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互动状况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

2018-11-28 03:23蒋名平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状况显著性

蒋名平,刘 仟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0 引言

课堂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课堂是大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互动最主要的地方,它不仅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个情感纽带,更是将学术知识与社会生活经验整合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获取、求知、不解都是发生在课堂之上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课堂氛围、学习热情和学习投入.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成教学活动的人之间通过信息传输而形成具有稳定依赖性的教学交往活动[1].国内研究者从课堂互动因素、互动类型、互动策略、教学模式、互动中教师行为以及理论解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献[2,3]研究发现,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更容易成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马维娜[4]研究发现,男生一般较好动,喜欢竞争,更倾向于参与课堂互动,而女生比较安静、有耐心、顺从,因此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参与.同时,那些学习成就感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互动的群体.亢晓敏[5]的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互动的状况也不一样,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不如高年级的学生强.从应用研究状况上看,课堂互动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其中以英语学科最为突出,其他学科应用较少.娄先革[6]认为课堂实施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设课堂.重建课堂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新时期新的教育方法,教书育人并重.

Schaufeli等[7]最早提出了学习投入的概念,认为学习投入是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充实的精神状态,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3个维度.大学生学习投入是在校大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学生对学习投入的时间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教育质量.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大学生学习投入,他们从横向和纵向分别比较了大学生学习投入在院校、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汪雅霜[8]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投入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投入呈“U”型趋势,大一和大四学习投入较高,大二和大三学习投入较低.史静寰[9]认为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可以用学习投入状况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类型的院校在教育方面各有所长,在培养人才上各具优势,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师生互动是学习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升.在课堂内外经常和老师发生互动的学生,对学校的环境质量,各种课程的投入以及学校的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满意度会更高.叶子等[10]在研究中指出,师生互动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他还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团体活动中以及互联网互动中.它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师生互动过程也是调整师生行为和维系师生情感的过程,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朱红[11]在关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研究中发现,师生在学校内互动状况对学习投入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课堂师生互动是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Cotten等[12]也指出,学生和教师之间发生互动的频率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课堂中学生越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就越好.

综上所述,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是目前教育心理研究的热点.但以往的有关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大多致力于中小学课堂互动,而鲜有关于大学生课堂互动的研究.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课堂互动的状况以及课堂互动状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目前高校课堂师生互动状况、学习投入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改变教学模式和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以及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提供积极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了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学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网站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48份.其中男生为218人,女生为230人;大一学生112人,大二学生85人,大三学生121人,大四学生130人;城市大学生265人,农村大学生183人;独生子女231人,非独生子女217人;文科生217人,理科生231人;本科生301人,专科生147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课堂师生互动量表

采用曹仕燕[13]编制的大学生课堂师生互动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由2个因子构成,分别为环境和主观体验,一共8题,采用5级评分,均为正向计分.总分越高,表明师生互动状况越好.题目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5 1,标准信度为0.845 0,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次测验的信度是0.82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

此问卷选用了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UWES-S)[14],该量表分为3个因子,分别为活力、奉献、专注,共17题,其中活力维度有6题,奉献维度有5题,专注维度有6题.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3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次测验的信度为0.81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研究程序

将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和大学生课堂师生互动量表整合成一份,并加入6个常用人口变量:年级、专业、性别、院校、生源地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测试前向被试说明指导语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告知该测试为匿名测试,答案保密,以保证测试成效的真实性,做完立即提交收回.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每份问卷调查时间大约为5 min.回收数据后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总体状况

表1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投入基本在理论中值水平,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普遍不高.课堂互动状况则更低,环境维度的结果在理论中值附近,而主观体验维度则远低于理论中值.说明调查的大学生师生课堂互动非常少.

表1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M±SD)

表2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性别差异(M±SD)

表3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生源地差异(M±SD)

2.2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

2.2.1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表2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性别差异.由表2可知,男女被试在学习投入的活力和专注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奉献这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男女被试在课堂互动的环境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在主观体验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

2.2.2 课堂师生互动和学习投入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表3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生源地差异.由表3可知,不同生源地的被试在学习投入的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这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课堂互动的主观体验上无显著差异(P>0.05).

2.2.3 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表4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年级差异.由表4可以看出,对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年级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的活力、奉献、专注维度上以及课堂互动的主观体验的维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课堂互动的环境维度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观体验维度和学习投入的奉献维度在年级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学习投入的活力维度上大一和大三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学习投入的专注维度上大一和大四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维度上大一和大二、大二和大三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4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年级差异(M±SD)

表5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在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M±SD)

表6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专业差异分析(M±SD)

2.2.4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表5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在独生子女方面的差异.由表5可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被试在学习投入的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这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在课堂互动的主观体验上无显著差异(P>0.05).

2.2.5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表6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的专业差异.由表6可知,文科和理科的被试在学习投入的活力、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这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课堂互动的主观体验上无显著差异(P>0.05).

2.2.6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分析

表7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由表7可以看出,不同学校类型在学习投入的奉献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学校类型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维度上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而不同学校类型在学习投入的活力和专注两个维度以及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观体验的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之后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在学习投入的奉献维度上,一本和专科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二本和专科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学习投入的专注维度上,一本和专科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维度上一本和专科、二本和专科有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维度上,专科学校显著高于本科学校(P<0.01).

表7 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投入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M±SD)

表8 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2.3 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

表8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分析.由表8可以看出,学习投入中3个因素和课堂师生互动中主观体验呈显著的正相关,学习投入中的活力和专注因素与师生互动中环境因素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2.4 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

表9为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由表9可知,以课堂互动各因子为自变量,以学习投入总分、活力、奉献、专注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因子依次是环境、主观体验,共能解释学习投入状况变异量的3.8%,其中环境、主观体验对学习投入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该因子的回归方程为Y1=0.113X1+0.136X2,其中Y1表示学习投入,X1表示环境,X2表示主观体验.

表9 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回归分析

3 讨论与建议

3.1 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比较

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师生学习投入程度普遍较低,大学生师生课堂互动状况更低,表明高校课堂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可能与高校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强调科研,但对教育教学重视不够有关.

男女被试在学习投入的活力和专注两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男女被试在课堂互动的环境维度上有极其显著差异.男生对学习投入的状况要好于女生.这和陈晓雯[15]在大学男生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的结果相一致.可能是因为男生一般较好动,喜欢竞争,更倾向于参与课堂互动,而女生比较安静,有耐心,顺从,因此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参与.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的活力维度和学习投入的专注维度上,大一到大三有显著性差异,年级越高,学习投入越好.这和汪雅霜[8]的大学生在年级上的差异呈“U”型的理论结果有相似之处.这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刚上大学,思维方式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上课认真听讲,但属于被动发言,课堂参与积极性较低.而大三的学生在经历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后,已经熟悉了学校课程,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

不同的生源地大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这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与来自农村的学生相比,城市学生更能适应大学的课堂环境.这可能是因为在高中时代,城市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农村的更加先进.城市学生接触的大部分都是互动式教学,而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这种课堂互动模式很少见,因此他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慢慢适应.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这个维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往往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与别人交谈.而非独生子女性格比较活泼外向,乐意与别人交谈.

文科和理科的被试在课堂互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学生的课堂互动明显要比理科生的多.由于学科的属性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社会对各学科的学生要求也就不同,文科生比较感性外向,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活跃,遇到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与同伴或教师一起探讨.而理科生更理性,强调事物的逻辑性,所以,他们更愿意自己独立思考.

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在学习投入的专注和奉献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课堂师生互动的环境维度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相比之下,本科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要比专科大学生强.这是因为,他们的培养定位不一样,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学术方面的人才,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课堂教学往往重视不够.而专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更重视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师生互动和交流.

3.2 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讨论

调查表明,大学生课堂师生互动和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课堂师生互动状况越好,大学生学习投入越好.课堂师生互动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有重要的影响,这和Cotten等[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Cotten等在研究中指出,学生和教师之间发生互动的频率将极大影响教学效果,课堂中学生越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就越好.很多研究者认为,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而课堂上师生互动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既是学生的学习模范,更是未来人生发展的领路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不仅仅表现在行为上,还表现在情感和认知上,并且这种影响是持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这是因为有效的课堂互动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对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3.3 建议

第一,目前高校课堂师生互动严重不足,学习投入偏低.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基地,更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教师要适应学生的需求,丰富课程内容,转变教学形式,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第二,为了提高大学师生课堂互动状况和大学生的学习投入,首先,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课堂氛围下,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教师热情饱满教学,学生不再担心老师的提问而低头不语.其次,在备课设计上,不要局限于某个环节的互动,而是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因为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能力各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进行互动时,要有不同的标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要关注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平等、高效的课堂氛围.

第三,课堂互动是双向的、动态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该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课堂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主动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为毕业之后踏入社会找工作做好坚实的铺垫.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危机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组织的科研和课外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4 结论

目前高校课堂师生互动严重不足,学习投入偏低.大学生课堂互动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中奉献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专业因素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在这些维度上得分都偏低,大学生课堂互动的整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

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在学习投入的环境因素上呈现显著差异,在主观体验上并没有呈现差异.课堂师生互动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即课堂师生互动状况越好,大学生学习投入就越高.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状况显著性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图说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