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桉树青枯病的研究概况

2018-11-30 04:48孔国荣
绿色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青枯病桉树病菌

孔国荣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广东 韶关 512726)

1 引言

桉树(Eucalyptusspp.),具有生态适应性强、速生能力旺盛、抗逆性强和经济用途多等优势,当前已被亚热带和热带的世界各国广泛引种栽培。从澳大利亚引入我国起至今已有大约100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桉树在我国开始大面积种植,桉树人工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和广东等我国南部沿海省市。从20世纪90年代起,澳大利亚和我国的林业技术合作越来越密切,也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桉树品种的增加,青枯病出现,并逐步成为桉树栽培中的流行性病害。桉树青枯病主要由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所致,该病原菌从根茎部分入侵维管束,在致病初期,很难发现,因此给林业部门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桉树青枯病的研究概况,从桉树的介绍、我国森林青枯病的发现、青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青枯病的发病规律、桉树青枯病日益严重的原因,以及桉树青枯病的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桉树青枯病灾情的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帮助。

2 桉树青枯病的发现

我国是在1982年发现的桉树青枯病,在广西的巨桉(E.grandis)和柳桉(Eucalyptussaligna)的幼树上最初发现[1]。随后,在海南、福建、广东、云南和台湾等地区陆续发现。到目前为止,桉树的青枯病还在流行并时有发生,在严重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普通流行的地区发病率在20%~40%,其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巨尾桉和尾叶桉最为严重[2~5]。1983年,国外有学者首先从巴西发现了桉树青枯病,随后在澳大利亚、南非、乌干达和刚果等国家,也陆续有了相应的报道。

3 桉树青枯病病菌生物学特性

1864年,青枯病病菌,首次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烟草(NicotianatabacumL.)上,后来陆续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以及中美洲出现,是一种世界性的细菌病害,分布范围宽广,具有广泛的寄主,常见于土豆(SolannumtuberosumL.)、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花生(ArachishypogaeaL.)、茄子(SolanummelongenaL.)、生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oe)、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L.)、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桑树(MorusalbaL.)和橄榄树(OleaeuropaeaL.)等植物[6]。

该菌的基因型和表型具有多样性,我国的学者在1988年,把桉树青枯病病菌鉴定为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5]。该病原菌属于真细菌纲,呈现短杆状,两端是圆形,最适生长温度为34 ℃,最适革兰氏染色呈现阴性反应,长为1.1~1.5 um,宽为0.54~0.72 μm,大部分无鞭毛,少数有1~3根,是一种寄生范围非常广泛的系统性维管束疾病。

4 桉树青枯病的发病规律

桉树青枯病,是一种由根际侵入,逐步蔓延到桉树植株维管束组织内的一种病害,是典型的通过土壤传播的疾病。患病植株体内的病菌,会通过根部转移到土壤中,接着感染邻近的健康桉树植株。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地表径流、根茎损伤、株间连根等途径。发病时间不等,在适宜种植桉树的地区,一年四季均有桉树青枯病的发生。一般来讲,每年的3月份,患病植株出现并开始增多,6~10月份是严重的发病期,其中7~9月是桉树青枯病的发病高峰期,到11月份开始,患病情况会逐步缓解。对于树龄来说,1~4年生的桉树容易感染青枯病,5年生之后抗病能力较强。桉树的品种不同,染病情况也不同,柠檬桉和窿缘桉是抗病的,但巨尾桉和尾叶桉却是高度感染青枯病的桉树品种。除此之外,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33~35 ℃时,或在台风、高温风雨之后,树木伤口较多,此时也是青枯病流行的严重时期。

5 桉树青枯病日益严重的原因

(1)林业部门对桉树青枯病防治工作不重视,会导致桉树林分生长趋势衰弱,也容易导致在衰弱期感染青枯病。由于林业部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会忽略桉树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监测预报网络不健全,相关工作人员也不够专业,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遇到大面积成灾之后,采取的措施也不够科学,导致桉树青枯病的危害日趋严重。

(2)桉树的林分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青枯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大部分桉树种植区,都是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种植桉树林这一单一品种,有些甚至是同一品系的同龄林,高纯度、单一的桉树林,生态功能较低,林分的抗病虫害能力差,一旦有适合青枯病病菌繁殖的适宜条件,就会造成大面积爆发,导致林木发病甚至死亡,最终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难以评估。

(3)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不够合理,大部分地区采用化学防治为主,在桉树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领域基本属于空白,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会暂时解决病害,但是林分也会受到化学药剂的损害,林分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会导致青枯病的灾害更加严重。

(4)防治经费不够充足,由于缺乏桉树病虫害防治机制,政府部门的经费投入不足,生产单位对于小面积的青枯病发生时,不做处理,导致蔓延最终面积扩大。大面积发生的时候,由于经费不足,处理不够彻底,一般都会治理一部分,留有一部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每年都要防治,每年都会成灾。

6 桉树青枯病的防治对策

当前有效的桉树青枯病防治策略,是选择抗病品种来造林,进行抗病品种的优良选育,坚决做到不 z患病的苗木上山造林,并严格管控患病苗木,严禁使用疫情发生地区的枝条来做繁殖材料。要实行轮作,避免连作,低洼地区的苗圃地进行开沟,及时排水。加强桉树青枯病害的监测,若发现病情,要做到及时采取措施,把染病的植株送到林地以外的安全区域集中销毁。对于苗圃的管理,要改善工作模式,控制好遮阴棚的湿度和温度、清除感染源,保留好合适的种植密度,最大限度的减轻和避免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采用人工混合基质取代天然收集育苗的基质,可以降低幼苗带病菌的几率,从而减少幼苗发病率,对于未经充分腐熟的垃圾肥料,尽量做到减少或者不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固氮菌,丛植菌根菌、外生菌根菌等微生物,在桉树幼苗时期接种到其根系,促使其形成共生菌,这样就可以在化学分泌物和结构等方面来影响病菌,最大可能的减少病害的发生。

营林措施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地的时候,要进行深翻暴晒来杀灭病菌。在桉树施肥时,选用不带菌的复合肥和有机肥,可有效地促进桉树生长,并增强抗病性。选地时,姚避开热带风暴侵袭的地区,避开台风频繁登陆或者在台风口的地区,并要注意不选用之前种植过辣椒、花生、番茄、木薯、马铃薯等作物。在播种造林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消毒,可选用生石灰在有病害发生的地区来消毒,或者用拖布津咪唑1000倍液来淋洗杀菌。由于桉树青枯病在阴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因此要选阳坡来造林,也可以降低青枯病的发病几率。

7 结语

目前国内还没有彻底清除桉树青枯病的有效措施,一般来讲,都是选育并推广一些优良的抗病无性系,通过合理调整桉树树种结构,对桉树品种进行合理布局来防治青枯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要逐步壮大经营管理的措施,来有效应对桉树青枯病的问题。

猜你喜欢
青枯病桉树病菌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桉树生态效益与经营方式探究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冬天用围巾包住口鼻为什么不好
苍蝇为何不会被病毒感染?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