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的分析

2018-11-28 11:13林可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沟通交流

摘 要: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提升,通过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与犯罪率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父母冲突过多、缺少沟通交流、教育方法不合理三个方面对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分析进行了讨论,又从家庭心理治疗、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两个方面对控制家庭教养方式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养 青少年犯罪 沟通交流

引言:預防青少年犯罪成为现阶段未成年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不断低龄化发展,犯罪类型呈多样化发展,对青少年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分析

(一)父母冲突过多

在对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进行分析时,可以从父母冲突过多这一方面进行整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有一定的影响,当青少年长期处于缺少爱、冲突过多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敌对心理,一旦在某一情境下激发了其敌对心理,会使其产生犯罪行为。第二,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气质养成有一定的影响,当父母之间的冲突过多时,会导致青少年形成情绪不稳定、内向、刺激感受性高等问题,难以保障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理,对其成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冲突过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青少年的的情绪、行为控制能力较差,极容易出现犯罪行为。

(二)缺少沟通交流

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分析中,需要对缺少沟通交流这一方面进行整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家庭教养需要家长与青少年进行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但部分出现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在家长对家庭教养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让青少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另外,部分家长在教育青少年时,存在过渡干涉、保护等行为,父母对青少年的行为表现不够理解,导致青少年出现了叛逆心理,对青少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第二,部分家长在与青少年沟通时,常使用冷漠的态度,对青少年的行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教育方法不合理

现阶段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问题之间,具有教育方法不合理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大部分家庭父亲较为严厉,母亲较温柔,但部分家庭在教育中没有把控好教育的尺度,过多的处罚、溺爱都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影响,甚至出现父子关系不和的问题,难以对青少年行为发展有良好的影响。第二,部分父母自身缺乏文化素养,甚至家庭氛围较为枯燥,没有过多的休闲活动,大部分的娱乐活动为打麻将,没有带领青少年学习文化内容,没有发挥出实际的家庭教养意义,难以推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甚至引导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

二、控制家庭教养方式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策略

(一)家庭心理治疗

为了能够控制家庭教养方式降低青少年犯罪率,需要进行家庭心理治疗,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家长需要应用大量的时间了解孩子,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一旦发现其存在心理问题,需要立即带领青少年进行心理治疗,例如:当家长发现青少年具有易怒、易急躁的心理特点时,需要家长从自身的家庭教养方法中找到问题,并转变自身的教育认知,帮助青少年心理疏导,避免出现的违法行为[1]。另外,为了能够科学的判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需要应用科学的心理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工作,进一步提高心理治疗的科学性。第二,当父母的沟通、交往方式导致青少年心理产生了影响时,需要家长进行心理治疗,例如:父母可以应用沟通、角色扮演等方法传转变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避免其出现心理障碍问题,达到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的目的[2]。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控制家庭教养方式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时,需要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部分父母在教育时,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导致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进而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家长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交流,使青少年能够了解父母心理,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了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的目的。第二,由于父母关系、家庭结构等方面都会影响家庭氛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发的矛盾,需要提高父母的家庭责任意识,并与家庭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发挥出家庭教养的意义,达到降低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在对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犯罪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时,为了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需要了解青少年出现犯罪行为的心理,并结合家庭环境,有针对性的构建教育方法,发挥出家庭教养的实际意义,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问题,达到降低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硕.浅谈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关系[J].文学教育(下),2017(11):151.

[2] 胡勇,于倩倩.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以四川地区为例[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02):21-30.

作者简介:林可(2001.8),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单位:就读于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24)班,研究方向:农村法制建设。

猜你喜欢
青少年犯罪沟通交流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有关青少年犯罪的人格理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留守儿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
找寻犯罪根源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
浅谈如何优化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学困生转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