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汉语·高级写作》课后练习题的难易度分析

2018-11-29 01:28蔡淑华栾会平
山西青年 2018年23期
关键词:题量课后练习练习题

蔡淑华 栾会平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写作课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训练课。由于初、中级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组织完整语篇的能力,组织完整语篇的能力就落到高级阶段,所以高级阶段的写作课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吕必松(1993)在谈到第一语言教材编写时说:“练习是第一语言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部教材练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1]所以高级阶段的学生需要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且多样性的练习。《发展汉语》是一套发行量大、有专门的写作教材,是各大高校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首选。《国际汉语教学通用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由国家汉办颁布的,旨在指导教材编写与日常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所以本文考察《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课后练习题难易度是以大纲为重要依据的。练习题是影响对外汉语教材难易度主要因素之一。教材内容的难易度会影响着学生学习程度与教师教学效果,太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过于简单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题量与题型制约着课后练习题的难易度,本文将以《大纲》为依据对课后练习题难易度进行分析的重点是题量与题型。

一、《发展汉语·高级写作》课后练习题的题量分析

题量是衡量教材课后练习设置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唐玲﹑周健(2004年)指出:“提供足量的练习对于学生把汉语的规则知识转化为汉语的表达技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题量比例、题量分布与题量强度影响练习题题量的设置,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对题量进行考察:

本文首先计算课后练习题占教材的比重。统计练习题文字量占教材总文字量的比例。笔者在统计时只统计教材中的有效文字(从本课导入到本课写作知识要点)。

其次统计教材中课后练习题题量在每节课的分布,便于直观了解书中每课具体需要练习的题数。本文以每课15-20的题量范围为标准进行分析。

最后计算出教材中课后练习题题量强度,根据教材中题量分布情况考察教材练习题强度是否合理。

(一)题量比例

题量比例是课后练习题的题量占整本教材的比例。在教材编写中题量比例越大,说明教材编写者对课后练习题越重视。(计算公式:练习题总字数/课文总字数)

表1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Ⅱ)》题量比例

邓恩明指出:“技能的形成要依靠大量的练习。”[3]所以笔者认为,一本好的教材要想练习足量,习题所占的比例至少要过半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图1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Ⅱ)》题量分布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汉语·高级写作》这两本教材练习题的题量在教材中的比重都已经过半。这就足够说明编者在教材编写时对练习题的题量要求很高。而且《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中课后练习题的比重是51.8%,《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Ⅱ)》中课后练习题的比重是53.8%。也可以看出编者是遵循着由易到难的规律来设置课后练习题的,这符合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这一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表3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Ⅱ)》题型

(二)题量分布

题量分布是指教材中每课课后练习题数量的分布。对其进行统计考察,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编写者在编写课后练习题的时候是否能够做到每课的课后练习题的题量均衡。

上面是《发展汉语·高级写作》两本教材的题量分布图。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本教材中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题量大部分都控制在15到20题左右。但仍有部分没有在区域范围内。《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中有五课的课后练习题不在其标准范围内,这五课分别是:第2、6、8、11、12课;《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Ⅱ)》中有四课没有达到标准,这四课分别是:第5、10、11、12课。

(三)题量强度

题量强度是指学生在单位课时内学生进行的练习题数量。强度越高,学生的操练就越多,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教材使用建议为每课用2-4课时完成。每一课所需课时按照文字量来划分:2500-3500字为2课时;3500-4500为3课时;4500以上为4课时。(计算公式:练习题总数量/总课时)

表2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Ⅱ)》题量强度

从上面的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的课后练习题题量强度是7.6,但是《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Ⅱ)》的题量强度是7.5。从教材上册到下册题量强度不升反降。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两本教材的课后练习题的强度并不大,但是练习题题量强度强调的是量,学生识记的数量越大,遗忘得就越快。这就说明不是练习的量越大越好,要“适量”,不可强度过大。

结合上面的题量分布图,我们可以分析出,《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中只有四课达到了题量强度的标准,这四课分别是:第1、5、7、10课;《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Ⅱ)》中只有三课达到标准,分别是:第4、7、9课。

二、《发展汉语·高级写作》课后练习题的题型分析

题型也是判断教材中练习题设置的是否合理的因素之一。课后练习题题型设置是否全面合理是我们需要考察的内容。本文将采用杨寄洲《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语教学与研究,2003)对对外汉语教材练习题型的分类,将《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分为理解型练习、记忆模仿型练习、智力开发型练习和交际型练习这四种题型。题型强度与题型密度影响着练习题的设置,我们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题型进行考察:

首先题型强度是指教材中使用的题型总量。《大纲》中明确要求高级阶段的学生能理解多种主题的语言材料,能熟练造句,掌握成段表达的技巧,具备组织完整的篇章的能力。虽然高级阶段的学生侧重的是交际能力,但是基础技能也要继续加强,所以在题型强度方面,四个题型要有所侧重但是要保证练习强度均衡。

然后题型密度反映的是题型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即各类题型在总练习题中所占的比例。均衡四类题型在练习题中所占比例,以达到综合练习的标准,保证学生们各种题型都能够练习到。

(一)课后练习题题型

根据杨寄洲先生对题型分类的结果,笔者对《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的所有的课后练习题的题型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的编写侧重的是理解型练习与智力开发型练习,关于记忆模仿型练习几乎没有设置。而交际型的练习则保持着每课一篇作文的规律进行设置。在交际型练习类型题中,两本教材中课后作文的话题数量最多的都是人生哲理类,选择这类的话题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深度的锻炼。根据《大纲》对高级阶段学生制定的目标,《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课后练习题题型的编写大致符合大纲的要求。

通过上面的题型统计,笔者发现在《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中才开始教授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与比喻等,而且在教材中没有与之相关的题型;在《发展汉语·高级写作》的两本教材中并没有关于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这不符合《大纲》中对于高级学生具体的“写”的要求:“善于灵活运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掌握比较复杂和多样的中文修辞手法,表达个人的意见与看法,会写一般应用文或一定工作范围内的工作文件。”

(二)课后练习题题型强度

题型强度考察的是四种题型在教材中每一课的练习强度。分别用不同类型的总题数除以教材中的总课数,就可以计算出教材中课后练习题题型的强度。(计算公式:某一类型题数量/总课数)

表4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题型强度

表5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Ⅱ)》题型强度

根据上面的表4、表5,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汉语·高级写作》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的理解型练习的强度最大,其次是智力开发型练习题,交际型练习的强度没有变化,记忆模仿型练习题在教材中只有一题。根据练习要遵循的“理解-模仿-记忆-应用”规律,这样的设置忽视了学生记忆的再认过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后练习题题型密度

练习题的密度可以直接反映出教材中各类题型的分布情况。这里用每类题型的总数量,除以整本教材的总数量,计算出的结果就是课后练习题的题型的密度。(计算公式:每类题型题数/题型数量)

表6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题型密度

表7 《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Ⅱ)》题型密度

根据上面的表6、表7,可以看出理解型练习题的密度最大,且从《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的65.79%增加到《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Ⅱ)》的72.41%。这说明教材编写者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练习。记忆模仿型练习题有所增长是因为《发展汉语·高级写作(Ⅰ)》中没有设置这种题型。同时其它题型的密度在减小,智力开发型的练习题从27.89%减少到了21.18%。交际型练习从6.32%减少到了5.91%。在教材中理解型练习题的密度过大,而其他类型的题型密度又不够,这样不利于学生语篇能力的提高。

李绍林在《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编写的思考》中讲到:“练习内容要和课型的教学目的相一致;练习内容必须兼顾泛化和分化两个方面。”[4]针对题量足但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教材课后练习题题量设置的时候要做到适量与多样。适量的练习题不会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多样性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题型数量不均衡的问题,要求我们在进行习题设置的时候要做到题型设置全面,数量均衡且有所侧重;针对题型内容单一的问题,要考虑它的多样性,适当增加题型或者是改变其编排顺序;针对题型与课文内容缺乏关联的问题,练习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并且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大纲》的要求进行编排,这才能编排出难度合理的练习题。

猜你喜欢
题量课后练习练习题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体育单招考试数学试卷命题特点分析与展望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思想政治课练习的布置及讲评
汉语测试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