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培育与当代大学生职业认同研究

2018-11-29 19:05
大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精神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一、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十九大报告明确地着重指出了“工匠精神”,它是一种新时代下的职业精神的体现,与此同时,更是相关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最集中的呈现,对于相关的从业者来说,其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具备工匠精神的工匠式从业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一系列精神,相关方面要不断精益求精,不断锐意创新,让自我在不断突破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趋向完美。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就着重提到,要进一步支持和鼓励相关的企业和部门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也是工匠精神”,首次着重提及并将其引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让人耳目一新,倍感振奋。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此之后,又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重申了“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让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我们国家领导人反复在不同场合着重强调“工匠精神”,从国家意志和政治层面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国家现阶段对于“工匠精神”重视程度和客观需求。这样的举动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国家在重振工匠精神的魄力和信心,以及重视程度。要求人们具备工匠精神,并大力推崇工匠精神,甚至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氛围是一种激励和警醒,让社会各个领域的从业者都能够更加纯粹,脚踏实地,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去除那些不正当的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现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工匠精神和工匠式的相关从业者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从古至今,工匠精神从始至终都在对世界进一步完善和进步发挥着自己的积极作用,着力于提高技术内涵和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原动力,也是所有创新和进步的源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工匠精神的锲而不舍,止于至善,在教育理念方面一直提倡精益求精,要求相关从业者具备工匠精神。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中国梦的实现更在广泛的范围内提倡和呼吁工匠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入贯穿到每一个具体行业和具体工作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也是当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必然责任和使命,有关部门必须把责任担当起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助力,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勇于突破,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从根本上来讲,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逐步递进的层面:第一层,主要指的是一种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最主要是体现在“认真”两个字上;第二层,主要是一种追求完美、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理念,其突出的特点表现为近乎“偏执”,追求极致;第三层,主要指的是相关从业者所体现出的价值观,以及对于自己思想和产品的敬畏和虔诚,并潜心于把工作的感悟呈现在一双巧手上,用巧夺天工的技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当前,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逐渐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深的层面上激励了全国人民的干劲和活力,传统的工匠精神和师徒制在企业的经营和制造过程中有了全新的含义,并被不断创新和优化,各个行业的相关从业者都在继续刻苦钻研,更多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而作为工匠精神直接体现者的一线职工,更要有效地瞄准业内领先的奋斗目标和愿景规划,积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确保把更多精力都积极投身到生产线和生产方式的推陈出新、不断改造中,争取在产品质量和技能创新等相关的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二、工匠精神的现实指导意义

工匠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敬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价值理念,对于现实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而作为专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策略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专业能力指标和教育价值取向。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背景和前提下,进一步有效培育和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切实有效地具备“工匠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同时,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及学生个人四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推进机制,从根本上促进协同育人,把“工匠精神”最主要的培育主阵地高职院校,有机地融入“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宏大整体上的战略背景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把“工匠精神”深入融会贯通,并有效落实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积极有效地探索出更符合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途径,这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课题。广东省是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省,正在面临着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积极转变的发展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提倡和落实,对于广东省的“广东制造”战略的全面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进“广东制造”从更大的范围内代表着质量、信誉、创新,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中,更是要向“智造”跃进。我们都知道,广东制造业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过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广东慢慢构建起“三来一补”的制造发展模式,也就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模式。

其次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广东省的制造业以家电产品的制造和贸易为主导产业,特别是彩电、空调、冰箱等,该时期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是一种比较外向、轻型的产业结构。

然后是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化的逐步推进,在食品、纺织、建筑材料等相关的产业方面,都仍然保持着领先的发展优势,逐渐构建和打造成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装配加工工业为核心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东省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但随着“人口红利”优势慢慢减弱甚至消失,广东制造业正在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必须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产业升级,着重提倡工匠精神的卓越内涵,从根本上确保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积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必须切实有效地把工匠精神贯穿落实到整个产业发展和产品制造过程之中,积极促进制造业从原来固有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从根本上实现由"广东制造”转变成“广东质造”。

三、高校大学生价值培养,特别是高职院校倡导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当前,在“中国制造2025”这样的战略目标和前提背景之下,切实有效地培育和推进高校学生的具备“工匠精神”的相关内涵和要求,是我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同时更是企业安身立命的生存根本。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讲,其更是广大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能够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能够有效落实的基本要求。

(一)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经济在不断腾飞,制造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我国只是制造大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在科技创新等方面,能力是比较低下的,质量也欠佳,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产品的精致度和附加值都不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特征让“中国制造”往往成为质次价廉的另一种说法。当前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在制造业领域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相应的“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根本上要求和倒逼相关的制造产业结构,必须谋求进一步的结构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注重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创新水平,要确保对于自身所生产的产品进行反复琢磨,并加以积极改进,持续加强创新的力度,积极提升自身的研发力度和创造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从国际范围上来讲,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好评,并不断畅销,这跟他们产品的精细考究、精益求精的,以及他们国家制造业的质量观和产品观是息息相关的,而这更是他们国家制造业从业者一丝不苟、严谨专注的职业态度最直接的体现。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专业人才往往是把自身的工作完成程度和完成质量与个人的荣辱观和尊严相挂钩,不论他们的职位高低,或者是拿到多少工薪,他们都会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内竭尽全力,尽最大努力做到完美。这种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正是我们提倡工匠精神的现实需要。相关从业者必须要从自身产品的设计品格和精神理念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具体的生产和实施阶段要切实做到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深刻体现出“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并把工匠精神逐步渗透和内化成自身的行动力,不断精进自身的职业技能,并完美地体现在制造和工作的过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要积极自主地提倡和弘扬工匠精神,从根本上推进我国经济结构完美转型升级,切实有效地使我国的“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质造”。

(二)培养高校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工匠精神能够让学生从本质上成为一个技术过硬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精神的从业者,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培育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和卓越的职业精神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和强调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和力度,着重提升大学生本身的人力资本附加值和职业竞争力。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时期,大学生的个性都十分鲜明,思维特别活跃,容易产生群体性的浮躁心理。通常情况下,其在学校的学习往往浅尝辄止,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眼高手低,在工作上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没有耐心和细心,跳槽频繁,对于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等方面都十分欠缺,更谈不上对职业的爱岗敬业、忠诚奉献。而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育和引导,使其作为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精神理念,传递给学生一种坚持和专注的思想品格,让大学生具备这种理念,并秉持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大学生才能从具体的实践中深入领会相关的专业知识,脚踏实地,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训;从具体的行动中,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最大限度地汲取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切实有效地为成为将来的“大国工匠”做好准备工作。“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应该作为一种主导的专业能力和价值培养取向。这也是所有高校对于学生培养的基本着力点,要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针对大学生职业认同,对其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塑造

针对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价值认同方面来看,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在着重培养大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切实有效地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从根本上构建起切实有效的具备正面导向作用的因素,从根本上有效地激发出大学生内在的感知和价值取向,并把工匠精神的观念转化成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认可工匠精神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以此为基础和前提,进一步切实有效地借助校企合作的形式来达成有效的实习训练和技能转化,通过具体的实践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操作,能够让大学生真切地把行动目标转化成实际的行动,对于其内心职业精神和信念的有效构建,特别是对于工匠精神的深度认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借助形式多样且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仿真情境,能够为大学生营造出更真实的高峰体验,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强烈情感认同,并最终真正实现对于工匠精神和自我价值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把多方面因素进行统一整合,共同促进大学生的职业认同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用更加正面积极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和追求转化成工匠精神的动机

从实际上来讲,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学生都因为之前的经历或者是成长过程,其获得认可的愿望都比较强烈,如果其被有效地激发,就能够成为十分重要且比较稳定的一种内在动力。内在的驱动力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要有效地把握好时机,利用各种手段,开展相应的专业知识认知和工匠精神的职业认知教育,让学生能够牢固地树立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信念,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职业技术道路的发展前景和实现途径。与此同时,也有效树立起对于这份职业和前途的信念,从而在职业信息方面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和责任感。

(二)选取恰当的时机,充分树立起榜样的示范作用

要对学生的认可和实践动机加以激发,并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把学生的认可动机加以间接地强化和促进。榜样人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要尽可能选取那些跟大学生的工作经历和职业目标有着相似性的人物或者事件,其工作内容具有可模拟或者可复制性比较强的特征,这种榜样人物能够引起大学生感同身受,并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的学会或者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技术骨干,或者是民间范围内的奇才等一系列的人物到现场进行有针对性的报告,面对面的直观感受,作用会更直接。

(三)可以把工匠精神的弘扬内容与校园的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系列跟工匠精神相关的公益节目,例如《大国匠心》这个公益节目就特别有启发性和震撼性;或者阅读相关的一系列书籍,充分体现出工匠精神和匠人精神等相关内容,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主题班会,举办特色鲜明的活动,在校园范围内进行网络宣传,用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宣传和推广工匠精神,有效地报道相关的先进人物事迹,也积极地引入更有针对性的蕴含着工匠精神的行业,对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宣讲。特别是要针对十九大的精神和其所强调的主旨内涵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和推广,把与工匠精神相适应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讲解,注意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认清理论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这样才能把理想信念转化成具体的行动,并贯彻落实到课程的每一个学习环节中,让技能更上一个层次。

(四)在具体实践中有效构建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信念

在学生的动机被充分激发之后,要针对具体的实践进行相应的体验和探索,从而提升工匠精神的转化过程。只有在具体的实践里面,才能确实做到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从操作到专业的进步,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信念层面上有效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克服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进步,靠近成功,这样才能收获到更有成就感的真切职业体验。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往往昏昏欲睡,但其实际动手能力并不是很弱,只是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信念的力量比较薄弱。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实践场所构建完善,让学生能够积极贴近职业岗位,在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氛围,从自身认知和情感体验上收获到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深化对于质量和完美的认识与追求,就会产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强烈认同和信念力量。

要切实有效地利用高峰体验来让大学生获得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同和强烈的体验。所谓的高峰体验,主要指的是一种让人心醉神迷、非常强烈的认同体验,能够最大限度地使人的责任心、积极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激发,可以让学生获得职业成就感,切实提高其对于职业价值和工匠精神的强烈认同,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和环境外界因素或者是负面干扰的免疫力。要有效设置相关的渐进性和替代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之后,分享其取得的进步和过程中的体验,说出亮点和真切体会,也可以讨论涉及工匠精神的先进代表,探讨榜样人物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和追求。讨论的过程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有十分积极的激励作用。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仿真软件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让学生能够收获到身临其境的高峰体验,这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促进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成本不高,对于学生养成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从根本上提升其技能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的动机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之后,其对于工匠精神的追求有了比较稳定的持之以恒的信念,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有效地融合职业生涯的规划。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工匠精神成为学生在自我追求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的一种主动追求和自主探究的行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这是一种持续不断而具有选择性的成长发展过程,也是不断激发个人潜能,发挥个人潜力的过程。要确保学生把职业生涯目标和自我实现的目标有效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充分认识到,坚守工匠精神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实现自身潜能,从而达成自身理想和目标的过程,并由此获得对于自身能力的肯定和认可,完成自我的超越。将工匠精神作为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以此建立起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内容,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效统一和高度结合的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敬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教育资源,大胆创新育人模式,探索出“四位一体”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良匠。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