筑构件的应用手法主要采用直接应用、易位应用及变更应用三种形式。设计将原有的三角造型改造为方形造型,并加入坡顶及中式元素,屋顶增加坡屋檐,转角处设置片墙造型以打破平直的布局,丰富空间造型。

2)建筑色彩

设计主要采取色彩对比和色彩组合设计规律来重构原有的建筑立面。其中,色彩对比采用色彩明度和色相对比手法凸显现代中式建筑氛围;色彩组合规律采用的设计手法包括色彩主从组合、节奏与韵律组合、对称与均衡组合[2]。

3)建筑材料

设计主要采用改变外墙饰面设计和增加外墙表皮设计两种手法。其中,改变外墙饰面设计主要是在外墙上贴灰色面砖和在外墙上粉刷白色涂料;增加外墙表皮设计主要是增加中式木棕色构件、木质广告牌及灰色石棉瓦坡屋顶,以此对散乱的空调机位和原建筑脏乱的表皮进行遮挡,继而对新增建筑表皮进行统一设计,以继承地方特色的中式文化。

4)尺度关系

设计对原有明清建筑的立面尺度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提炼其中的规律来进行立面尺度划分,包括对建筑立面之间以及建筑顶面之间的尺度关系等予以体现,进而达到一种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对话关系。

4.5 街道景观改造设计

1)街头绿地与广场

文庙路中段将葫芦艺术博物馆街道对面划定为文庙路前广场景观设计,以此作为葫芦艺术博物馆的开敞空间和周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之用。兴堂大街与文庙路交叉口下端设置兴堂大街健身广场和休闲公园。兴堂大街北侧与G309国道交界处设置一处三角街头绿地广场。

2)街廓设施系统

根据设计风格对街道已有的可利用的街廓设施进行重新改造与翻新;对街道缺失的街廓设施进行增设,新增设的街廓设施要在形态、色彩、材质上与原有设施保持一致;兴堂大街与文庙路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上分别设置中式的树池坐凳、灯具、垃圾桶、路标以及活动式公厕等街廓设施,以满足功能需求,体现文化氛围。

3)绿化种植系统

设计采用规格相对丰富的树种进行栽种,兴堂大街与文庙路的街道苗木选择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间的树种,包括法桐、龙柏、大叶女贞、紫叶李、榆叶梅、大叶黄杨和紫叶小檗。树木栽种过程中,采用可移动式树箱设计手法,以实现提高绿化率与栽种多变性的目的。

4)地面铺砌系统

人行步道的主路段地面铺装材质选取中性偏暖色调的透水砖,以利于雨水的尽快排出;重型步道采用混凝土砌块砖铺砌而成,以增大承载范围。

5 结语

堂邑镇沿街商业的改造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具有聊城地方特色的城市面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堂邑镇沿街商业的前期分析,探索商业街在规划、建筑以及景观改造的策略与手法,阐明了只有富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建筑立面才有传达传统建筑符号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文庙大街街道
逛大街
热闹的街道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奇怪的大街
街道生活
云南文庙介绍
——楚雄文庙
云南文庙介绍
——宾川州城文庙大成门
文庙开笔大典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