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白居易讲《缚戎人》

2018-11-29 14:01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 2018年11期
关键词:胡人龟兹俘虏

●马 力

小朋友,你知道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吗?今天,我们要讲讲白居易本人的两个故事和他的一首诗——《缚戎人》。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他16岁那一年。一天,白居易带着他的诗作敲响了长安大诗人顾况家的大门。当时,有学子带着诗作请教方家的习俗,目的是得到有身份的人的赏识和推荐,以便金榜题名、平步青云。顾况身居高位,自然没把眼前的少年放在眼里。得知来人名为“白居易”,他不禁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京城百物昂贵,居于此不易。可是在他读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后,立刻击掌赞叹:“道得个语,居即易矣,老夫前言戏之耳。”意思是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住在京城就容易了,刚才的话是老夫说笑了。有了顾况的夸奖,白居易的诗名大扬。然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后来的诗作。今只介绍《缚戎人》。

缚戎人

〔唐〕白居易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身被金疮面多瘠,扶病徒行日一驿。

朝餐饥渴费杯盘,夜卧腥臊污床席。

忽逢江水忆交河,垂手齐声呜咽歌。

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

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

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

一落蕃中四十载,遣著皮裘系毛带。

唯许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

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

暗思幸有残筋力,更恐年衰归不得。

蕃候严兵鸟不飞,脱身冒死奔逃归。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惊藏青冢寒草疏,偷渡黄河夜冰薄。

忽闻汉军鼙鼓声,路傍走出再拜迎。

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

配向江南卑湿地,定无存恤空防备。

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

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

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

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

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这首诗讲述一个唐朝俘虏的故事。诗歌先写他被俘以后与其他俘虏一起被发配到南方某地一路的经过。这个过程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苦”。然而,颇富戏剧性的是其中的一个俘虏并非来自敌对国家——他在四十年前的两军交战中,被蕃国掳去当了“蕃客”(《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言:“九州之外,谓之蕃国”)。虽然他在蕃地已娶妻生子,可他一刻都没忘记自己的故乡是凉原。四十年之后,他抛弃妻子,冒死回到故乡,还没踏上故乡的土地,就被官军当作蕃国的俘虏押解到南方去服苦役。天下难道有比他更痛苦的人吗?他后悔不已,却悔之晚矣!

为什么白居易能关注西北边民的不幸命运?这就涉及白居易的第二个故事。原来,白居易的远祖曾是西域龟兹国的王族。龟兹国败落之后,他的祖上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东迁,最终在祖国内地中原一带落地生根。他的家族积极接受中原文化,多年以后已被汉化。他的祖父曾在河南为官,父亲曾任彭城县令。白居易虽有胡人血统,但已是一个喝着黄河水长大、有着中国文化基因的中国人了。他们一族人的白姓,拜汉朝皇帝所赐。因为原龟兹国内有白山,故赐龟兹国王为白姓,同为龟兹国王族的白居易一家自然也就世代姓白了。也许正是由于白居易拥有胡人血统,他就格外关注战乱中西北边民以及胡人、蕃客的命运吧?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类命运是一个共同体,《缚戎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世界各民族的爱比恨重要,因为只有爱才能迎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更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胡人龟兹俘虏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破山剑
破山剑
三部龟兹乐考辨
俘虏
塞翁失马
狼被俘虏
龟兹壁画“杀犊取皮”
龟兹弥陀净土信仰流播初探
抒海本生及其在吐峪沟壁画中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