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究

2018-11-29 19:05
大学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方式技能

(广西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广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民族地区的各大高校一直以来采用的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思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拓展,高校产生了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师范院校和学院的声乐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旨在培育能教学的音乐教师,进而为教育事业服务,音乐学院的目的则是培育专业的歌唱演员,为社会艺术服务。基于目的的不同,二者在培育方式和手段上也有所不同,前者的工作场所主要在讲台上,后者主要在舞台上。而民族地区的高校基本上沿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忽视“师范性”,导致产生教学实践指导性不足的问题,引发声乐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社会扩招对国家、家庭产生较大影响,这一切都影响教育质量,导致问题频出。1952年,我国初步形成了高考制度,在后来的十年浩劫中,教育发展被迫停止,此后虽恢复高考,但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直至1999年全国大规模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朝向大众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各大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也开始了规模化的扩招,一些师范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了专升本的转变,但采用的教材并未升级,教师队伍也缺乏新鲜的血液,多种问题引发了声乐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广西各大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任务为地方培育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声乐教学不仅要求培育学生良好的演唱水平,还要求培育其良好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伴随近些年高校的进一步扩招,教师队伍不再进行人员调整,推动着声乐课成为各大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项重要技能课,提高到了“主科”的地位,这门功课的成绩对学生来讲极为重要。因此,“主科”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总成绩的关键所在。声乐课需要“一对一”教学,因此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校扩招后,教育对象也由原来的精英式、小众式转变成大众式,原本音乐教育声乐专业录取的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和较高的综合能力,但随着扩招名额越来越多,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无法保障。不少学生将艺考当成步入大学的捷径。由于艺考相对普通专业来讲分数线较低,因此,一些综合成绩不佳、不具备良好的音乐条件、缺少音乐学习兴趣的学生也会选择音乐学院。这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差距较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要对声乐教学内容、方法展开深入的改革,根据学生的水平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而这一切,都对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地区高校教研人员一直将声乐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展开了有效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的过程也是漫长的,对于声乐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上述多种原因均成为制约声乐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技能要素分析

(一)基本演唱的技能

声乐课是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技能课,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正确的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并用于歌唱,为他们在以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帮助。由于每个学生声乐基础不同,有的学生天生嗓音条件较好,也有些学生嗓音条件较差,甚至声带受伤、无法唱歌,如按照同样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教学肯定是不可取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教学活动。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针对基本的艺术歌曲演唱技能和儿童歌曲演唱技能进行训练。对声乐演唱技能较好的学生注重演唱表演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声音去表现歌曲的内涵,提升整体的声乐演唱表现力。而对于演唱能力较弱的学生,应多选择一些简单的艺术歌曲和流行歌曲,扩大儿童歌曲的学习力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儿童歌曲演唱和教学方法,保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动力。

(二)相关的音乐技能

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声乐专业技能,还要学习其他的音乐基础课程,如视唱练耳、钢琴伴奏、音乐欣赏等,这些基础音乐课程与声乐演唱技能的提高是分不开的。有的学生声音条件较好,唱出来声音清亮、音域宽广,但音准有很大的问题,这类学生需要对视唱练耳课高度重视,多练习视唱和听音,特别是多唱音阶,音准会有很大的提升。有些学生声音条件很好,就是唱歌没有感觉,这需要多增加其人生阅历,多熟悉音乐名人的成长事迹,通过借鉴这些音乐家的经历来提升演唱的内涵。声乐演唱是全面的技能展现,如果有一方面的音乐技能不够,将直接影响到演唱的整体表现力,所以相关的音乐技能对声乐演唱的技能技巧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歌曲的教唱技能

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培养目的如只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能力是不够的,应更注重对学生的儿童歌曲的教唱技能的培养。因为他们毕业以后主要是去中小学从事音乐的教学活动,怎样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歌曲教唱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这需要高师的声乐教师在校时针对学生进行儿童歌曲的教唱与练习。如果在学生时代没有学过中小学的儿童歌曲,学生在未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就会很迷茫,不知如何进行教唱活动,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带动中小学生学习歌曲。所以高师声乐教学注重中小学生的儿童歌曲教唱活动非常有必要,应该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唱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教唱能力。这也是现今高师声乐教学的需求。

三、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改革

(一)以就业为向导完善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课是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主要有专业技能和舞台实践等内容。在声乐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中,应合理地安排课程标准,注重技能分布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把握对学生演唱与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首先,在声乐曲目内容选择上,在第一年以“学院派”的声乐歌曲进行教学,体现基础教学的教学目标,可结合一些学生较熟知的儿童歌曲进行声乐教学,突出音乐教育专业未来面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特点。其次,第二年的声乐教学内容是以地方歌曲为主,要结合多种演唱形式,如流行唱法、原生态唱法等进行教学,继续加强儿童歌曲的演唱与教唱的能力,保证学生“一专多能”的特点。最后,优化理论与实践的课时,体现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的教学大纲,合理配置教学计划,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本土歌曲创新声乐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工具,是声乐教学的基本依据,在声乐教材的选用上,应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所处的本土音乐资源的方面考虑。针对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基础较弱、声音条件不是特别好的特点,在歌曲的选用上,首先要多以曲调比较平缓、音域跨度小的艺术歌曲为主,这些歌曲的演唱有利于学生声乐基础的提高,促进歌唱状态的建立。进入第二年,在所选的歌曲上应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曲风不同的歌曲,不仅包括我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歌曲,还有其他国家的古典歌曲和艺术歌曲、各国的儿童歌曲等,针对这些歌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各种风格歌曲的了解,为以后学生的声乐演唱的完整表现提供有力的借鉴。声乐教学多元化是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声乐教师在选用歌曲的同时,应注重对本土声乐曲目的选材,把本土优秀的声乐作品融入教学中。本土地方歌曲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它有一定的新鲜感,学习积极性也较高,既有利于教学中声乐作品内容的丰富化,又有利于本土优秀音乐文化的传承。

四、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方式改革

(一)按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

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具有学生数量大、声乐基础不同,师生比例失调等特点,完全按照学院派的“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很难进行教学安排,应该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三课合一”的教学形式就比较有效。

1.合唱课。一般是将班级或合唱队选出来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学活动,这类课程比较适合进行合唱的排练演出与比赛。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其他同学的演唱情况,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合唱课可以缩短声乐教学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视唱练耳等课程有很大的帮助,避免重复教学内容的出现,从大一就可以开设。

2.小组课。以学生的声乐条件与整体形象进行挑选与分组教学,通过排练、观摩、教学实践为主开展的小组课,侧重于多人的小组表演唱。一般是由4~15个学生组成组合进行排练,可以是纯女生,也可是纯男生,还可以是男女混合演唱。内容选择上最好是地域性较强的歌曲,结合地方的一些乐器与简单的舞蹈进行表演,体现它的独特性。这种小组课也最适合高师的声乐教学需要。

3.个别课。它是以“一对一”形式来进行的一种声乐技能训练,主要目的是提高个别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这类课程最好是通过声乐兴趣班与声乐特长班来进行。这类声乐个别课对声音有潜质的学生有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声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声乐演唱的挖掘,不管是哪种唱法,可结合舞台的要求进行声乐表演,使学生的演唱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高师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通过“三课合一”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组合,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现今的声乐课教学形式多样,有“一对一”、“一对四”和小集体课等声乐教学方式。大多数声乐教师一般是按照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来进行声乐教学的,大多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注重对声音的要求与把握,对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没有特别的要求。这种单一的上课方式不利于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在“一对四”和小集体课的教学中应多向奥尔夫、柯达伊等国际先进的教学法吸取营养,通过结合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改善教学方式,特别是将地方特有的舞蹈、朗诵、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与声乐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这必将增加学生对声乐课的兴趣。比如,儿童歌曲的演唱大多数是以歌伴舞的形式来表现的,针对有的学生声乐基础较差而舞蹈技能较好,可让其多学习这类儿童歌曲,并且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即兴增加舞蹈动作。通过歌舞的形式来开展儿童歌曲的教学,既有利于声乐教学形式的丰富,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生动、更直接、更全面。

(三)注重课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音乐教学实践是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的内容应该遵循高等教育的这一规律,培养出来的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唱得好,还要教得好。要以市场需求信息为向导,改进声乐课的教学内容与设置,努力对接中小学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探讨相关声乐课程。首先应安排学生与中小学生进行见面、沟通,这有利于以后教育实践的开展。组织学生对教案和教学计划进行研究与编写。声乐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平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选择他们喜欢与接受的语态和表情进行教学。通过有针对性地观摩中小学主题式特色音乐课程和日常声乐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常了解中小学的最新音乐活动动态,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教学能力。艺术与教育实践活动是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大多数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机会是非常少的,结合声乐教学的内容,应以系部和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声乐汇报与声乐教学的演出活动。声乐教师也可以组织自己的学生进行小型的声乐演唱,内容以基础声乐演唱与儿童歌曲表演唱为主,演唱难度不要求太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多上舞台进行实践活动。从二年级开始,可为演唱能力好一些的学生准备一些适合舞台演出的独唱、对唱曲目,专业一般但形象好、气质佳的学生可以为其编排小组唱的歌曲,专业一般的学生可以多参加合唱团来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与演唱能力。

五、结语

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演唱技巧和基础知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和演唱相关声乐作品的能力,能满足中小学声乐教师的职业要求。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一直将提高学生演唱能力和综合能力当成重要任务,旨在培养地区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并让他们能在艺术的舞台上纵情表演,成为合格的演员,在各类活动、课外辅导或演出团队中挑起大梁,成为骨干力量。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方式技能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劳动技能up up!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