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宪法知识考查大展播

2018-11-30 08:33邱世才
中学政史地 2018年25期
关键词:修正案依法治国宪法

邱世才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实验学校

时政热点最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是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命题的重要素材来源。综观201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不少题目所选取的材料呈现出鲜明的时效性及新闻的导向性。其中,全国各地学校八年级下册全部使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为时政素材的试题成为各地中考考查有关宪法知识的一道亮丽风景。下面撷取一些典型中考题,并结合宪法相关知识作一剖析,以促进广大师生进一步夯实宪法知识。

考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颁布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对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改变,宪法和法律的修改势在必行。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我国宪法不断完善。我国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与发展需要,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对1982年颁布的宪法进行了五次修改、完善。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共21条。本次宪法修改吸纳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诸多理论与实践成果,修改的条文与内容举世瞩目。

【真题链接】

1.(2018·江苏南京)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D.《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相关的时事政治。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故选A。

2.(2018·广东)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及时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本次修宪

( )

①推动我国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②说明我国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④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宪法的知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不是所有法律的总和。利用排除法,可轻而易举地排除含有②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故选D。

考查二、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母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普通法律是子法。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和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真题链接】

3.(2018·湖北武汉)《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一章第一条:“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 )

A.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为严格

C.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D.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了宪法的地位等知识。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或无效。故选C。

4.(2018·江西)进入新时代,中国在法治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定步伐。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这是健全党和国家监察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

问题: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监察法的第一条内容进行解读。

【解析】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的地位、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法律的特点、依法治国及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的意义的认识。在解题时,可针对关键词句进行解读。如:由“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回答;由“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从法律的平等性的角度回答;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角度回答。故参考答案为: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

考查三、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决定从2018年3月12日起施行。宪法宣誓誓词从70字修改为75字;决定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修改后的宪法宣誓誓词为:“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这些需要我们找出与教材相对应的观点。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宪法宣誓制度及誓词的文字增加”为例,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就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真题链接】

5.(2018·浙江衢州)2018年3月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写入宪法。这说明

(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权利和义务应具有一致性

D.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2018·浙江湖州)2018年3月17日,我国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国家领导人之所以要向宪法宣誓,是因为

( )

①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宪法修改的程序要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将“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写入宪法是由宪法的地位决定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故5题选D,6题选A。

7.(2018·山东德州)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结束后,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举行了隆重的宪法宣誓仪式。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向宪法宣誓,有利于

( )

①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 ②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③增强广大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从根本上遏制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法律的权威首先必须树立宪法的权威,普及法律知识首先就应当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首先就要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宪法宣誓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强化宪法意识,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①②③正确。④中“从根本上遏制”,说法太绝对,排除。故选A。

8.(2018·河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手按宪法,面向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郑重宣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进行的宪法宣誓,是影响深远的历史时刻,受到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主席宪法宣誓,不仅是庄严的仪式,更是神圣的承诺,让每位领导干部、每个共和国公民,甚至每个孩子,都受到了宪法至上的教育。

“模拟宪法宣誓”活动正在举行,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国家主席首次宪法宣誓影响深远。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三个方面即可)

(2)模拟宪法宣誓后,谈谈你打算如何把宪法至上原则落实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第一问考查了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宪法宣誓产生的积极影响。国家主席首次宪法宣誓,为全体公民树立了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恪守宪法的榜样;有利于促使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把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体现了宪法至上原则,体现了对宪法的尊重;表明党和国家坚决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表明党和国家坚决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表明党和国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共识和氛围;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鼓舞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培育宪法信仰;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等。

第二问可以从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践行宪法等方面作答。如:认真学习宪法,理解宪法内容,领会宪法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权威,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范;勇于并善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考查四、国家宪法日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旨在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日的设立,进一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真题链接】

9.(2018·湖北咸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九年级《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为加强宪法的宣传和贯彻,国家确定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2017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1)结合材料,说说2017年全国法制宣传日为何要把“维护宪法权威”作为主题。

(2)请你为国家宪法日拟一条宣传标语。

【解析】以“维护宪法权威”作为主题,在于体现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第一问的答案可以是: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⑤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第二问,设计重在简洁明了、文字通顺。答案示例:①树立宪法意识,养成守法习惯;②践行依宪治国,培养法治思维;③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等等。

第14页“高效演练”参考答案:

1.D 2.C

3.略。参考“知识链接”。

4.①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努力学习,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注重实践,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⑤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言之有理即可)

猜你喜欢
修正案依法治国宪法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摘要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一份得C的作业,推动美国宪法修正案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