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贤的山水画

2018-11-29 08:23
中华书画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丘壑款识钤印

□ 南 风

与当今其他山水画家相比,朱荣贤异乎寻常地表现出他的“落伍”姿态,当许多人正趋“潮流”,走“创新”的水墨之路时,朱荣贤却悄然踏上寂寞的田园之途。

其实,朱荣贤并不缺少所谓“创新”的才智和胆识,但他为何如此热情、执着地追慕经典格局的丰富美感呢?从他完成的作品看,笔法的操练、风格的思索、意境的营造,似乎都证明着微亮的“复古”幽光。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朱荣贤的山水画作品的话,就不难发现朱荣贤的创作动机,尽管他并不缺乏在游山玩水中获得的应景式的灵感,可这种灵感最终还是会复合在先入为主的经典模式中。换言之,由历代山水画语言程式编织的“第二自然”,才是朱荣贤入迷、陶醉的真正动力所在。

20年来,朱荣贤对山水画的研习是由今达古的状态,他似乎越来越心诚悦服于古代山水经典的完美,作画的热情不由自主地转到这些美术史的精美片断中,以至于审美上的认知和渐变,化作创作上的严谨和执着。由于有艺术史上的经典模式作保障,朱荣贤找到了他的山水画的理想归宿。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从中脱出,投入到现代人在绘画功能上的愉悦需求中,毫无以往山水画中常有的消极情绪。

在朱荣贤的山水画中,无论是山形树貌,还是云势水韵都特别讲究,丝丝入扣的审慎勾勒,不厌其烦的反复烘染,力求达到视觉判断上的愉悦性。这不仅表现出他对传统经典的敬意,也体现了一个现代画家的自我要求。透过用一笔一画精心构筑的静穆幽远的艺术世界,我们能看到一个画家宁静的心态。用传统的技法表达出自己对传统的感受。用笔、用墨、用色、画山、画树、画水,既可从中摸到古代山水画大师的脉络,又绝非某家某派的演绎。就像植物吸收了泥土的养分,结出的不是泥土而是果实。

画家作品中那些似真似幻、明丽澄洁、静穆幽远之境,既是画自然,画生活,也是画自我,画传统。他的造境倾向,与传统文人画精神内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绝非简单的重复。他理想中的净土,同现代化节奏大背景下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心态相吻合,同现代人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相一致。

朱荣贤使用得于传统的笔墨,平心静气地营造着胸中丘壑,构筑着心理空间。观其作品,无不散发着超然脱俗的气息,为当代普遍紧张浮躁的心态,提供了一份高雅、清新、明丽、静谧的审美享受。丘壑跌宕而一尘不染,笔墨澄净而一丝不苟;既充溢着传统山水精品的神韵和书卷气,又蕴含了异于前人的灵性和现代感。■

朱荣贤 秋壑听瀑 49×34cm 纸本水墨 2017年款识:丁酉初冬。朱荣贤于皖中。钤印:朱(朱) 荣贤(白)

朱荣贤 江南云水 30×92cm 纸本设色 2017年款识:岁在丁酉孟夏,写于北京东郊。朱荣贤。钤印:荣贤(白) 白水山人(朱)

朱荣贤 溪山幽涧 23×75cm 纸本水墨 2016年款识:盖作山水难在丘壑,丘壑之形无所不在。先有目中丘壑,后有胸中丘壑。常读古人经典,常游历山川,洞察万物,方能胸藏丘壑,下笔若有神助。岁在丙申孟秋,朱荣贤于河北美术学院。钤印:荣贤(白) 白水山人(朱)

猜你喜欢
丘壑款识钤印
本期拉页
夏昶作品欣赏
担当
李香邮 胸中有丘壑 石上现江山
李可染: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金石学视域下陶瓷款识的学术独立性研究
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传统文人之山水趣味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胸中丘壑 笔底烟霞
——陈永山水画作品选登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