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海县化肥减量的作用及具体措施

2018-11-28 11:24刘巧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态农业环境保护

摘 要:为了全面推进东海县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于农业环境的有效治理,本文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技术推广以及加强基础地,提升农田质量4个方面入手,对实施化肥减量的具体措施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实现现代化生态循环农业和提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贡献。

关键词:化肥减量;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S1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06

1 化肥减量的作用

1.1 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将肥料利用率提高3%,能够使化肥使用量逐年递减,从而解决化肥使用不当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地推广测土配方肥、缓控(释)肥料、水溶肥、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全量还田,在最大程度上使畜禽养殖粪便、养殖废物、农业废物得以资源循环利用化。绿色健康肥料及化肥减量措施应用后,减少了劣质、有害化学肥料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利益最大化。例如:化肥的不当施用,会导致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被破坏和出现土壤板结的现象。在东海的部分乡镇出现了磷、钾富集的现象。由此可见,只有在根本上减少农户对于化肥的使用量,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1.2 对食品安全的作用

科学合理的减少化肥使用量,能够有效提升农副产品的品质,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中,以绿色农产品效果最为明显,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使绿色农产品质量更高、价值更大,效益显著,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健康问题。农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还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为农产品更快占有市场提供有效依据,推动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农产品打开对外出口渠道打下夯实基础,真正的为农民实现增收。

1.3 对用户减负的作用

对于收入只能依靠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农作物种植及后期管理期间,在化肥购买上的费用投资相对来说压力较大。而实行化肥减量增效,能够有效地减少农民对于化肥的依懒性,将有机化肥与化肥减量相结合,可以充分提升化肥的效力,减少地表径流土地营养元素的流失情况,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民作为生产者,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化肥施用使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为了合理的平衡糧食产量及农业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合理地增加化肥效力,减少化肥使用量。粮食种植的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决策者和施用者,如果政府能够在要求农户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化肥肥力,对于农户生产上的压力将起到重要的缓解作用[1]。

2 化肥减量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是农业生产、环境治理上的重要举措之一,需要在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充实和强化组织机构,切合实际的将化肥减量工作纳入到生态农业创建的内容中来,进行统一的部署,同步的推进。各个阶层领导积极重视化肥减量问题的严重性,结合东海各个乡镇的化肥施用基本情况,明确行动措施,细化阶段行动目标,做到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土肥站、能源办、农业执法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密切配合,形成主体到位、部门协作、推动有力的工作体制,确保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2.2 加大宣传力度

在推行化肥减量工作中,要配合增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化肥减量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户树立正确的化肥施用观念。在摸清当前农户化肥使用流向及用量方面的情况后,加强与林业和统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充分利用东海县不同土种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的检测结果,实行地力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评价,围绕农耕季节、生产管理时期,开展主题突出、贴近农户实际的宣传活动,发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辐射作用,组织用户进行实地现场观摩,展示测土配方施用专家咨询渠道,扩大手机信息服务应用普及,为农户营造科学施肥的氛围。例如:在农休期间,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结合“肥药双控”“春耕备耕”等对农户切实关心的话题,实行送科技下乡,通过现场的宣传咨询,实施各类业务培训及技术支持,帮助农户认识、了解化肥减量的必要性,进一步加大化肥减量增效的宣传力度[2]。

2.3 加大技术推广

为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减少农业环境上的污染,更好的保护生态,必须要具备科学技术的支撑。通过施肥技术的集成和工作创新,结合农村耕作制度的改革、施肥方法的改进等一系列肥料提升措施,从而实现化肥使用量的减少。具体推广如下。

以合理的目标产量和土壤成分分析作为主要参数,严格把控肥料的投入总量与养分配比,减少盲目施肥的行为。应用测土结果,强化分析化肥减量重点及区域化作物类型,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推行、多方参与的原则,完善施肥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化探究测土配方的施肥技术,加快技术成果转型和技术应用的推广。通过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减少过量施肥,进而实现化肥减量和环保施肥。

以增加土壤养分的基础供应和有机成分替代原则为主要抓手,加大力度的推进土壤综合培肥。依据土地测评结果,积极推广科学保肥,提升有机质,综合矫正土壤养分均衡问题,实现耕地、土壤、养分的三位一体化管理,坚持有机物与无机物相结合,稳步发展秸秆还田等实际应用面积,推进有机养分代替化学养分,从而提升土壤养分供应和加强耕地基础产出;积极推进农村耕作制度创新工程,建立循环再生的生态农业系统体系,实现肥料利率的叠加效应。通过统筹主导的产业制度,将不同作物营养成分平衡管理,减少后茬作物对化肥的需求力度,最大程度的提高施肥效益。大力推广农作种养结合的新型耕作制度模式,研究不同的高效施肥模式,减少化肥流失。大力引进新型生物肥料,开展以新型生物肥料为主的农田示范基地试验,构建环境友好型施肥模式。例如:在具有滴灌条件的果树、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作物上,推行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方式,将节水与节肥相协调,推广精量化、一体化的施肥技术。通过对化肥品种及施肥方式的优化措施,减少化肥的投入使用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降本的根本目的[3]。

2.4 加强基础地力培肥,提升农田质量

推行化肥减量并不是简单减少化肥,而是要实现减量与增效并重。要通过减去不合理施肥,实现利用效率的提升;要通过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友好,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要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就东海县而言,增加水稻田基础建设投入、推广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等,以提升耕地的生产潜力,实现用地养地结合进而培肥地力。为了从根本上控制农户对于化肥使用的依懒性,需要将标准的农田质量进行有效提升,提倡农业生产用地与养地的结合。依据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要求,开展各项土地培肥措施,尽可能的提升农业用地土壤肥力,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效果。鼓励农户使用农家肥,坚持农家肥与化肥的混合施用,倡导土壤深耕,合理的轮作、间作、套种,以求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在根本上减少化肥使用情况。例如:在东海县的曲阳乡薛埠村和曲阳村、石湖乡乔团村和水库村,通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在这几个村开展了在花生套种西瓜、晚秋黄梨套种西瓜项目,在科技专家的指导下,采用套种方式结合施用生物肥、商品有机肥、水溶冲施肥,不仅实现了农户的实际增收,还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农作耕地的土壤改良和生产过程中减少病害的双重收益。

3 总结

为了扩大化肥减量的实际作用,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进程,需要在组织领导和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并且不断应用科学技术,创新施肥方式、培肥基础地力,提升农田质量标准。只有将关于化肥减量增效的相关措施落实到实处,才能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得到相应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宋建群.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植烟土壤肥力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7(11):1-2.

[2]虞祎,杨泳冰,胡浩.中国化肥减量目标研究——基于满足农产品供给与水资源的双重约束[J].农业技术经济,2017(2):102-110.

[3]李芳,冯淑怡,曲福田.发达国家化肥减量政策的适用性分析及启示[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34(1):15-23.

作者简介:刘巧(1974-),女,江苏东海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生态农业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