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18-11-28 03:23苗培周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维度心理健康学科

张 波,苗培周

(石家庄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1 提升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自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教育部就把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着力推进关键教育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的首要目标.在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教育部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经3年研究和论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正式发布,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确定为6大核心素养[1].其中,“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3个要点,具体细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等一系列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核心素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发展过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与文化教育只有通过学生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身的素养.因此,可以不夸张地说,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等其他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以心理素质为基础或中介的.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正经历着人生中种种迷惘和困惑,但经验不足,抗挫折能力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和家庭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加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发展的程度.事实上,当前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厌学、手机依赖、离家出走、自杀、校园欺凌与暴力、性教育缺失、亲子关系紧张等现象都表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无论我们主张什么样式的教育,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而我们的学生有可能变成“垮掉的一代”.

近20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多数学校已经成立专门机构,加强了课程建设,并有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心理教育与咨询活动.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教育观念的偏差、课程体系不完善等,但还在于我们没有抓住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的功能,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很多学校管理者也不重视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培养.事实上,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寻找各科心理健康教育的“对应点”,创造条件不断满足学生的合理心理需要,使其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愉快地、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受到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受到心理素质的教育与训练,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提升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学科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造就新型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要求.

2 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现状分析

为了解当前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水平,课题组采用随机分层抽取方法对石家庄市部分学校的初中语文、英语学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表1为调查对象的人口学总体概况与分布.问卷是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而成的,主要包括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需要与动机的能力、培养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与人格的能力7个方面的内容,共40个题目,每个题目均有1,2,3,4,5共5个等级,1代表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基本符合,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得分越高代表其心理教育能力越强,3分为平均水平.根据教师的回答计算每个因子的得分,某个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得分之和除以项目数所得的平均数即为该教师在某一因子上的得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0份,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教师独立完成问卷,以问卷作答无遗漏以及没有明显敷衍迹象为标准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共208份,有效率为80%.问卷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录入、编码、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表1 调查对象的人口学总体概况与分布

2.1 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总体状况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2)发现,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各维度均值在3.3~4.0分之间.这表明,所调查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各维度处于中上水平(5~1分依次降低,3分为中等水平).此外,被调查教师在量表7个维度上按得分由低到高排序依次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能力与人格的能力、培养学生需要与动机的能力、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能力、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能力.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总体不错,这可能得益于近年来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当然,也不排除在被试进行问卷作答时因学校领导的影响所产生的“实验者效应”.

表2 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总体统计学分析

2.2 不同性别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差异

表3为初中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性别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实施心理教育能力的7个维度上,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科教师的得分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培养学生能力与人格的能力4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两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培养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能力维度上性别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并且男教师的平均分数在5个维度上都比女教师低,在3个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上心理教育能力相对女教师较差.男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得分相对女教师较差可能是由不同性别教师的社会角色、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特质多重因素导致的.相对而言,女性教师心思细腻、包容,更懂得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

表3 初中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性别差异

2.3 不同教龄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差异

本研究对不同教龄的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比较结果(表4)显示:0~5年教龄与11~15年教龄的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能力与人格的能力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一名教师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都与其经验有关.教龄体现着在该学科领域具备一定的资历和经验.研究发现,教师在各“年龄阶梯”上得分依次增高,相应的心理教育能力依次增强.这可能与不同教龄的教师的关注点、实践经验等有关.按照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来说,年轻教师一般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工作,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教学胜任能力,因此可能难以关注和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教龄较长的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对教师角色的适应度都要优于新教师,他们对课程教学的设计更为得心应手,对教师职责理解得更为深刻,因此可能在把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上更有精力与经验.可见,在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上,教龄的意义非常重大.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新手教师也非优势全无,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理.因此,需要鼓励年轻教师发挥优势,积极提高其心理教育能力.

表4 不同教龄的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状况

2.4 不同学历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差异

表5中,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需要与动机的能力、培养学生情绪情感意志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与人格的能力5个维度上大专与本科之间、本科与研究生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在解决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能力维度上,大专与本科生、本科与研究生以上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数据表明,专科学历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差异不大,且能力较本科生弱,这可能与3种学历教育的性质与特点有关.一般来说,大学专科修业年限为3年,时间比较紧张,而课业较多,更多的是一种专业教育,很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知识,而研究生教育带有强烈的理论性、专业性,更多的是一种研究性质的专业学习.介于两者之间的本科教育,更多强调了通识教育,学习时间相对自由,学生知识涉猎较为广泛.所以,本科学历的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高于大专和研究生学历也就不难理解了.

2.5 不同年级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差异

表6为所教年级不同的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状况.按理论而言,任教年级不同,不同年级特质的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本研究数据显示,初中3个年级的教师在各个维度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观察表6数据可以发现,初三教师的平均分,除了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略高,在其他6个维度上,都比初一和初二教师要低,这也从侧面说明,初三教师可能在学业成绩上较为重视,心理教育能力的水平较低,或不足够重视.这可能与现行的教师跟班制度有关,部分教师跟随学生3年,直至毕业,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联系.而教师的能力也在相应地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而发生变化,对于新生和老生都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到了初三,面临中考压力,很多学科教师的业绩压力更大,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有所忽视.

表5 不同学历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状况

表6 所教年级不同的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状况

3 提升初中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学科教师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任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的.就当前学校实际情况来看,学科教师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经验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这种教育主要内容是与学科学习密切相关的认知、能力、需要和动机,而对学生日常心理问题和情绪情感意志的教育与培养则明显不足.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学科教师所掌握的心理教育专业知识不多有关.这种状况又与我国教师培养体系有关,现行的教师培养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虽然也有心理学的内容,但主要是为了服务学科教学而开设的,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并不是特别关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当重视学科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学习与专业培训.

一是学校要引导全体教师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通识性知识.可以选用通俗易懂的、有案例分析的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研制编写校本教材.有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有助于快速提高学科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2].

二是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加强心理教育的专业内容.一方面,继续强化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如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心理健康标准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加强学科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比如学科教师如何设计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如何充分挖掘学科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心理教育,如何评价学科心理教育的效果等.当然,培训要注意突出学科教师的主体地位,全面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增强互动,学用结合,强化自主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体验[3].同时,培训既要有一定的通识性和普适性,更要有针对性,比如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年级的学科教师所学习的知识应当有所不同.

3.2 学科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本身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其终极使命是使学生“成人”,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教师工作的应有义务,而不是给教师增添的新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4]:“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关爱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也是《教师专业标准》对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所以,学科教师应当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心理专业素养,积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自觉把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真正作为学科教学任务之一,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针对所授知识、技能的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对应点,有目的地对学生施以心理教育,自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3.3 完善平台建设,促进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的心理要健康.因此,学校要首先保证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定期为学科教师提供心理体检、专业辅导,及时疏导教师的负性情绪,不断提升学科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主要的是学校要注意改善学科教师的“微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氛围,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条件,赋予教师应有的专业自主权,提升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文化品质和职业幸福感[5].

其次,要建立学科教师心理教育经验交流与研讨平台.每个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富有个人特色的心理教育实践经验.学校倘若能定期开展交流或研讨会,使学科教师围绕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的一些话题或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就可能很容易对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产生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增强认同,提高他们有效解决学生日常心理问题的能力.

再有,学校要积极支持学科教师开展心理教育专题研讨,鼓励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6].应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课题培训、合作研究和专题研讨等方式,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动向,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心理教育难点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督促学科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水平.

3.4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工作监督考评

首先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条件、职称评审、经费支持、专业进修等方面的政策条件与鼓励措施,激励优秀学科教师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学校要完善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及考核制度,要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科教师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往,学校对教师评价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成绩,甚至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缺乏反馈,这也是目前学科教师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今后,学校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对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较为科学、合理、客观的考评机制,促进工作常态化发展.

猜你喜欢
维度心理健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超学科”来啦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