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对策研究

2018-11-29 19:05
大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理论课理论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上海 201908)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研究重要方向之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的研究是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课程变化发展的客观认识,从整体上来讲十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整体发展与完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从近几年来看,对思想政治接受理论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对其内涵界定、特征阐述、内部分类、发展机制与规律、整体过程和最终效果上。本文试图从接受效果这一点入手,全面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并进行综合评析,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接受效果更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基本理论研究

“接受”一词其原义是指心理上对事物包容,可以理解为对事物、观念的承受、采纳。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接受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接受效果的内涵

从接受论和认识论角度出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阶级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它围绕人的思想观念、政治看法、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从而帮助人们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最早的思想政治理论接受的概念最早是由邱柏生提出的,他认为,“接受主体是指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在当前教育控制下,选择思想政治信息互相传递一种能动活动”。尤其是它强调“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社会影响、教育控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者互相作用”。在总前人基础上,学者王勤提出受教育者处于自身内在需要,在接受外部环境教育影响下,对教育所传递的思想文化相应的信息进行反应和选择,合理与整化。这一定义把接受活动看作是接受主体和环境、教育、思想政治信息的相互作用,把内化与外化统一在一起。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接受主要是指由高校教师进行传播,大学生进行接受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其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在这些课程和活动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对传导者所传递的思想文化客体信息进行理解、反映、选择获取、内化、外化践行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实践行动[1]。

(二)高校思想政理论教学接受效果基本特征

1.接受效果时效性难以把握。因为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的答案。教学接受活动一旦实现,尤其是外化教学实践活动因为每个人家庭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从而具有周期不固定性。这种情况也加大了学生接受效果测评度的难度。

2.思想对人影响较全面,同时教学活动复杂性和差异性也导致接受效果反馈加剧。当前高校对思想政治教学理论接受效果大多是通过考试来观察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这是一种十分容易操作方式,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学生的接受效果进行综合测评。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教育者要了解教育者的接受期待,才能让教学活动得以实现。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进行实际调查,尤其是对接受主体进行大量的实证调查,在对大量调查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结构、接受信息的习惯、接受心理等深层次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的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效果的因素

1.教学主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主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承担着教学设计、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全部实施责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接受过程中,大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对象。教学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传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时,通常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讲解。同时教学主体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学主体是否能够充分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否能够借助合理手段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最终接受效果。

2.接受主体。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接受主体,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程度是影响自身接受效果最直观的因素,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接受证明最为直观地表现出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理解、认可、内化并且付诸外化实践行动。在思想政治观念深刻变革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只能不受其他影响,更加向接受主体的自我认知、自主认知靠近。

3.实践中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中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载体。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不仅要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同时也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只有充分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才能被大学生所接受。其次,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接受热情,让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最后,教育载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重要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个环节的连接点,同时灵活运用教育载体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走向灵活化,让学生寓教于乐。

4.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学活动需要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必然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帮助思想教学理论课程各种良性互动,有利于提升学生接受效果,反之则差强人意。不同环境对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在广大宏观社会环境里,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都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接受效果存在突出问题与成因分析

从调查的资料来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接受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经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受教育者自身需求被忽视。当代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感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调查显示,4%的大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抗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压根没有兴趣的学生占了20%。笔者认为最根本问题在于教学者没有把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需要与大学生自身人生追求相结合,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学生不仅需要接受教育,还需要提升自我思想境界。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要与党和国家的期望一致。只有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改变其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状态[3]。

2.受教育者与教学者二者之间“期待视野”不一致。“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一部作品时,作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特点思维和导向。教学者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对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受教育者(大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前已经形成一定的“期待视野”,教学者要充分考虑受教者的这种“期待视野”,让教学者与受教育者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受教育者会接收到来自传统教育、家庭、社会、网络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学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受教育者要对思想政治教学材料与原有理论进行鉴别,看当前教学材料与原有理论材料是否相宜。当受教育者对原有理论、信息材料出现消极或者片面歪曲,对现有思想政治教学材料的接受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

3.受教育者接受度被忽视。接受度是指个人的接受程度和水平的多少,它说明学生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学生对知识和原理的接受可以显示为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接受方面,可以分为了解基本方法、运用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层次。学生在信念接受方面,可以分为认同说、相信说和坚定说。既然接受效果呈现多种效果,可以根据受教育者接受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效果的策略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接受能力,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

大学生的需要、情感、意志和自身认知结构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最为重要的内在因素。要以大学生为本,尊重他们自身的内在需要,引导大学生的情感需要,重视大学生内在品性培养,把握好大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内在变化规律,最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接受效果。

1.尊重大学生内在情感需要。首先要尊重大学生自身主体性,满足其自身现实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无法发挥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从而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的一代,具有十分鲜明的自我意识。他们从内心上渴望得到教学者的重视,渴望与教学者进行心灵上、情感上的沟通。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网络、QQ、微博等新媒体技术,增加教学途径与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窠臼,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课不一样的魅力。

2.探索大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发展规律。不同的大学生接受同一教学内容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正确的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学,不合理的思想观念会妨碍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学。因此教师要学习并掌握大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发展规律,这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的接受效果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掌握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教学者在了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变为自身内在资源并加以运用,让教学者传递的教学信息在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范围内发生作用,让大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加以融合。

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合理思维方式。人的思考和认识问题方法就是思维方式,它能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现实时少走弯路,减少犯错误的概率,提升自我对世界的认知和加强对外界世界的改造能力。没有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就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分析、理解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学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思维,提升大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由于当前大学生都是95后,他们自身性格鲜明,主动性强。因此他们对待事物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情绪化严重,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效果。教学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悟错误思维方式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改变错误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

3.培养受教育者内在鉴别能力与锻炼其意志。受教育者的内化是将宏观社会环境的政治原则、思想规范、道德标准纳入当前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受教育者专业课程之间关系。要让受教育者分清各个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关系,加以区分后让学生形成一种内在价值信仰,增强其接受该课程的内化能力。

意志是人自身意志能力的集中表现,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后形成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毅力来源于对伟大目标的确定,只有树立辩证唯物的科学世界观和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才会形成持久的意志行动。其次要培养受教育者内在充盈的情感和高尚道德情操。只有健康、积极的情感才能带给大学生一定的意志力。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

1.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师职业素养。首先,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者应当及时纠正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错误认识,传递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充分运用课程塑造自己、武装自己。其次,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与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效果存在密切联系。一个热爱自身职业的教师能够用自身最大的热情去感染学生,而学生也会被这样的热情所感染,从而达到双赢局面。教师要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首先,各高校要定期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培训;其次,要明确相应教师职业考核的制度与程序,优中选优[4]。

2.提升教学者业务能力与责任感、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在某种程度上显得单调乏味,因此需要教育者反思,并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第一,教学者本身要准确把握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去旧迎新。第二,教学者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教学方式,采取一些灵活有趣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

另外,经过一系列调查可知,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从业教师只有不到四成反映热爱自身职业。如果一个教育者不爱自己行业,那么教授出来的学生也优秀不到哪里去。因此必须培养从业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增强自身责任感与认知能力,要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第二,高校教师应当设立课程讲评制度。对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这才能提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效果。

(三)增强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效果

1.深化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深化,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命题再一次摆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者面前。但在教学实践中,“满堂灌”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常常被人诟病。我们应以传统教学方式为突破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如果课堂教学方式没有实质性改变,课堂教学质量就无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会出现断层。只有充分考虑教学活动、教学对象的特性,才能改进教学方式,确定课程目标。

2.优化社会资源,改进社会实践活动和拓展教学资源。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改进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把学到的思想政治内容放到实践之中,能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社会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大学生成长和学习的人生发展规律,积极探寻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创新就业等相结合的多种社交实践方式,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形式。

总之,想让学生充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必须采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方式。尤其是当下,以网络资源为主的教学形式,拓展了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新局面。教师还可以选用远程教学等方式,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网络纪录片,提升受教育者对课程的接受效果。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理论课理论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