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2018-11-28 03:23赵旭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承德市京津生态效益

张 娜,赵旭阳

(石家庄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增强,土地沙漠化加速发展.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2000年春,北京及周边地区持续发生了大范围、高强度的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沙尘暴出现时间之早、发生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较为罕见,引起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1].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京津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加速发展趋势,改善与优化京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00年紧急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工程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75个县(旗、市),总面积45.8万km2,总人口1 598万人,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态建设工程[3,4].截至201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安排资金479亿元,完成营造林752.6万hm2(其中退耕还林109.47万hm2),草地治理933.3万hm2,节水灌溉和水源工程16.5万处,流域综合治理234.45万hm2,生态移民18万人[5].为了巩固和提升工程建设成果,进一步减轻京津及周边地区风沙危害,从根本上遏制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国家决定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13~2022年),工程区范围扩大至包括陕西在内6个省(区、市)的138个县(旗、市、区),工程目标是建成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6].

承德市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呈不断扩张趋势,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影响了周边生态环境[7].本研究总结以往研究成果,根据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现状,建立完善的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工程系统地进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方面上科学准确的评价,以期为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承德市自然区域概况

承德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腹地,地形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340 m.承德市气候属于暖温带与寒温带过渡地段,半干旱半湿润、大陆季风型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8.8℃,无霜期150 d左右,年日照时数2 851 h,平均降雨量578 mm.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和棕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中等[8].承德北靠内蒙,南邻京津,东接辽宁,处于“四河”(滦河、潮白河、辽河、大凌河)之源,“三库”(潘大水库、密云水库、桃林口水库)上游,“二沙区”(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前沿,既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又是京津冀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保护京津水源、防治风沙尘暴、保持水土、建设生态文明是承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位[9].

表1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情况

1.2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情况

承德市自2002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以来,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保证质量的原则,采取飞封造并举、乔灌草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同步实施等措施,全面提高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的质量[10].2002~2015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61.3万hm2,工程累计投资19.8亿元(见表1),其中人工造林21.5万hm2,飞播造林17.1万 hm2,封山(沙)育林 22.9万hm2.共完成草地治理面积37.7万hm2,小流域治理面积92.2万hm2,水利设施工程1.75万处.为进一步降低京津及周边地区风沙天气危害,提高治理效果,承德市将进一步加快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因此有必要对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以期为工程的下一步实施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评价对象,借鉴以往有关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结合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具体特点,根据系统层次性、前瞻性、特色化、可操作性以及数量适度性等原则[11],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发[12],建立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2).

通过资料收集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进行科学评估,进而针对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对承德市退耕还林工程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改良土壤、改善和净化生态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计算与评估[10].参考资料包括《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承德市环境状况公报》、《承德市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通过对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分析,发现工程自2002年实施以来,总共涵养水量为118 636.05万m3,涵养水源效益折合价值为677 885.64万元(表3);保持水土效益折合价值为312 625.5万元,见表4;改善环境效益显著,合计固碳223.83万t,折合价值为61 175.76万元,释氧189.75万t,折合价值为700 57.9万元(表5),净化大气效益折合价值为97 950.55万元(表6),生态效益价值总计为1 226 088.90万元(表7),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表2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表3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森林水源涵养效益

3.2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

3.2.1 地区生产总值

承德市生产总值在项目实施后显著提高,根据2016年承德市统计年鉴,承德全市生产总值在2001~

2015年期间一直呈上升趋势.工程实施前的2001年,承德市生产总值为1 765 937万元,工程实施后的2008年,生产总值达7 436 757万元,增幅达5 670 820万元,而工程实施后的2015年,承德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 587 278万元,平均每年增长844 382万元(表8).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带来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表4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效益

表5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固碳制氧效益

表6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净化大气效益

表7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 万元

3.2.2 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是反映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如表8所示,2015年,承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 923元,是工程实施前2001年的5.2倍,这主要是国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粮食、现金和生产投入等补助,同时工程的开展也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就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长远利益来看,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将给当地群众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承德市农民增收渠道日趋多样化.2015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4 936元,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62.3%,成为最主要的增收渠道,其中退耕还林后外出务工收入和参与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中本地劳务收入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3.2.3 旅游收入

承德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承德市的优势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承德市的支柱产业.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建设的良好生态环境,承德市大力发展不同类型、不同档次、不同特色,具有观赏、品尝、体验、休闲、度假、教育、会议等多种功能的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显著增长.2015年承德市共接待中外游客3 349.6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为3 363 000万元,占承德市GDP的24.8%,2001~2015年的15年来,承德市旅游业保持了年均25.1%的增长速度(表8).

表8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评价指标值

3.3 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社会效益

3.3.1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从表8可以看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后,承德市农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从2001年的43.2%下降到2015年的24.0%,由此可见,工程给当地的农民生活水平带来了一定的提高.2015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以食品烟酒、居住、购置资产、生产经营、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为主,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24.0%,17.3%,12.3%,8.6%,8.3%,7.7%和6.4%.

3.3.2 各产业所占比重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对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1998年相比,第一产业增长了5.2倍,第二产业增长了10.4倍,第三产业增长了9.5倍(表8).工程实施以前,承德市1998年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0.9∶1.2∶1,到2015年为0.5∶1.3∶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保持较为平稳态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大(图1).这说明,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随着生态移民、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开展,从事农耕的农户减少了,移出的农户主要外出打工,这就促使很大一部分劳动力流入第二、第三产业,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图1 承德市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变化

4 结论与讨论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承德市生态环境质量,目前承德市森林面积达到224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56.7%,占京津冀三省市林地面积的36%.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水源涵养能力、水土保持和改善环境作用明显提高,生态状况大为改善.自2002年实施以来至2015年,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价值总计为1 226 088.90万元,其中,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和水土保持效益分别占总生态效益的55.3%和25.5%.承德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依托良好生态环境,近年来承德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端旅游服务,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工程实施期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平均增幅16%,农村就业率增长20.7%,农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2015年下降至24.0%,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承德还依托良好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巨大生态引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食品药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猜你喜欢
承德市京津生态效益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承德市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承德市
轻轻松松聊汉语——夏季避暑胜地——承德市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来自京津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