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风景

2018-11-29 02:30510080广东省广州市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初一14彭泺滢
初中生写作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肉包小米粥车灯

(510080)广东省广州市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初一(14)班 彭泺滢

稻城加拉峰下,有一片金黄色的稻田,远观的形状非常像一颗爱心,当地人称这道风景叫“心田”。

那时,我们一家正好行驶在去央迈勇山的公路上。路途遥远而迷茫,放眼望去,只有一条看不到尽头的窄小公路和两边茫茫的稻苗。夕阳西下,傍晚的太阳像个橙色的火球,又像一个大月饼,橙色的光映在山间、稻田和我们的车顶上。这时爸爸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前面的自助区还要五十公里才到,我们得快点开。”“可现在天已差不多黑了,路况又不是太好,再说了,听说这里晚上会有狼出没,不安全,今天就别赶到央迈勇了,干脆就近住下吧。”妈妈建议道。

固执的爸爸怕耽误了明天的出行计划,非要再开两小时不可。说来也巧,没开多久爸爸的车前灯就坏了,这下爸爸也傻眼了。“这么晚了,去哪儿找旅店呢?何况这么偏僻的地方!”我的心里也暗自苦恼了起来。就这样,在微暗的月光下,我们的车只能小心翼翼地缓缓前行着。突然,在小路的前方出现了一簇明亮的灯光,映出“心田客栈”四个大字。“这家客栈可真够特立独行啊,不与世俗争抢旺位,偏在这荒郊野岭开店,一定有蹊跷,莫不是……白骨精变的?”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

我们停好了车,直接走进了这家客栈。一进门,爸爸就随口喊道:“老板,还有饭菜吗?”“有啊,请坐请坐!”一个响亮又欢快的声音从楼上传来,只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轻快地从楼梯上跑下来,笑呵呵地问道:“客人,想吃点啥?”我们都惊住了,这么年轻的老板?爸爸马上说:“来盘水煮牛肉、两个炒菜、三碗饭。”“好嘞!”只听见他用家乡话对里屋重复了一遍,又小跑着上了楼。“真奇怪,这到底有没有客人住店啊?前台居然没有专人接待。”我小声地问妈妈,妈妈摇了摇头也没有回答我。

等了约二十分钟,菜终于上来了。端菜的是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儿,爸爸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你们把店开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啊,这样怎么保障客源呢?”那个男孩儿不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菜,做了个手势让我们吃完就可以了,并给了爸爸一把“201”房间的钥匙。我们没有再问,吃完饭便上楼休息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只是蒙眬间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并听到年轻老板和爸爸的交谈声:“客人,您的车灯我已经帮您修好了!”“太感谢了,辛苦辛苦!”迷迷糊糊间我再次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上我们把行李提下楼,从窗口往外望出去,哇!阳光洒在金色的稻田上,真美!两个小老板正在稻田边放牛呢,悠然自得,真是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园风景图。转过头,我顿时就被桌上已摆好的早餐吸引,有鸡蛋、小米粥、肉包、饺子。我左手拿着肉包、右手拿起勺子舀小米粥。一口咬下去,这牛肉馅的包子可真鲜美,松软可口,也不油腻;小米粥熬得也刚刚好。一时间我顾不上说话,狼吞虎咽,直至大饱!

这时,两个小老板走了进来,我们还是忍不住又重复问了昨天的问题,那个大一点儿的小伙子笑着说:“是这样的,我和我的哑巴弟弟从小就和父母生活在心田这里,据说最早是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人为了逃避战争来到这个荒僻之地的。祖辈们把旁边的荒原种满了稻子,也建了这座小屋,专门方便赶路或迷路的旅客落脚。父母在临终前也嘱咐我们兄弟要继续照看这座小屋,把爱心献给赶路的旅人们。”哦,原来是这样啊!兄弟俩坚守父母的志愿在这里传递爱心,照管这心田与小屋,难怪叫“心田客栈”啊!

我们谢过小哥儿俩,准备结账离开,可在结算费用时两人竟然坚持不收修理车灯的费用,说是顺手的小事不值一提。我们十分感动,爸爸妈妈在上车前还是偷偷把300元塞进了客栈门口的小竹篮里,希望能帮到小哥儿俩或者有需要的旅人们。

继续前行的路上,我回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心田”和那座不起眼儿的小木屋,只觉得“心田客栈”这几个大字在阳光下变得闪耀无比。白云仿佛就在地面上飘浮,兄弟俩在天地相接的“心田”中劳作,画面是那么恬静美好。

我不禁在心里感叹道:“好一道心田上的风景!”

(指导教师:王传平)

点评

文章构思巧妙,它将地名与题目和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一系列的巧合把人引入一个奇妙的世界,令人叫绝;选材特别,悬念迭出。夜晚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上,汽车前灯坏了,怎么办?在读者为文中人物担忧之时,居然有兄弟俩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开了一家旅店,还安排得井井有条,第二天修好了车灯居然不要钱!这一连串的出人意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出奇制胜;叙事清晰,描写生动细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具有感人的力量。

(王传平)

猜你喜欢
肉包小米粥车灯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一碗小米粥
小米粥里的爱
南非的车灯会说话
肉包和香蕉
谁变成了“大肉包”
谁变成了“大肉包”
谁变成了“大肉包”
就想喝娘熬的小米粥
车灯技术演绎行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