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软化丸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2018-11-29 07:31秦合伟李彦杰李斯锦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皮颈动脉黏度

秦合伟 李彦杰 李斯锦

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 2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0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血浆脂蛋白的作用、血管内膜损伤、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动脉壁代谢改变以及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1]。研究[2]表明,炎症反应是造成脂质沉积、内皮细胞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控制炎症反应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可反映全身大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3]。本课题组旨在探讨血管软化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2.12±9.06)岁。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1.97±8.66)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①符合《血管超声检查指南》[4]、《超声医学》[5]中周围血管疾病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②经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认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研究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厚度≥1.2 mm,定义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6]。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2~80岁,未曾服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治疗药物,或已经停药4周以上者;③本项临床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患者自愿接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81)治疗,每次20 mg,每晚1次,口服。观察组采用血管软化丸治疗,方药组成为山楂30 g,神曲30 g,莱菔子15 g,陈皮12 g,清半夏9 g,茯苓15 g,连翘12 g,郁金12 g,枸杞子15 g,三七12 g,珍珠30 g,代赭石30 g,由本院煎药房熬制成汤剂,1剂/日,早晚分服。2组疗程均为12周。

1.4 观察指标

①血脂4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③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检测内皮微颗粒(EMPs)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采集枸橼酸抗凝血5 mL,离心后获得血小板贫瘠血浆,孵育CD31和CD42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直径<1.0 μm、CD31+/CD42-的细胞数目,以此作为EMPs;④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检测指标:采用HP SONOS35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同时计算Crouse积分,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及其上下1.0~1.5 cm范围内各个斑块最大厚度(mm)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和LDL均降低、HDL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MPs水平明显降低,FMD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斑块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2组EMPs和FMD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检测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壁中沉积的脂质逐步形成斑块的过程,其中最易受累的部位是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局部的病理窗口,反映全身血管病变发展的总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斑块位置、面积以及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医“胸痹”、“眩晕”、“中风”、“健忘”等范畴。本研究所用中药复方血管软化丸由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清半夏、茯苓、连翘、郁金、枸杞子、三七、珍珠、代赭石等中药组成,方中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于消肉食,为君药;神曲消食导滞,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化痰,长于消谷面之积;半夏、茯苓健脾燥湿;郁金行气散结,三七活血化瘀;枸杞子补肝肾、益精气;珍珠母、代赭石平肝潜阳,镇逆祛痰,共为臣药;陈皮理气和中,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化痰,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之功。本课题组前期研究[8]发现,血管软化丸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TC、TG和LDL均降低、HDL均升高,且观察组血脂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2组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血管软化丸能够有效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猜你喜欢
内皮颈动脉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