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曼:一把专射好莱坞的老枪

2018-11-28 03:48
时代邮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奥斯卡好莱坞

2018年1月8日,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每年金球奖都是奥斯卡金像奖之前最重要的风向标,也是给电视与电影领域同时颁奖的重要奖项。演技派遗珠“狗爹”加里·奥德曼因在《至暗时刻》里“重塑”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丘吉尔而获封影帝。

在加里·奥德曼长达3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无时无刻不在自己的资历表里加上震撼影史的代表作;与此同时,也没有人受得了他桀骜的“嘴炮”;他频频向好莱坞射出犀利的子弹,试图以不变的任性加上其花样百出的演技一举制胜。可这样偏偏能让人爱上他,因为他是加里·奥德曼。

“老男孩”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奥德曼与诸多在美国电影圈发展的英伦演员不一样,当科林·费斯竭力捍卫英式古板与优雅,安东尼·霍甫金斯甚至改成了美国国籍的时候,唯奥德曼是个另类。

首先,他完全不能被归类于靠才华与能力一步步让自己上位的那种勤奋人士,相反,1986年公映的音乐传记片《席德与南茜》只是他第三部戏,演绎的是离经叛道的“性手枪”乐队成员席德;这大抵是英国人特别钟情的题材,有精神偶像开挂,又是充满黑色气氛的故事。所以奥德曼能靠这样的角色一炮而红,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一年他28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有让人着迷的灰绿色眼睛和一具鲜美的肉体,人们总是把他跟“万人迷”联系在一块儿,甚至将这部戏推选为其代表作之一。

“那是一部烂片,你们这些外行懂什么?我是勉为其难才接了这个戏,每次在电视机里看到播这片子,我都会立马转台!”奥德曼太清楚内行与外行的界限了,在他眼里,有不少角色的诠释是纯属于“工作”范畴的,其中还包括《竖起你的耳朵》,甚至让吕克·贝松名扬天下的《第五元素》。这跟他与已故迷幻摇滚巨星大卫·鲍伊的交往不无关系,他曾亲眼见证鲍伊录了无数的歌,然后把它们锁在自家衣柜里,从来没有公开过;以此来警醒自己多突破多创新。

这份“任性”让奥德曼始终像个男孩,比愤青有趣多了,粗暴却不简单,深邃却又单纯,于是对表演有了更为矛盾的认识。他对导演异常挑剔,与奥里弗·斯通合作《刺杀肯尼迪》的时候摸到了“激情”的电门,以近乎惊艳的表演完成了一个同性恋刺客的角色;因为对阿方索·卡隆尊敬有加,他加入了《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囚徒》剧组,对导演毫不掩饰的忐忑欣赏有加;他将斯坦利·库布里克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视为神一般的存在,顺带摸透了这两个人深不可测的知识积累量。也正是因为对导演挑三拣四,才成全了他一堆狠角色。

他对合作演员有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态度,他因能与老牌戏咖约翰·赫特演对手戏而激动得难以自持,声称“简直要拜倒在他的脚下”。古装爱情片《红字》是他心中永远的“迷糊”,除了导演缺乏操持电影的能力之外,黛米·摩尔捉襟见肘的演技更是令他被逼到崩溃边缘,只能靠酒精麻醉才能完成跟她的床戏。

不过,奥德曼的另一些选择却让人特别琢磨不透,按理讲他应该是严格遵从个人意志,专接有厚度的角色,可偏偏却一脚踏进了好莱坞的酱缸,相当诡异地沦落为“反派专业户”。从《这个杀手不太冷》里见神杀神的恶警长、《空军一号》中邪气冲天的恐怖分子,到《一级谋杀》里惨无人道的典狱长,他一次又一次演绎着类型相似的恶人,还让观众们频频受用。就是那么奇怪,这“老男孩”为了迎合美国人的口味,居然能用美式英语飙完全场,他还接下了纯正商业片《王牌保镖》,演了个跟从前一模一样的角色—— 恐怖分子。

人们这才发现,“老炮儿”能在好莱坞站得住脚可不是靠着“性情中人”的人设,他自有妥协的一面,来延续自己的事业生命力。

不受待见的“情圣”

做个假设,我们把一张履历表交到奥德曼手里,他肯定会在“家庭情况”一栏中填上“父亲是电焊工以及自己是乌玛·瑟曼的前夫”。两年前结束掉人生中第四次婚姻之后,又开始了自己的第五次婚姻。众所周知,奥德曼是个“天生爱情狂”。

他的第一段婚姻就震惊天下,因为新娘是女神级人物乌玛·瑟曼,为了追到她,他比她后来的丈夫伊桑·霍克更有一套,去她主演的情色片《情迷六月花》里客串了一个角色,就这样抱得美人归。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事情不对了,作为情场浪子,要与“仙女”同床共枕一辈子,其压力可是大到惊人。

这段维系了两年的婚姻告一段落之后,他找到《推销员之死》的剧作家亚瑟·米勒喝酒,就问他:“你会不会在街上走着的时候突然停下脚步,自言自语道:‘我竟然娶了玛丽莲·梦露?’”

这件事让奥德曼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却完全无能为力。此后的三段婚姻也是同样“狗屎”,甚至其中一段只维持了大概10分钟。可是当他牵着亚历山德拉·伊登伯勒的手四度步入教堂的时候,还得意洋洋地说:“熟能生巧。”结婚对他来说确实是再熟悉不过的事,可“七年之痒”却是他不曾经历过的坎。

亦正亦邪“英国佬”

所有认识奥德曼的人都对他的事业抱有绝对信心,除了那一票电影奖项的评委们。翻翻他的历年获奖记录,可能会心酸到落泪,如此有才的电影人,至今只拿过一个奥斯卡影帝提名,及一个戛纳电影节提名。被提名奥斯卡的正是他引以为傲的《锅匠》,为了演好这个戏,他走遍全美眼镜店,只为配一副与角色气场无比搭调的老眼镜;这令他在片中的那双眼睛,时刻透露出与乌烟瘴气的冷战氛围有别的清澈感;孰料,在一片唱红的呼声中,奥斯卡评委居然还是把小金人送给了主演《艺术家》的法国人让·杜雅尔丹。

再看看令其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的编导作品《切勿吞食》为奥德曼带来了什么,电影好评如潮的同时,媒体却公然编造说:“这是根据奥德曼自己的年少回忆创作的故事,他就是从小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父亲经常打他的母亲。”

奥德曼当时的愤怒可想而知,他再也受不了被曲解了,跟所有脾气火爆的电影人一样,他开始反击,直言:“金球奖根本不算事。”他更是无视明星应有的“政治正确”,为怒骂“狗仔”是“同性恋”的梅尔·吉布森正声,也顺带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的时候嘲讽了罗马教皇,甚至断定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糟糕了,把奖颁给《为奴十二年》这样的片子,无非就是为了彰显对种族歧视的不满。

每一句话都见血,已经是奥德曼的日常行为,同时也为他惹上了无数的口水,人们直指他是种族主义者、标准的法西斯。而事实上,依照奥德曼的行事风格,他从来都不参与那些破事儿,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我应该算是自由主义者。”

可不管是哪种政治身份,奥德曼与好莱坞之间相爱相杀的关系却丝毫没变;一面将奥斯卡视为粪土,一面却在新片《至暗时刻》里诠释了最入味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连路人都明白,这个角色是他二度剑指奥斯卡的砝码;至于最终能不能受待见,谁也无法保证。

纵观被奥德曼批得一文不值的好莱坞文化圈,新生代正在崛起,让大批玛丽苏式的作品赚得盆满钵满;奥斯卡与特朗普总统的较劲愈演愈烈,拼命把黑人主演的电影推向制高点;严肃文学到了被淘汰的边缘……而奥德曼依旧在巧妙地维系着某种平衡,烂戏是要接的,“嘴炮”是要开的,奖项是要争取的,艺术节操是要固守的。这把震破天际的“老枪”,始终准确地瞄准“理想”的靶心,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奥斯卡好莱坞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奥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鲜,实则黯淡!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好莱坞精选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1月好莱坞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