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的课堂

2018-11-30 08:24牟晓云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情境课堂教学

牟晓云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儿童也不例外。针对儿童爱美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从创设情境、分析情境、再现情境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感知“美”的画面、理解“美”的精神、表达“美”的语言。基于情境教学的“三部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打造美的课堂。

【關键词】情境 教学 美 课堂

一、贴近情境。感知“美”的画面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感知、理解和体会的过程。如果语言文字是A点,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内化是B点,那么从A点到B点需要一个媒介。通常,我们会创设一种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大干世界不乏美的事物,学生绝对不会从抽象的理论或冰冷的字面去理解美,这时需要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感知语言文字背后的美。

《九寨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但大多数学生没去过九寨沟,对九寨沟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四年级学生对写景的文章也不是特别感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法,让学生感知“美”的表象。

笔者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同学们都去过哪些风景名胜?这些地方美在哪里?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北京八达岭长城,长城巍峨壮观;有的说山东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泰山日出景观特别美;还有的说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步,趁热打铁: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比刚才同学们说的任何一个景点还要美,想看看吗?在学生们急切的眼神中,笔者播放了九寨沟视频。学生们看了惊叹不已,纷纷瞪大了眼睛,被九寨沟的美景深深吸引。第三步,引入话题:是的,这就是美丽的九寨沟。景色美,其实文字更美,那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好好欣赏吧!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昂,学习劲头十足。整堂课上下来,达到了让学生“享受美”的目的。这节课,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九寨沟的美丽,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情趣,学生也学得情趣盎然。

二、走进情境,理解“美”的精神

理解美的精神,要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滤过程。这对抽象思维能力尚弱的小学生来说,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要学生从外表的美认识到内在的美,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透过文字的表层,深入文字背后的内涵,让学生感知文章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轮椅上的霍金》一课,学生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只读文字,对学生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人手,利用记者采访录像,让学生亲眼看见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意境“非凡的科学家”,引入文章,整体感知霍金不仅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揉在一起介绍的。此时,教师抓住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组织教学,从整体入手,对霍金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这样的教学也让学生在分析课文的意境中,以情促思,层层深入理解霍金身上闪耀的“美”。

第一个“非凡”,在文中没有过多的描绘,只有两句话而已。但医生的断言,以及霍金用行动创造出的生命奇迹,造就了这第一个“非凡”。教学同样也不需要过多的环节,教师的引读以及描述性的语言很快就能帮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个“非凡”,是课文中最显而易见的内容,文中很多地方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霍金的“伟大成就”。文中更是用了许多精练的词句来突出他的成就: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这样的成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称之为“非凡”,更何况是一个全身只有三个手指能动的人呢?教学至此,再次回复到上文,对比的效果更加明显。

第三个“非凡”,是最“非凡”的“非凡”,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课文中一位女记者的提问就像说出了学生的心里话:“您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借着这个提问,笔者设计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然后,屏幕上慢慢出现霍金的回答。这是一段富有诗意的文字,短短五行字,留给我们的却很多,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情感读着,一次又一次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一次次地被霍金的精神感动着,对第三个“非凡”的理解也逐渐深刻清晰。本文的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走近一位非凡伟人的过程,也是师生一起接受一次心灵洗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情境,在读中悟情,读中思索,理解了“美”的实质——坚强勇敢、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正视命运、乐观向上的伟大人格。

三、融入情境,表达“美”的语言

美的感受通过表达以后,学生对美的认识会更明确,感情也会随之而深化。这种以表达美的感受为内容的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活动,必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正是一个人最高智力的表现。我们发展学生的智力,最高目标就是要发展这种创造性的智力,而这种表达美的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活动又是伴随着情感进行的,其效果就不同于一般。

表达美的感受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给学生驰骋的天地应该是广阔的,而不是狭小的。学生在学了《安塞腰鼓》后,豪放、激越、热烈的安塞腰鼓让他们的心为之震撼,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们虽然生活贫穷,但奋发向上,磅礴的力量同样让他们的心为之赞叹!此时,学生在品读课文后,深深地被文中精美的语言所震撼。神奇的黄土高原,神奇的安塞腰鼓,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迁移训练。教师因势利导,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推波助澜”——安塞腰鼓,它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赞歌!它是一幅鼓在搏击、情在燃烧、人在奋发的北国风情图!它给以我们强大的震撼。

接下来多媒体播放《千手观音》,学生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着精彩的舞蹈,21位聋哑演员的精湛表演,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的心灵。此时,教师把画面回到《安塞腰鼓》,让学生们模仿《安塞腰鼓》的语言,将胸中涌动的激情转化成文字。学生们妙笔生花,一气呵成,呈现了美的语言表达,看——

那流光溢彩的服饰,那整齐划一的动作,那千变万化的姿态,那气定神闲的表情,是展示曼妙的舞姿,是表达美好的祝福,更是讲述舞蹈背后的乐观与坚持。

好一群聋哑人!好一个千手观音!在无声的世界里,你用优美的舞姿奏响了世间最美的声音;在无色的世界里,你用变幻的舞步描绘了世间最美的色彩。你是真的诠释,是善的结晶,是美的化身。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进程,不断创设情境,组织适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贴近情境,迅速进入学习视野,感受美的画面;随着教学的深入,走进情境,通过阅读和分析,感知文中人物的美的内心;最后融入情境,学会美的表达,提升习作能力。情境教学“三部曲”,为打造美的课堂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情境课堂教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