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安徽千年桃花潭

2018-11-29 15:53王丽
时代金融 2018年25期
关键词:潭水汪伦诗仙

王丽

一汪潭水,因李白一首诗出名

桃花潭很幸运,一个古老的小鎮,一汪清纯的潭水,好似“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只因李白的佳句竟引来了海内外无数惊羡的目光和寻访的脚步。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距县城34公里,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去桃花潭,从芜湖市出发也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一路上丘陵起伏,竹山松林的蓊郁间,只感清风拂面。不时闪过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宛如玲珑别致的徽州盆景,秀巧,古朴,约略泛出一抹沉静的新意。

民间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家住泾县桃花潭畔的风流豪士汪伦,非常仰慕大诗人李白的旷世才情,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3月,听说名满天下的李白到了邻近的宣州,便马上派人给李白送去一封邀请信。信上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生性豪迈,读后顿觉如遇知音,立刻兴高采烈地乘坐小舟,顺着清弋江往泾州桃花潭而来。一路上,李白没见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正纳闷呢,汪伦如实相告:桃花者,水潭名也,距离县城十里路;酒店者,则因主人姓万,并非一万家酒店。听毕,李白开怀大笑。

次日,汪伦陪李白到处走走看看。李白发现,在汪伦的宅院里面,有着错落有致的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得像仙境一样。宅院一侧的不远处,就是连着清弋江的桃花潭。潭水清灵幽深,潭边一侧怪石嶙峋,一侧堤岸舒缓,古树葱茏成荫,点缀其间的有风姿绰约的各类花朵。水边柳条依依,浅水里散落着好些白鹇,有的在觅食,有的静静地单足伫立,别有野趣。有趣的是,潭畔岸上虽无桃花,水中却漂着一片片桃花瓣儿,有小鱼儿吮着远方漂来的桃花瓣,让李白看得凝神良久。

在这里住一段后,赏够了山光水色,尝尽了美酒佳肴,李白要走了。次日一早,汪伦赠送名马八匹、绸缎十捆,徽墨与泾州宣纸若干,放到诗仙的船上。筵席摆到中午,李白喝得很尽兴,再次辞行。汪伦送至桃花潭埠头,将李白扶到船舱中。

船夫长篙一点,正要离岸。忽然,岸边的树林中一阵歌声传出,只见人们成群结队地手挽着手,与汪伦一道以脚踏着节拍,边唱边跳踏歌相送,场面十分热烈隆重。此刻,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让伫立船头的李白感动无比,诗情喷薄而出。他当即让船夫停船,重新靠岸,取出汪伦相送的笔墨与泾州宣纸,铺开于舱头。李白当即磨墨挥毫,写了《赠汪伦》的七绝相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一奇遇被传为千古佳话,而在桃花潭畔做客这段日子,竟成为诗仙一生中最后的一段快乐时光。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安史之乱”爆发,不久李白便因投靠永王李磷而下狱,差点掉了脑袋,继而遭到流放。7年后,一生壮志未酬的李白在距桃花潭不过百里之遥的安徽当涂落水身亡,享年62岁。

温润如玉桃花潭

汪伦在此善待了诗仙,李白也用他的绝世才华回赠汪伦,回赠了这桃花潭,也回赠了这深情的徽山皖水,使得人物情景与山水情怀相融相生,万世流芳。自此后,皖南泾县桃花潭美名远扬,前来踏青赏花访古寻幽者络绎不绝。

当年,李白顺着清弋江前往桃花潭的一路上,只见春雨如丝,烟雨迷蒙。江上船帆片片,耳际桨声唉乃,渔歌声声,眼前不时有竹排漂流,排上蓑翁默立,鱼鹰翩然入水,衔来鱼鲜闪亮。埠前水缓,系舟自横,近处村落宅院,笼罩在梦幻一般的雨霁里,船走景移,无不成为淋漓的水墨。李白一路欣赏着烟雨景致,感觉十分美妙,似有复归桃花源的感觉。

如今,这里仍然美如一幅田园画。桃花潭古镇被清弋江一分为二,东岸是以翟姓为主的陈村,古称南阳镇。西岸是以万姓为主的万村,也就是“万家酒店”的所在地。清弋江在流经这一带时,被一座小山峰阻挡,便拐个急弯向西北而去,折弯处便形成了深而宽的桃花潭。

沿着悠长的老街一路前行,不久就到了“踏歌岸阁”,它是桃花潭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是翟村后人为纪念李白、汪伦两人的深情厚谊,在汪伦当年送别李白的东园古渡之处建造的一座两层楼阁。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

踏歌岸阁的位置正好选择在“出阁上船过渡,入阁即进老街”处,即进出南阳古镇都十分方便的位置。阁为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底层中间为走道,向东通向翟村老街,向西跨过一座半园的门洞,经石阶直达桃花潭岸边。楼下向潭的立面特意做成实墙,仅开一上部半圆下部平直的门洞,使路人的视线正对桃花潭。阁楼向潭一面设有窗台栏杆,可供游人凭栏眺望桃花潭风光。

临街一面立着一块木雕屏风,上刻《踏歌送行图》,生动再现了当年汪伦送李白的的情景。此阁始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初建时,由明代书法家翟荣为其题名“踏歌岸阁”,后毁。清朝乾隆十三年时重建,民国初复修。

穿过“踏歌岸阁”的门洞,再走下几级石阶,就是踏歌古岸。乘舟渡潭到达对岸,我们走进了李白当年逗留数月的万村。青溜光滑的石板路,黑白分明的砖瓦房,古朴厚重的木板门,雕刻精致的木格窗,玲珑剔透的小石桥,随风摇曳的墙头草,建于彩虹溪畔的唐代“义门”,一起构筑了一片古远的时空。

走出万村,沿着一条清幽的古道,约行五六分钟,就到了伫立潭岸的垒玉墩,那是一座被绿树、红花、翠竹包裹的峭壁。壁上有一座三层楼阁,挺拔俊秀、巍峨壮观,那就是纪念诗仙李白的“怀仙阁”。

其实,桃花潭四周点缀着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如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青砖黑瓦的古民居……

为感受诗仙与汪伦往昔在桃花潭踏歌相送的那一片深情,我们特意在桃花潭畔逗留很久。细细打量那潭秀水,只见而今的桃花潭依然潭水深邃,温润如玉,岸边的桃花临水照影,清雅无限。我问导游:“此潭多深?”答曰:“最深处17米。”我突然领悟到,那至纯至美的人间真情,是无法用深浅来度量的。

这合着和风细雨的桃花潭,清浅处也似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梅雨潭那么轻灵透亮,明眸善睐,但她更像是寡言朴素的村姑,或是心灵手巧、善做女红的绣娘,在更多的无人相扰的季节里,兀自安静着,只将自己汪汪的一潭深绿,心思一样幻化在青碧的山色里,让你分辨不清到底是水柔绿了山,还是山映绿了水。

若有若无的雨点润湿了桃花潭的岸石,点点桃花雨中,浣洗的村妇起身离去,一只小船却载了渔歌悠然飘来,却不是李白乘坐的那叶扁舟,更不会有如汪伦的知己踏歌献酒。怀古不过是人们一厢情愿追慕诗词意境的表达方式罢了。

忽然,渔翁靠近招呼我,希望我能登舟游览。人在船上,和在岸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风不大,夹杂在雨丝中稍微有些清凉。我接过渔翁递来的薄雨衣披在身上。由于视野豁然开朗,便觉满目清翠荡涤心胸。撑着花伞坐在小木椅上,一边渔家女一样哼唱着脑子里能够搜寻到的民歌小调,一边用手去拂那沁绿的潭水,渐渐的,岸远了,踏歌古阁也远了,桃花如雾一样远了,飘摇着“万”家酒旗的小酒店也渐行渐远了……

山林与潭水相伴,美不胜收

泾县县志里《桃花潭记》称,桃花潭水光潋艳,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春季绿韬如毡,桃花似火如霞,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

有趣的是,这个天堂之地因地处皖南腹地的大山,即便是再火爆的黄金周旅游潮,波及至此,仍是温情脉脉的余味,这倒和桃花的温性十分相宜。每到春天这里的风景美极,潭边的桃树满含着一粒粒丰润的花苞,争先恐后地爆裂了胸脯,那流波深处的微笑,一层一层,俨然醉酒似的,酡红了脸颊。桃林与碧绿潭水相伴,真是美不胜收。

只不过桃树的树龄一般只有几十年,远不及几百岁几千岁的梅树久远,所以游人认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这株和那株,早已不复一千多年前李白的目光逡巡、欣赏过的那些了。但是,倘若花也有灵,花也有心,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口耳相传代代流传呢?花开有如粉面人,花落又随来年春。

我带着舒畅的好心情,饱览桃花潭的美景,追寻李白的仙踪。幽静的山林中,只有那清脆的流水声独唱,时不时还会有鸟儿的歌声伴奏,幻想的音符在山间徘徊,在游人耳畔萦绕,在悠远的古老中,蕴藏的还有自然的原始,这天然合成的景色,使得每一个游人驻足痴望,而心中又有无尽遐想。

猜你喜欢
潭水汪伦诗仙
和李杜合影
穿越去唐朝,挥毫做诗仙
赠汪伦
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山水白描类
赠汪伦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胡风黄沙话诗仙——李白诗歌中的西域文化
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