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印象

2018-11-29 00:16张能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一
作文新天地 2018年16期
关键词:虾米饭团粽叶

◎张能 浙江省瑞安中学高一(3)班

一阵阵粽香,一波波惊浪。仿佛在约定好的时间中,在农历五月这个逐渐被炙热的阳光所笼罩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起了艾草与雄黄的气味,把重五的气息吹入了人们的心中,唤醒了有些昏沉的心灵。

小时候过端午,奶奶总是买来一堆箬叶与馅料,在家中自己包粽子。铺好一张叶,将末端卷起,放在虎口处,一勺勺雪白的糯米落入卷起的叶中,颗颗圆润饱满,落下时互相碰撞,发出“沙沙”的声音,一粒粒的米蹦跳着,几下便铺成了一片洁白的犹如土丘般的饭团,加上几粒虾米,或是添几颗绿豆,再将余下的粽叶迅速翻折,不等我看清,那粽叶便已顺着饭团的形状,勾勒出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的形状,拿一条细绳,在粽子上绕几下,打个结,一个带着粽叶清香的粽子便呈现在眼前了。奶奶将粽子递给我,笑着说:“你看看,多好的一个粽子呀,放在锅里煮一下,就可以吃了。”用手接过来,粽子捏在手里,似乎隔着粽叶还可以感受到里面颗颗饱满的米粒,有一种厚实感,又像是蕴含了奶奶对端午特别的情绪。“端午节,就是要吃粽子呀,吃了以后身体不怕毒——”奶奶一边笑着,一边将一个个粽子下锅煮。奶奶做的一个个四角玲珑的粽子,经沸水一滚,绝不会四下里散开,反而透出一阵浓厚的气味来。解开香腻的箬叶,一口咬下去,咬到了肉块或是虾米,欣喜间也愈加感受到节日的美好,对奶奶包粽子的本领也充满佩服之情。一旁仍在卷着粽叶的奶奶看到我吃得这么开心,也不禁笑出了声。

粽子带给我的,并不只是味觉上一时的享受,它还是与传统的文化连在一起的情愫。我们吃粽子,便是体会长久以来民族的生活方式,便是感受在我们血脉中一直流淌着的历史与记忆。奶奶给我的粽子,让我触及她对这个节日的印象与尊重。以往包粽子、吃粽子的经历,也成为我充满亲情的美好回忆。

在粽子氤氲的热气里,我是很不愿出门的。可待得河边上龙船的锣鼓一响,便只顾攥个粽子往岸沿上飞蹿。在河上漫天的声势里,解开粽子层层包裹的绿衣,咬上一口浓郁的糯香,看那些攒动的人影子也能让人心满意足了。那天划龙舟,规模很小,只在一条窄窄的河上划着,但来的人依然很多,划船的人一下一下地划着桨,有力而和谐。那龙舟,头尾高张,船身刻着古朴的花纹,涂着绿色的漆。龙头高高抬起,精神抖擞,好似因这个节日而变得传神。龙舟在河面上驶过,激起阵阵波浪,仿佛在拍打着历史的河岸。我想到了许多,想到那敦煌画上,东王公坐龙舟会西王母,“驾六龙以驭天”;想到宋人《龙舟图》中,舟舟竞相争渡,惊涛四起,热闹非凡的场景;更想到投汨罗江的屈原,因壮志未酬与国家多难而产生的巨大忧郁与悲愤,留下一卷《离骚》,留下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仰天长叹一笑,在万念俱灰中投入滚滚激流中。重五的龙舟渡江,是历史留给我们后人丰富的精神内涵之体现。

时间飞快,转眼间,农历五月又一次到来。端午节的习俗没有变,只是吃着店里买来的粽子,看看电视上的龙舟比赛,我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少了亲身的体验,也似乎少了那一种能切身感受到的时间与文化的气息。

文化的内涵,不应这么轻易地失去,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装点,更是一个民族赖以生长的精神根源,它的实际效益纵使很低,但它带给我们的思想上的力量却巨大无比,能使我们找到生活的一种情趣,找到自己民族的过往。像周作人说的:“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的必要——虽然是无用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风在河边吹起,四面都是清香与波浪。

猜你喜欢
虾米饭团粽叶
赚钱不易
MQA与虾米音乐达成合作,未来我们获得高品质音乐有多简单?
艰难的选择
虾米
摘粽叶·剪粽叶
错误百出的生活小常识
粽叶林里的母亲
捉虾米
小白兔饭团
熊猫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